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核爆之谜

2019-04-03本刊编辑部

奇闻怪事 2019年3期

本刊编辑部

古代文献中的核爆痕迹

印度两大叙事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中有关于古印度发生核战争的描述。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摩诃婆罗多》中提到的某种武器从天而降时的相关描述吧!“一柱炽热的烟雾火焰,像一万个太阳般明亮,熠熠冲天而起。它是一种无人知晓的武器,是钢铁的雷霆,死神的信使,它使整个城市化为灰烬。”“狂风骤起,云朵轰然升起,尘土和砂石如雨点般落下,尸体被烧焦难以分辨,头发和指甲全掉落。连食物也变得有毒了。”

恐怕任何一个了解广岛和长崎惨剧的现代人在读了上述描写后,都会认为这描写的是遭受核武器攻击的城市吧!

那么实地考察的结果是什么呢?与摩亨约·达罗相毗邻,有一块半径约400米的、被黑色玻璃质砂砾满满覆盖的地区,被当地人称作“玻璃城”,两位研究专家就在这里有了惊人的发现。

这座“玻璃城”中的玻璃质砂石,专业术语称“托立尼提物质”,该物质是砂砾在高温熔化后,又迅速冷却成玻璃状的一种人工矿物。1945年,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开展了世界上首次原子弹三位一体实验。当时因核爆发产生的高热而熔解的砂石,形成了玻璃状的物质,这便是其最初的由来。

除了“托立尼提物质”,两人还通过现场发掘出的扭曲成旋涡状、玻璃化的壶,以及因高温而半熔化的磚块等古代遗物推断出,“玻璃城”就是核爆的中心地。

“从目前观察到的痕迹来看,爆炸所带来的高温破坏只在瞬间便完成,其程度在我们现有的技术阶段中,只有核武器能达到。也就是说摩亨约·达罗因在其上空爆炸的数千吨核武器而变成了一座死城。”

还有一些古代文献能够佐证古印度核战争之说。比如佛典《月藏经》中就有以下记述:

“当时虚空中,大声震于地,一切皆遍动,犹如水上轮。城壁碎落下,屋宇悉圮坼,树林根枝叶,花叶果药尽。”(空中传来巨大声响,须臾之间大地颤抖,天地万物都被卷动其中,犹如水上的波轮在转动,满目尽是残垣断壁,支离破碎,树木花草都被连根拔起。)

这些描述暗示了核爆发生时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诸有井泉池,一切尽枯涸。土地悉咸卤,剖裂成丘涧,诸山皆焦然,天龙不降雨。苗稼皆枯死,甘蔗劫贝药,生者皆死尽,余草更不生。雨土皆昏闇,日月不现明,四方皆亢旱,数现诸恶瑞。”(一切水源都干涸殆尽,大地变成不毛之地。地表绽裂,山丘成为了溪谷。山脉燃烧,却不降一滴雨水。农作物干枯,寸草不生。冬季到来后,日月皆隐去了踪迹,天地之间唯有无尽的黑暗肆意蔓延。)

《月藏经》中描述的这一地狱般的景象,是释迦牟尼对末法时代来临做出的预测。但是,也许这并非简单的预言。释迦牟尼是存在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北印度的人物,或许他将太古时期古印度爆发的核战争经历,编纂成了具有警示意义的预言。

如今印度全境还有许多未经调查的疑似核战争痕迹的遗迹。

比如美国历史学家雷尼·诺巴肯所著的《消失的种族之谜》一书中就有提到,夹在坎吉斯河流域中部和拉吉马哈鲁丘陵之间的区域有一处石造遗迹,由于超高温导致巨石熔化相连,并且由于表面坑洼不平而产生了一些孔洞。

此外,在德干高原密林内的石造遗迹中,能够看到石壁上残留着因超高温而熔化的痕迹、因炽烤而开裂的石头等,建筑物内部还有玻璃化的、熔化后又结晶化的石造生活器具。

前苏联时期,同样在德干高原进行调查的莫斯科科学协会的考古学家雷克萨德鲁·格鲁伯夫斯基就在《寻找太古之谜》中写道,这里出土的人骨上检测出的放射能量要高出一般古遗迹正常值的50倍。

宗教典籍《圣经·旧约》中也有提及古代核战争的段落。诸多的古文明研究学者都主张索多玛和蛾摩拉毁于核爆之中。

索多玛和蛾摩拉是曾经真实存在于约旦低地的城市(现在的死海)。该城虽然曾经繁华一时,但由于居民日渐堕落、罪孽深重,耶和华不得不审判罪恶,将全部居民和整个市镇从地面上抹杀殆尽,仅留下了信仰虔诚的罗德一家。

