APP下载

团队心理训练在党校课程设计中的价值和优化路径

2019-04-03林悦

青年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价值

林悦

摘 要:团队心理训练在党校教学中能够提升学员获取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改善团队沟通方式。针对党校学员的特点,团队心理训练在党校课程设计中的优化路径首先是反复论证课程的主题目标及各项训练与主题的契合度;其次是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掌控课程进度的能力;第三是提高团队心理训练课程具体实施精细化水平。

关键词:团队心理训练;价值;优化路径

《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着力培养又博又专、底蕴深厚的复合型干部,使之做到既懂经济又懂政治、既懂业务又懂党务、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加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等方面学习培训。领导干部心态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离不开良好从政心态的培育和保持。《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校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积极创新,在教学中大力推广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体验式、案例式教学等方式使学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真正做到教与学相长[1]。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心理培训模式,将团队心理训练技术灵活运用于课堂,能够提高心理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

一、团队心理训练技术在党校课程设计中的价值

团队心理训练是指运用心理学原理,有意识、有目的地对领导干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团队工作气氛进行优化,达到提升干部心理资本、工作内生动力和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效果。

(一)为学员量身设计,提升获取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意大利教育学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指出:“我听过的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会理解[2]。”团队心理训练课程秉承“以学员为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调解员和治疗师”的原则,充分发挥学员的能动性。勒温(1939)团体动力学理论指出:“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学习,每个成员都愿意为小组分担责任。赋予诸个体一件共同的任务,能提高小组的内聚力从而提高小组的生产力[3]。”教师通过设计完整的教学训练计划,围绕教学主题提供心理训练项目,在训练的过程中把握课堂的方向,为学员提供充分体验教学情境并尽量表达思想、情感和意见的安全氛围。例如,心理测评环节,干部可通过投射测试和量表测试能够更精准地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领导力特征、人格特点。这就比在课堂上单纯讲解领导力类型、人格特质与职业发展等知识内容更有针对性。心理分析环节,引入空椅子技术、心理剧等形式,讓学员通过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类诱发事件可能导致的行为后果和情绪状态,更深入地分析认知和情绪形成的过程,模拟处理这些诱发事件。

(二)改善团队沟通方式,增强组织凝聚力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达成思想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是人生存很重要的一课,如何跟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沟通顺畅、积极向上的组织环境,对于工作团队来说至关重要。艾瑞克·伯恩的交互分析理论认为,自我状态具有三个阶段——父母、成人、儿童,并从中诠释思考、情感和行为[4]。沟通实质上是一个人的父母自我、成人自我或儿童自我指向另一个人的父母自我、成人自我或儿童自我的过程。在实际沟通过程中,常常出现由于选择不合时宜的自我状态导致的沟通失败。例如,在工作中,可能对下属采用父母状态,或不适当地采用儿童状态。团体心理训练课堂互动环节能够引导领导干部重新审视日常工作生活当中的沟通模式,提升沟通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

(三)训练效果易迁移,提高学员实践自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即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即间接经验的学习[5]。人们仅通过观察他人或模仿榜样,就可以学习某种社会态度和行为。在观察学习中,环境中的他人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团队心理训练为学员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工作生活环境,学员在训练中的初始反应往往是他在日常生活中语言和行为的复制品。在安全、信任的课堂环境气氛中,学员通过教师和其他成员的示范,能够反思、重建人际沟通方式,体验学习身心放松的技术以及改善领导工作方式。

二、党校团队心理训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团队心理训练方案主题不明确,目的不突出

主题是一堂课的灵魂与核心,如果一堂课的主题不突出,语言再精彩、形式再多样、课堂气氛再好也不能称之为是一堂好课。部分团队心理训练课程方案未经过充分论证,问题导向不明确,主题不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一堂课程中有多个主题,例如既关注领导力提升,又关注沟通方式和领导干部心理调适,同时涉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设计项目内容归属不同版块,思路不清晰,教师点评也未能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因此,导致学员思维混乱,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课程结束后缺乏获得感。另一方面是设计的活动和主题不相符。例如,使用领导决策的典型案例企图说明沟通问题,使用沟通的经典活动说明领导力类型问题,活动和主题不相称,教师点评牵强附会,难以引起学员共鸣。

