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整行装 砥砺前行奋力开创安徽林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2019-04-03

安徽园林 2019年1期
关键词:林业森林改革

本文作者代表省厅与各地局长签订责任状

一、改革创新勇担当,圆满完成2018年度各项林业工作任务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林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和实事,经历了一些多年未曾经历过的锻炼和考验,取得了可喜成绩。

1.林长制改革成为改革的特色品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将其列为大事要事,省委李锦斌书记、李国英省长多次调研指导、亲自谋划部署。各级各部门围绕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极大的工作热情强力推进。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体系全面建立,共设立各级林长52122名,形成了省级总林长负总责、市县级总林长抓督促、区域性林长抓调度、功能区林长抓特色、乡村林长抓落地的工作格局。会议调度、工作督察、考核问责、社会监督等,探索推出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实行旬报告、月通报、季调度,各地出台配套制度752个,形成了上下衔接、协同高效的制度体系。针对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偏低、林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省委省政府出台了22条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一些多年困扰林业发展的难题得到有效破解,林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林长制改革已成为我省重点领域改革八大品牌之一,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2.增绿增效行动稳步推进。编制实施皖江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大力推进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新绿”行动。组建81个省级林业科技创新攻关团队,实施省级林业科技攻关计划75项,开展林业科技专家服务“112”活动,共完成造林143.62万亩,超计划任务19.68%;森林抚育598.64万亩,退化林修复59.25万亩,新育苗7.3万亩;芜湖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各地创建省级森林城市6个、森林城镇77个、森林村庄640个,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688公里。

3.资源保护管理严格。完成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积极推进公益林和林地“一张图”数据融合对接,首次开展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应用试点,建立存量与增量相结合的监测评价制度。全面落实天然林停伐措施,完成天然商品林区划落界。着手在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展公益林政府租赁试点,实施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湿地公园7处。制定省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和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完成我省第二次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基本摸清自然保护地底数及突出问题。重点推动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问题整改落实,牵头起草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意见》,组织开展“飓风1号”“春雷”“绿剑”、保护野生动物、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年等专项行动。森林公安机关共立各类刑事案件645起,破案483起;共受理林业行政案件4042起,查处3776起,有力打击了涉林违法犯罪行为。

4.发展动力活力增强。编制完成100个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32个国有林场启动了林区道路建设,实现了林区道路建设的“历史性突破”。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将林权交易纳入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推出“五绿兴林·劝耕贷”融资担保业务,开辟了林业融资新渠道。进一步简化优化林木采伐管理,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

5.防灾减灾切实加强。突出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建立森林防火单位责任人上岗制度,全面完成森林防火区划定工作,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分别同比下降65.81%、61.75%。突出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功举办美国白蛾灾害应急防治演练。开展松材线虫病治理,实施保卫战、攻坚战、歼灭战“三大战役”,有害生物成灾率同比下降69.5%。坚决防范野猪染疫发病。

6.产业和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持续推进木本油料、林下经济、苗木花卉和森林旅游康养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认定第四批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5家、首批示范家庭林场70个,新增省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20个,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达18162个。全省林业总产值达4044.56亿元,较上年增长11.98%。实施长江防护林、林业血防、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扶贫,贫困人口新选聘生态护林员4100名,总数达15584名,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深入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实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向70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安排林业资金14.64亿元。

7.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力支持配合省委巡视组对省林业局开展巡视,扎实做好中央对我省扶贫专项巡视和环保督察“回头看”有关配合工作,坚决落实省纪委问责决定。召开省林业局直属机关第一次党代会,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实行“6+1”(德、能、勤、绩、廉、险加党建)考核,组织制定党风廉政专项巡察和财务专项巡查、“一支笔”审批、效能建设、意识形态等一系列相关制度。

二、把握大势明方向,引领林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我们做好林业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把自身发展放在大局中审视谋划,积极参与并主动对接顶层设计,展现安徽林业作为,贡献安徽林业力量。

安徽在全国率先推行林长制改革,形成了一整套制度体系、探索了一系列宝贵经验,走在全国的前列,赢得了林业新一轮发展的先机。随着林长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林业生态保护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严格,安徽林业发展迎来了难得机遇。

尤其是机构改革之后,林业部门的职责发生诸多变化,自然保护地划转由林业部门统一监管,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各类自然保护地如何整合优化;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管理,如何履行职责;自然保护地多年积累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基础设施装备薄弱,信息化建设滞后,如何破解瓶颈等,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加以解决。

现代翻译学中等值或者说对等理论是一重要的思想。诸多西方翻译理论家都在探讨翻译等值问题。当提及等值之时,并不是指本体论上的绝对等同,而是认识论上的等值,也就是说,在认识事物的实践中是等值的。

一要牢固树立“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唯物历史观。

二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

三要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

四要全面落实“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

五要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

三、扎实做好2019年重点工作

全省林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为统领,以林业增绿增效为主攻方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坚强生态保障。主要目标任务是:完成营造林73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60万亩,封山育林60万亩,森林抚育550万亩,退化林修复60万亩;新建湿地公园5处,修复湿地5万亩;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个、省级森林城市5个、省级森林城镇40个、省级森林村庄400个,新建森林长廊示范路段600公里;全省年森林采伐限额为832万立方米,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6‰以内;林业总产值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1.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一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二要进一步推动基层创新,三要进一步突出“五绿”融合。

3.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一要抓好职责转隶,二要抓好综合治理,三要完善长效机制。

4.加大资源保护力度。一要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二要严格保护古树名木,三要抓好湿地保护修复,四要强化野生动物保护,五要加大林业执法力度。

5.严抓林业灾害防控。一要毫不松懈抓好森林防火,二要持续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力度,三要切实抓好林业安全生产工作。

6.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一要加强产业宏观指导,二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三要完善林产品市场机制。

7.推进林业脱贫攻坚。一要强化精准扶贫,二要强化稳定脱贫,三要强化联系帮扶。

8.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一要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二要巩固完善国有林场改革成果,三要深化林业“放管服”改革。

四、全面从严治党

1.严守纪律规矩,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2.牢记使命担当,始终做工作上的实干家。

3.坚持廉洁自律,始终做作风上的干净者。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戮力同心,拼博进取、开拓创新,奋力谱写安徽林业改革发展新篇章,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林业森林改革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改革之路
land produces
改革备忘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