然后——

“太阳自地面升起时,罗德逃到了琐珥。主将硫磺之火自索多玛和蛾摩拉城上空降下,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草木都毁灭了。罗德的妻子因为不听警告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就变成了一根盐柱。”(《圣经·创世记》19章23-26节)

不仅是圣经研究学者,就连科学家也对《圣经·旧约》中这段著名的灭亡故事十分关注,提出火山爆发论、大地震论、小行星冲击论等等,虽然有各种版本的假设,但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定论。

但是仅仅一颗原子弹所蕴含的威力,就能在一瞬间毁灭广岛和长崎这样的大城市,因此核爆论渐渐受到世人的瞩目。

若是从核爆论角度来分析,上述引文中这些令人费解的记述和表现手法就都说得通了。

比如“太阳自地面升起时”这句,或许就是人们目睹了核爆时产生的令人目眩的闪光而写出的。而罗德的妻子变成了“盐柱”,则可能是因为核爆时暴露在强烈的热射线、放射线之中,保持着站立的姿势瞬间死去,但是经历灾难的人不了解真正的原因,仅仅因为其死去的状态与那些形状怪异的盐柱十分相似,就如此记录了下来。

还有迹象显示死海周边遭受着惊人的高温烘烤。古希腊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斯特拉冯在他的《地理》一书中写道,“死海地区有被火熔化的岩石,起火的原因不详”。

另外在死海一带还有一种数量众多的黑色石头,被称作玻璃陨石。这种石头与前文提到的托立尼提物质一样,是砂石在超高温度下(至少2500度)熔化又迅速冷却后形成的玻璃状物质,通常都是陨石冲击形成的。

但是死海周围既没有陨石冲击后产生的陨石坑,也没有发现过陨石的踪迹,所以肯定有其他的原因导致了2500度的高温。(有记录称广岛发生核爆时其地表温度为3000-4000度)

《圣经·旧约》的《以赛亚书》中也有一些记述可以佐证核爆论:

“巴比伦素来为列国的荣耀,为迦勒底人所矜夸的华美,必像上帝所倾覆的索多玛、蛾摩拉一样,其内必永无人烟,世世代代无人居住。亚拉伯人也不在那里支搭帐棚;牧羊的人也不使羊群臥在那里。”(第13章19-20节)

这是公元前8世纪,预言家以赛亚预言巴比伦倾覆的诗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暗指索多玛和蛾摩拉遭受了高浓度的放射性污染。

目前我们尚不知索多玛和蛾摩拉究竟起源何处,不过《创世纪》写成于公元前5世纪,《月藏经》有暗指古印度发生核战争的内容,与之类似,这一段发生在史前的核爆经历很有可能被作为犹太教·基督教的训诫性的信仰传说,编写进了《圣经·旧约》之中,并代代相传了下来。

毁于核爆炸的史前古都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源地。从19世纪开始,人们在印度河畔的旁遮普郡一带,发现了一个东西长1600公里、南北长1400公里属同一文明的大量遗址,其涵盖范围之广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所谓的“印度文明”。其中最著名的是两座古城遗址,即哈拉巴和马亨佐·达摩。据最保守的估计,这两座古城距今最少有5000多年,但在印度的早期神话中没有这两座古城的记载,所以更多的人认为,它们的历史也许比猜想的要久远得多。

最神秘的古代文明都市 

被称为“死者之丘”的摩享佐达罗,是位于印度河流域的一处古遗址,被诸多学者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为神秘的古代文明都市”。

据推测,摩享佐达罗大约兴建于5000年前,但与同时代的其他古代文明相比,它的文明程度远远超过它们,达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其规划之严谨和完善,甚至可以和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现代都市相媲美。

城市的中心方圆约5000平方米,位于中心的市区可安置3万以上居民。古城中的每户人家都有完善的下水道设施。二楼冲洗式厕所的水,可经壁中的土管排入下水道。有的人家甚至还设置了经高楼投掷的垃圾桶。上述设施令许多亲眼目睹的专家叹为观止,就连当今的“现代化大都市”,其下水道系统也未必如此完善。