(二)教师缺乏训练素质,对课程把控能力有待提高

在团队心理训练中,教师的重要性如同是交响乐团的指挥,是整个心理训练的灵魂,是能否引领团队发挥最好效能的关键性人物。训练行为是教师个体心理活动的结果,也是教师心理素质在操作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在成为团队训练师的前几年,教师容易忽视课堂设计的一些问题,例如做好课堂前的准备工作、创设有规则、安全温馨的课堂环境,这可能导致学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不遵守课堂纪律,随意进出教室,对课程的投入度、参与度不高,课堂分享过程不愿意积极参与、探讨。在课堂中忽视学员的主体地位,将训练课堂习惯性地变为传统讲授课堂。当课堂中出现突发状况时,如学员的情绪被触发一时难以控制、学员间出现强烈的认知言语冲突等,缺乏经验的教师有可能会手足无措或做出错误的引导。

(三)训练项目过于追求形式,分享内容不恰当

党校是领导干部提高党性修养的主渠道、主阵地和思想库、大熔炉。党校,因党而生、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一切活动包括教学活动,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6]。领导干部心理团队训练课必须坚定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筑牢信仰之基、从政之基、廉政之基、能力之基的原则,真正培育党员干部良好的从政心态。当前有些团队心理训练课内容不适合党校课堂,弱化主旋律,采用的上课方式过于商业化,宣传所谓的“成功学”、“励志学”,把心理学课程神秘化,在课堂上穿着打扮奇特,教室布置的过分花俏,故意渲染气氛,故弄玄虚,心理课堂的科学性得不到保证,干部也得不到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心理学的学科形象受到严重破坏。

三、团队心理训练在党校课程设计中的优化路径

(一)反复论证课程的主题目标及各项训练与主题的契合度

一堂逻辑严密、组织有序的团队心理训练课程,需要经过反复的论证和打磨。首先是明确课程目的。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突出课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其次是围绕课程目的进行各个环节的设计。环节设计需贯穿相应的理论主线。例如,一堂领导干部情绪管理训练课,采用的理论基础是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即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行为后果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7]。那么课堂环节的设计要围绕探寻错误信念B来进行。第三是设计好整个课程中的时间轴和环节轴。每个项目需要多长时间、项目之间如何衔接要进行统筹安排。第四是注重课程当中案例的选择。案例选择要契合主题和具体环节,案例信息清晰、重点突出,不能前后矛盾。案例最终要能够充分说明主题,如果和主题不相符,案例本身再精彩也不能在课堂当中使用。

(二)教師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掌控课程进度的能力

党校团队心理训练课教师需具备以下素质:1.政治立场正确,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情绪稳定,心理健康,充满正能量;2.具备体系完备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专业技能,以及作为教师的基本讲授能力;3.具有统筹全局,掌握课程进度节奏的能力;4.具备应对突发事件和突发状况的能力。总体来说,团队心理训练师要扮演着引导师、调解师、心理咨询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首先,党课教学更应该注重党性特质。党校教师需要紧紧跟随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着力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培养自身养成高度的政治性及敏锐的政治眼光。其次,形成教学研究小组。以教研部为单位,成立团队训练师小组。初加入教学团队的教师,要跟着资历深的训练师进行课程观摩,可以参与课程做课程的助教。在这个过程中,侧重观察课程进行当中学员可能出现的反应,辅助主要培训师处理突发情况。课后要及时总结,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形成预案。第三,组织定时学习和案例督导。每周定期集中进行专业课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并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需要进一步咨询的案例进行交流,制定详细的个案咨询计划,形成“团队训练+个体心理疏导”的干部心理服务模式。

(三)提高团队心理训练课程具体实施精细化水平

做好训练课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课程课件和相关课程资料准备、心理剧排演的前期人员联系,各活动环节的教具准备,在课前进行各设备功能调试。尽可能对课程各环节学员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好预案,力争在课堂上可以规范处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做好各个培训项目的衔接,明确每位教师在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做到分工明确,教师不缺位、站准位、能补位。提高课堂教师总结的理论高度,做到讲精、讲准、讲实、讲透、讲活。课程结束后,做好学员意见收集工作,力求不断总结提高。做好培训学员测评结果整理反馈,让每位学员都能在课堂中有收获。设置公共邮箱,以便有疑问的学员和教师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王美莹.体验式教学在党校教学中的价值与优化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5):74-75.

[2][3][4][5]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B].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08月.

[6]何毅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开创新时代教学工作新局面[EB/OL].http://www.ccps.gov.cn/llzg2/201812/t20181214_125566.html.

[7]谢念湘.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B].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给”的价值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