摩享佐达罗遗址共由7层都市组合而成。但令人惊奇的是:摩享佐达罗迥异于其他文明遗址,没有宫殿或神殿踪迹,却有着坚固的城寨和十分考究的公共浴场。城寨虽已遭到严重侵蚀,但仍可辨认出一些服务于特殊目的和需要的设施:一扇大门。环绕城寨的瞭望塔和碉堡。此外,面临印度河的地方,竟有一座与它相通的港口。山岗上坚固的仓库里可以存放足够的粮食,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可以满足居民的生活必需,紧挨它的门,修建了一圈坚固的建筑物。可想而知,在这里,人们需要的首先是安全,所有设施都是为实用而建造。

建造这座古城的技术异常高超,但建造者并非为了享受,而是为了抵御令其难以忍受的不安和恐惧。那么,这座古城究竟是谁建造的呢?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古代,有什么威胁而追使人们建造如此大规模的避难场所呢?

死态怪异的骸骨 

最令考古学家们费解的是遗迹上层发掘出来的一具具骸骨。摩享佐达罗的人骨都没有被葬于墓中,他们似乎是一场大规模猝死之后无人料理的遗体。在第五号房舍第74室中发现的14具遗骸,专家惊呼:“他们的死态实在是太奇怪了!”

死者当中夹杂着一些儿童遗骨,令人惨不忍睹。他们有的脸朝下,有的横躺着重叠在其他骨骸之上,有的徒劳地用双手盖住脸做出要保护自己的样子,还有的则痛苦地扭曲着自己的身躯。

发掘者巴拉克·胡赛因说:“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些人都是在顷刻间死于某种突发事件。”

同样的情景在居民区内随处可见,但这丝毫不能减轻人们对于此事的疑惑。考古学家纷纷提出了诸如流行病、大屠杀、集体自杀之类的假设。但全部被否定了。因为,并没有足以在顷刻间一举夺去全体居民生命的流行病存在,骸骨上也找不到任何杀伤所造成的痕迹。若是集体自杀。一具在井边洗涤物品的遗骸明确告诉人似这也说不过去。

几年前,印度考古学家卡哈博土说出惊人之语:“我在9具白骨中,发现有几具留有高温加热的证据。”按常理判断,唯一的可能就是火山爆发,但印度河流域的古今地质却并无火山存在。

那么,是何种力量能用异常的高温使摩享佐达罗的居民全部“猝死”呢?

历史上的“惊人之战” 

不少学者认定:在遥远的古代,人类曾爆发过热核战争。其依据是:残存于世界各地的神话与传说中,都不约而同地有描述古代“惊人之战”的内容,故可初步断定,所谓“惊人之战”正是古代热核大战。

公元前3000年前巴拉达族战争的叙事长诗《马哈巴拉德》就是其中之一。诗中描绘了英雄亚斯瓦达曼向敌人发射的一种“连神都难以抵抗的亚格里亚武器”:“箭雨发射空中。整捆的箭像耀眼的流星,化成光包围敌人。突然,黑夜笼罩住巴达瓦大军。因此,敌人丧失了方向感。凛冽的风吹起,战象的恐怖,令小鸟也惊惧不已。天空布满乌云。搅乱了一切,太阳异动,天空烧成焦黑,散发出异常热气……”这就是对5000年前一场战争的描述。

在一般情况下,提起那个年代人类所使用的武器,人们大都只会联想到剑、枪、弓箭、石制投掷器等,能称得上火器的,大概也只有很久以后才出现的火箭了。但在印度的古叙事诗中,竟赫然記载着如此令人毛骨悚然的战况,并且流传至今。这种惨痛的记忆,足以与1945年8月的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相提并论。

在印度的古代文献中,还有一篇记载着英雄拉玛王一生的叙事诗《拉马亚那》。其中一段也是叙述凄绝惨烈的“古代热核战争”。诗中描绘了一种由“大地所有的元素”形成“本身就散发出火焰”的巨枪,“那绽放出令人畏惧亮光的巨枪一发射,30万军人一瞬间便完全消灭殆尽。”

值得注意的是,在《拉马亚那》中,拉玛王与魔王拉瓦那进行决战的场所是一个被称为“兰卡”的都市。与现在的地图相对照,可以发现它似乎就在印度河流域的某个地方。

的确如此,因为这儿出现了摩亨佐达罗的遗迹。而且,“摩享佐达罗”是以一名挖掘者的名字命名的,而当地至今仍称之为“兰卡”!

曾发表《<拉马亚那>的战争日期》一文的古代叙事诗研究者、印度德里年代学研究所所长罗伊指出:“我们也可以用推测日期的方法来推测场所。譬如《拉马亚那》中的兰卡,就是磨享佐达罗。”

根据罗伊所言,战争发生的年代是在公元前2030年~公元前1930年之间。经与碳14的分析结果相对照,也证实如此。

科学家找到的热核战争证据 

既然古代文献记录是热核战争,那么,摩享佐达罗中就应该留有古代热核战争的遗迹。

英国和意大利的两位考古研究者于1978年前往该地做了调查。他们从当地的管理员口中得知,在距遗迹中心不远,有一个被当地人叫做“化成玻璃的市镇”。

两位考古专家终于发现了摩享佐达罗就是古代热核战场的证据之一:广场附近到处都铺着发出墨绿色光泽的“黑石”,可以明显地看出那就是所谓的“托立尼提物质”。因为当美国第一颗原子弹“托立尼提号”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沙漠中爆炸时,沙漠中的沙粒就因核爆炸产生的高温而熔化,继而凝固成玻璃状物质,因此,这种新物质便被命名为“托立尼提”。在因高热而熔化、最终又凝固成的“托立尼提”世界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扭曲成玻璃状的陶片。因异常的高温气体而紧附着在砖块上的碎物及被镀成黑色的陶制残片。

两位专家还把“化成玻璃的市镇”带回的材料和标本,拿到罗马科技大学火山研究室进行分析。结果得知:“第一标本——陶片,曾受到从外侧向内侧的高温加热然后又急剧冷却下来,这就意味着它曾被最低也有950℃~1000℃的高温加热,随后又受到急速的冷却。”

“第二件标本——黑石,由于石英、长石及玻璃质形成的这种矿物,熔点大约在1400℃~1500℃之间。可从形成了空洞小孔的外观看,可以判定这应该是在极短时间内由极度的高温造成的。”

因此,达威勃特说:“我们所以要坚持认为这是核子爆炸的结果,是因为在我们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研究条件下,我们所能知道的唯一能够在瞬间内产生热波和冲击波的爆炸物只有核武器。”两位专家推测,在遥远的古代,摩享佐达罗的上空,曾有比广岛原子弹更为小型的、核当量约为数千吨TNT的热核武器爆炸。

天启大爆炸之迷 

中国土地辽阔,自然也少不了神秘自然事件的发生。在明朝天启六年,也就是公元1626年5月30日,在北京的王恭厂一带发生了一次奇怪的巨大灾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这件巨大的灾变被当时的古人记录了下来,史称天启大爆炸或王恭厂大爆炸。

神秘的爆炸 

在古代,中国的科技在世界上属于领先水平,自明代永乐年起,火器制造就有了很大发展。当时,驻守京城的京军共设三大营,其中神机营是明军的主力部队,配备有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和最强的兵力,为此明末的北京城内先后设立过六处火药厂局,凡是京营火器所需的铅子、火药都是由王恭厂预造,以备京营来领用,可见王恭厂当时是作为工部制造、储存火药的火药库。

公元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发生了一次离奇的大爆炸,爆炸半径大约750米,面积达到2.25平方公里。据估算,此次爆炸的威力相当于一万至两万吨黄色炸药(TNT)的威力。那天,只听一声巨响,突然狂风骤起,天昏地暗,人畜、树木、砖石等被卷入空中,数万房屋尽为齑粉,死伤两万余人,触目惊心。正在用早膳的天启皇帝及时地躲到了龙书案下才幸免于难。灾难过后,遇难者几乎全部一丝不挂,衣物首饰器皿全都飘到西山上去了,但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却没有树木被烧毁,无任何焚烧的痕迹。一时间,众说纷纭,天怒人怨,天启皇帝不得不下罪己诏,大赦天下。

王恭厂所在的位置大约是在今天北京的西城区新文化街以南、象来街以北、闹市口南街以东、民族宫南街以西的永宁胡同与光彩胡同一带。关于大爆炸的情况,在许多史书中都有记载,其中有一部名叫《天变邸抄》的著作是最早记述王恭厂大爆炸的,这部著作对王恭厂大爆炸的记述极为详细,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流传于明朝天启末年。

在《天变邸抄》中是这样描述王恭厂大爆炸的:“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西及平则门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以数万计,人以万计。这次爆炸中心的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熏天……”

从古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爆炸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但这次爆炸却留下了很多疑点,为什么遇难者一丝不挂,而衣物首饰全都飘到西山上去了?为什么爆炸中心的树木没有烧毁?这些现象用火药库爆炸或地震引起灾变都难以解答。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爆炸呢?

灾难成因众说纷纭 

对于天启大爆炸,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地震引起的,有人认为是火药自爆,也有人认为陨星坠落,更有甚者,认为是外星人入侵、UFO降临等。但每一个观点都没有摆出无可辩驳的证据,不能让人完全信服。

【地震说】

北京地区历来地震频繁,仅明代就大小震百余起。天启大爆炸的前后种种迹象与地震前后现象有许多相符之处。且史书文献中与地震有关的记载也很多,如:“大震一声”、“殿震”、“震撼天地”、“时息地震”、“震后”,因此推断这场灾难是因地震直接促发火药库而引起的也是有根据的。但如果真的按地震引起的去分析,那么这次地震具有强度大而震区面积小的特点,比如震区中心破坏力几乎达到摧毁性程度,而在离震区中心较近的真如寺、承恩寺等均未受到多大破坏,然而这种情况是前所未有的,出现的蘑菇状烟云不是地震出现的现象, “寸丝不挂”、“褫衣物”的现象也不是地震的后果,至于灾难中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在地震史上恐怕也少有先例,所以以地震说作为解释并不合适。

【龙卷风说】

龙卷风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从天启大爆炸的范围来看,像龙卷风造成的。“东到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而龙卷风袭击范围往往在受害区百米之外很平静,受灾区与非灾区界限分明,但地震就没这么明显了。史实还记载了这样一幕:王恭厂之北的数千斤重的石狮子被甩到南城墙外,然而并未见城墙塌陷。将石狮子远抛,这是龙卷风的巨力所致。如果这次灾难是龙卷风造成的,龙卷风的特点是经常突然爆发,可是这次灾变前伴随着许多地震前后的征象:“从西南方,有声如雷”,“鸡犬皆惊,振物有声”,“初九丑时,复巨声西来,门窗皆响”,“震声南至河西务,东至通州,北至密云”。所以龙卷风说也难以解释这些现象。

【陨石说】

宇宙中星体冲入地球大气层时,其前方空气受到强压而温度陡然上升到几千度甚至上万度,使陨石表面物质熔化和气化,并与大气分子撞击而发光,形成火花、火球。当火花、火球消失后,人们可能听到霹雳声、雷鸣声、爆炸声。陨石落地,会形成陨石坑。当陨石与地面撞击时,会发出震动与响声,这就如同文献记载那样:“有声如吼”,“但见飙光一道,内有大光”,“忽大震一声,裂逾急霆”,“深坑数丈”,“烟云直上”,“巨石空中飞注如雨”,“烟尘障空,白昼晦冥”,“西安门一带皆霏落铁渣,如麸如米”等现象,完全与之吻合。陨落也完全有可能使房屋“猝然倾倒”,“大树尽拔出土”,以及“大木飞至密云”,灾区数里“尽为齑粉”。但陨落说,也难以解释灾变前后的种种地震征兆。

【火药焚爆说】

这一说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次灾变中心正是王恭厂火药库,所以,灾后就曾有人说:“王恭厂不戒自焚,致都城之扰。”王恭厂是一个巨大的火药库。据文献记载:每五日,三大营共领火药三千余斤。如果这么多火药一旦发生焚爆,可以在瞬息间形成高温高压气流,并迅速向周围扩散,超强的气流会把地面冲击出大坑,把四周的建筑物冲倒,可以把重物吹向空中,使地底霹雳声不断,甚至“大震一声”,“裂逾急霆”。但当时普通火药能否有这样巨大的威力:“使千斤石狮飞行于街外”,“平地陷巨坑二丈许”,“将衣物卷走,男女俱赤裸,寸丝不挂”。这些现象以火药焚爆说也难以解释。另外,作为爆前的先兆,出现的地鸣和火球,似乎火药焚爆也做不到。

这些种种疑惑只有等待科学家进一步的分析了。

震惊世界的大爆炸 

1908年6月30日上午,俄罗斯西伯利亚森林的通古斯河畔,这个曾经宁静而美丽的森林河畔,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天空出现了强烈的白光,爆炸引起的大火,烧毁了周围数百英里的原始森林,据当地游牧人回忆,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将房子和动物掀向空中,成群的驯鹿在大火中化为灰烬……大爆炸后数日内,通古斯地区方圆9000英里的天空,被一种阴森的桔黄色所笼罩,犹如一个巨大的火球。

據估计,当时大爆炸的威力相当于10~15百万吨TNT炸药,相当于1000枚广岛原子弹能量总和。

这是发生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的震惊世界的大爆炸,可一百多年过去了,关于通古斯大爆炸的秘密人们究竟知道了多少呢?谜底揭开了吗?

陨石撞击? 

通古斯大爆炸发生时,俄国的沙皇统治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因此在大爆炸发生的最初十几年里,一直无人问津。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于1921年派物理学家库利克率领考察队前往通古斯地区考察。

库利克曾先后四次进入通古斯地区,访问了许多看到火球从天而降的目击者,进行了详尽的实地考察,最后得出结论:是一颗庞大的陨石在快速运动中,与大气摩擦后,充分燃烧分解,引起大爆炸。

但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就一定能在该地区找到陨石碎片,遗憾的是,库利克和众多考察队员,费尽了周折,也始终没有找到陨星坠落的深坑以及任何陨石碎片。只发现了几十个平底浅坑。看来,“陨星说”只是当时的一种推测,还缺乏充足的证据。

外星飞船? 

不久,二战爆发,前苏联对通古斯大爆炸的考察,也被迫中止了。

二战以后,苏联物理学家卡萨耶夫访问日本,1945年12月,他到达广岛,四个月前美国在这里投下了原子弹。

看着广岛的废墟,卡萨耶夫顿然想起了通古斯,两者显然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爆炸中心受破坏,树木直立而没有倒下。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形状相同,只是通古斯的要大得多。特别是在通古斯拍到的那些枯树林立、枝干烧焦的照片,看上去与广岛上的情形十分相似。

因此,卡萨茨夫第一次大胆地提出了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是一场热核爆炸的新见解。更惊人的是,不久后他还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推测:通古斯大爆炸是一艘外星人驾驶的核动力宇宙飞船,在降落过程中发生故障而引起了一场核爆炸。

还有人指出,通古斯地区驯鹿所得的癞皮病与美国1945年在新墨西哥进行核测验后当地牛群因受到辐射引起的皮肤病十分近似,而通古斯地区树木生长加快,植物和昆虫出现遗传性变异等情况,也与美国在太平洋岛屿进行核试验后的情况相同。

不明天体? 

究竟是陨石撞击还是核爆炸,这两种观点都有人支持,可双方却谁也说服不了谁。

对于通古斯的研究探秘还在继续,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大批西方科学家蜂拥而至。

其中有个叫法斯特的科学家,测出了大爆炸所摧毁的树木占地约850平方英里。在这之后,又经过35年的艰苦努力,法斯特拼出了该区域内被毁树木的详解图。

根据此图,科学家们推算出,这片原始森林当年是被一个自西向东飞行的天体,在距地面四英里的高空爆炸所毁。就此,大爆炸的真实原因逐渐露出端倪。

通古斯大爆炸似乎就是不明天体与地球的不期而遇,可是这个不明天体究竟是什么呢?是陨石,还是外星飞船,还是另有其物?

陨石坑? 

如果是不明天体“探访”地球,难道真的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吗?

一个意大利科学家小组宣称,他们在西伯利亚以西波卡门通古斯河附近一个湖泊下面发现了一个大坑,这就是契科湖。

据科学家介绍,契科湖凹地并非圆形,很浅,也不陡峭,具备撞击坑的种种特征。长约500米,最大深度只有50米。没有常见撞击坑周围发现的残骸边缘。

他们认为,契科湖所在地可能就是宇宙天体划过时留下的痕迹。撞击天体上一个直径10米的碎块在这次爆炸中幸免,碎块的飞行速度相对较慢,大约每秒1公里。它撞在了软绵绵的沼泽地上,将下面的永久冻结带融化,释放出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甲烷,使得这个洞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凹地。

可是,在以前的调查中,俄罗斯科學家也研究过契科湖,他们认为契科湖的历史已有几百年,形成于1908年前,也就是说,不是通古斯大爆炸的产物。

外星人的“黑匣子”? 

契科湖是陨石坑的证据似乎还不够充分,难道就没有其他更有力的证据吗?

俄罗斯科学家声称,他们在通古斯地区找到了“硅化铁”,这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根本无法形成的物质。

当时,科学家们对一个叫波利古斯的小村庄产生了浓厚兴趣。从宇宙发回的照片显示,这一地区有异常现象,似乎有某种东西坠落此地。它们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反复考察,并在一个小土丘上意外地发现了“硅化铁”。这一发现不仅科学家兴奋不已,整个学术界都为之轰动。

“硅化铁”在自然界中根本无法自然形成。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找到的“硅化铁”中还含有氖、氙、氩三种气体。这样的物质成分组合根本不可能在地球环境下形成。

研究报告中称,这些“硅化铁”毫无疑问是外星飞碟的残片。在这些像鹅卵石一样的“硅化铁”上还刻有整齐的图案,看上去如同象形文字。拉夫宾认为,这些图案不可能自然形成,而是“手工”制品。然而,在拉夫宾等科学家的实验中发现,即便是最强大的激光仪器也只能在“硅化铁”上留下轻微痕迹,象形文字自然不会是人类的祖先画上去的。

拉夫宾认为,“象形文字”也许不仅仅是一个漂亮的外表,这种硅晶体里面很可能隐藏着巨大的信息。或许,这就是外星飞碟的“黑匣子”残片。拉夫宾说,他们找到两块一模一样的“硅化铁”,而这两块物体发现的地点相隔70多公里,距通古斯爆炸中心250公里。

冰彗星? 

外星飞碟的“黑匣子”残片,这个猜想确实很让人激动,可目前还是缺乏让人信服的科学论证。

中国刑警学院法医系赵成文教授利用自己研究和分析各种爆炸现场近30年的经验,对通古斯大爆炸之谜提出了新构想:“冰核流星体”撞击引起了大爆炸。

赵成文认为,从分析通古斯大爆炸的现场特征来看,最大的疑点就是爆炸点特别巨大、分散,但却找不到造型客体。在各种物质中,能够来去不留痕迹的只有气体和液体。但单纯的气体和液体,又无法冲击出有形体的地坑。那么,既有硬度、又易消失的物体就只能是冰体。正如极地的冰层在高速旋转的钻头摩擦下会发生爆炸,天外来的冰体在高速射入地球大气层时,遇到氧气也自然会发生爆炸。

冰核流星体也可以称之为冰彗星,可能来自银河系。这个冰核流星体原来可能是球形,后来变成了管状,在改变了运行轨道后,进入了太阳系。有人会问,在太空中,这个冰核流星体为什么不会自行爆炸呢?这主要是因为它的运行速度不够,而且还缺乏助燃的氧。当它进入地球的引力范围时,就等于按动了定时引爆装置。根据推测,这个冰核流星体的构成成分中应含有大量的氢元素或它的放射性核素氘、氚。

震惊世界的通古斯大爆炸,科学家们曾有过无数的推测与猜想,可谁也说不清谜底究竟是什么呢?对于这个一百年未解的谜团,探索还在继续……

古代有核爆炸的证据

土耳其神秘而庞大的地下城、加蓬开采出的早已被利用过的铀矿石……是否都在昭示着一个问题:在远古时代,人类曾经历过核爆炸时代?

通古斯爆炸和印度“死丘”的爆炸,人们不约而同地提到核爆炸的猜测,但是,这两次著名的爆炸都处于人类并未发明核武器的时代,尤其是5000年以前的摩享佐·达罗。但是,一些考古学家在世界各地的考古发现:久远的古代有许多证据证明地球上已有很先进的科技了,他们为此提出印度“死丘”和通古斯爆炸的间接证据。

土耳其神秘的地下城 

——古代防核设施 

1963年,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东南300公里的卡巴杜西亚高原上的德林库尤村爆出一条大新闻:一个农民在院子里掘地时,偶然碰到一个洞口。村民们架着梯子顺着井口似的入口,通过8层过道,找到一个无所不有的地下城镇。纵横交错的隧道两旁排列着无数住宅,还有作坊、水井、食物贮藏室,以及专做墓地的洞室。52个通风管道通向地面隐蔽处,几条供逃跑用的地道造得非常巧妙。据估算,这样规模的地下城可供3万人安身。

隔了两年,又一个同等规模的地下城在凯梅克里附近被考古学家们挖掘出来。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座地下城与德林库尤村的地下城是个双连体,有一条10公里长的地道把两城连接起来。之后,陆陆续续发现了36座规模不等的地下城。

而在更早以前,在卡巴杜西亚高原已经发现过千座岩洞和地下洞窟。它们凿在小岩石山内或悬崖上,有的相当富丽堂皇。岩石被巧妙地凿成拱门、圆柱、拱顶,每一寸壁面和柱体都装饰着线纹和图案,这些壁画栩栩如生,甚至人们的厨房、卧室里面的祭坛、餐桌、坐椅、床铺、家具也都为石头制品。

那么这些地下石头城是怎样凿成的?

在纯粹手工劳动的条件下,从坚硬的岩体中掏出这么大的空间,单从地下清运出那么多的石渣,就要克服多少困难啊!古代的卡巴杜西亚人为何要挖这么大规模的地下城市呢?

根据地下城遗留的几千年前的人的遗骨考证,他们肯定不是土著,而是从远方避难而来的。之所以选择卡巴杜西亚,是因为它荒凉,绝无人迹,不会引起外人注意。

于是有学者认为,远古时代的卡巴杜西亚人是为了躲避核袭击而选择在地下营造地下城的。

环球地下隧道之谜 

——古代防核又一设施 

在墨西哥(即阿加尔塔)发现的地下世界有无数洞穴、隧道和曲折交错的地下长廊,那里埋藏着无尽的宝藏。许多科学家和探险家为找到地下世界的入口而甘愿冒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人拉姆曾率一支考察队,在墨西哥恰帕斯密林中發现了印第安人把守的一个地下长廊的入口,那里任何人不得进入。经过向导询问,才知道他们是玛雅人的后裔,叫拉坎顿人,是印第安人的一个分支。1943年3月,罗斯福总统向拉姆等人下达了“寻找阿加尔塔”的命令。消息灵通的希特勒也派人潜入美洲。美、德双方展开了争夺战。

尽管对于他们寻找的结果,人们不得而知,但“阿加尔塔热”从未降温,几十年来,在各地都有新的“发现”,探险家们发现了许多“入口”和“长廊”,作了许多大胆的假设:

从危地马拉的入口下去,走50公里,可以到墨西哥;而墨西哥也有一条通到危地马拉的地下通道。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推断,在美洲可能存在一条纵贯南、北美洲的地下长廊。

俄罗斯西伯利亚科累马河流域的许多网状地下回廊,穿过契尔斯基山脉底部,继续向西南延伸。阿塞拜疆的“无底洞”,是整个高加索地区连绵不断的地下长廊的一处出口。阿尔泰山的地下长廊,从蒙古南部一直延伸到大戈壁,有人认为,中国的敦煌可能是个出入口。

英国探险家报告,在非洲尼罗河等地也发现了地下长廊,其中有些地方宽达400多米,有明显的人工切削痕迹。

这样,有人进一步大胆设想:地下长廊环绕美洲、欧亚大陆和非洲,穿陆过海,首尾相接。

与环球地下长廊的猜想相伴而来的,必然有这样的疑问:这是“谁”建的?为什么地上有路不走,偏要转向地下呢?

有些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断定,这是大西洲人的杰作。在亚特兰蒂斯文明的后期,他们预知了来自天外的、地上的和核战争的灾难,于是开凿了地下长廊,作为疏散通道和保存文明的场所;当灾难真的降临时,他们就顺着通道逃往美洲,继续创造玛雅文化;也有一部分逃往非洲和欧亚大陆。

远古时代铀矿利用遗迹 

1972年9月25日,法国一家工厂在检查从非洲加蓬共和国奥克洛铀矿进口的铀矿石时,惊奇地发现这些铀矿石早已被人使用过。一般铀矿中的铀(235)含量都在0.7%以上,而这批铀矿的含量还不到0.3%。

这一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前主席、诺贝尔奖获得者格兰·T.西伯格提出:只有在极度精确的条件下,裂变中的铀235才能被“烧掉”,而且必须有极纯的水,而这种极纯净的水,在地球上任何自然水中都不会找到。

不久,联合专家小组在奥克洛铀矿区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核反应堆”!这是一个由6个区域组成的“核反应堆”,大约使用了500吨铀矿,但输出功率只有100千瓦左右。据考证,奥克洛铀矿的成矿年代大约是20亿年前,成矿不久,“核反应堆”即开始工作,而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谁能想象,在那么久之前,就有人设计出了如此杰出的高科技产物,并用于实践了呢!1976年,苏联瓦什卡河岸上,发现了一块拳头大的闪着白光的怪石,经过分析,这是一块稀有金属的合金。其中锡占67.2%,镧占10.9%,钕占8.7%,其他还有铁、镁、铀、钼,但没有铀的衰变物。专家们惊呆了:这一块人造合金,年龄超过10万年,它极有可能是用只有几百个原子的微小粉末作原料,在几十万个大气压下冷压而成的。对这样小的物质,加如此高压,其设备和手段,即使是当今现代科技,也难以办到呀!

通过以上的考古证据,人们对印度“死丘”和通古斯的核爆炸就有一定的理由相信了。但是,最后的结论还有待更多的考古发现去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