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验室利用率提升及管理机制研究
——以山东英才学院为例
2019-04-03朱文雁
朱文雁, 张 磊, 姜 磊, 李 云, 郑 雯
(山东英才学院 资产处, 山东 济南 250104)
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1]。
为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实验室建设发展,提高实验室和设备利用率,促进实验教学改革,逐步形成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2],本文以山东英才学院为例,通过客观分析学校目前实验室建设、管理、仪器设备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使之与实验教学改革和规划纲要相适应,与全面提高实验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战略相适应[3],这样的研究对提高学校实验室的使用效益和投资效益具有借鉴意义。
1 教学仪器设备基本情况
我校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不断加大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经费投入力度。截至2017年底,学校拥有各类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15 500台(套),设备总值为1.27亿元,单台价值10万元以上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162台(套),价值4 600万元。
目前,我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约7 000元/生。按照教育部本科高校生均5 000元/生标准,我校生均值已超教育部标准,但相比山东省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1 500元/生,我校还存在较大差距。
2 实验室基本情况
2.1 实验室建制情况
学校实验室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二级学院负责所隶属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日常管理使用。目前,学校共建有10个实验教学中心,各类实验教学分室280个,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条件需求。
2.2 三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情况
学校以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国家、省、校三级实验教学中心体系。2011年首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校级实验中心遴选,评选出第一批4个校级中心;同年学前教育实验中心被山东省批准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5年该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荣誉称号;2016年学校进行了第二批校级实验教学中心的遴选评审工作,评选出了3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目前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校级实验中心6个。
2.3 实验室建设项目情况
2.3.1 推进实施实验室立项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度
随着对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学校加强了对实验室项目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发布实施了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实验室立项建设项目的主体责任人,建立了“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负责人管理体制,切实调动了项目建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实验室项目建设质量,改变了之前实验室建设任务拖延、松散、责任人不明确的状况。
2.3.2 实验室建设项目结项验收情况
为进一步强化实验室建设项目规范化管理,保障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学校出台了实验室建设项目结项验收管理办法,三年来对各实验中心完成实验室建设任务、并运行至少一个学期的20万元以上典型项目组织了验收。
验收内容主要包括新建实验室对专业和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仪器设备购置、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的特色与创新等。验收工作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对结项项目进行查阅材料、听取汇报、评议讨论、验收打分、实地检查等方式进行。
3 近三年实验室综合效益考核情况
3.1 加强管理,制定考核体系
为提高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效益,学校制定并实施了以实验室利用为目标导向的实验室综合效益考核管理办法。
通过设置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室综合效能、实验室综合管理、实验技术开发及社会服务4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的考核指标体系,结合日常对实验室的各项监督检查记录,连续三年对全校正式建制的各类实验室进行了量化赋分综合考核,并将效益评估结果作为今后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的重要依据,提高了实验室资源的使用效益[4],强化了实验室在实践教学任务中的主体作用,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建设管理的良性循环。
3.2 近三年实验室利用情况
为及时掌握各实验中心各类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实际利用情况,了解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校企合作、创新创业训练、认证培训、各类竞赛等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的各类活动,每学期末学校均对各类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利用情况进行统计摸底,通过统计分析各类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了解各实验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实际利用情况,发现实验室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学校提供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的决策依据。
同时,实验室综合效益考核管理办法的出台,更突出了以实验室利用为导向的实验室管理主导思想,也促进了学校整体实验室利用率逐年提升。表1统计了近三年实验室利用情况。
表1 近三年实验室利用情况统计
4 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4.1 实验室资源利用不充分,教学科研设备还存在闲置情况
近年来,学校在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的同时,也注重考量经费投入效益和实验教学资源利用情况,通过统计分析全校利用实验室开展的各项活动数据和实验室记录,发现部分实验中心还存在“重建设购置,轻管理利用”的现象。另外,由于部分中心无专业实验设备维修技术人员,造成设备维修维护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影响了设备功能的深层次开发。
4.2 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利用还不够充分
目前,我校共有10万元以上的教学科研大型仪器设备实物162台件,通过近两年数据统计,全年使用机时不足200学时的达10台件,其中汽车实验中心的电控汽油机两年内从未使用,汽车动态行驶故障检测系统、整车电器故障诊断培训系统、建工实验中心的基桩超声波CT成像仪、微机数显示液压万能试验机等5台件两年使用时间之和均不足百机时。近两年部分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见表2。
表2 近两年部分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情况
4.3 实验人员数量偏低、层次结构还不完整
我校现有各类实验管理人员仅46人,全年实验总人时数约500万人学时数,每名实验人员负责的实验室平均要承担约10万实验人时数,高强度的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导致实验人员投入到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和实验技术研究与改革创新的精力不足。
现有的实验队伍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职称学历偏低、人员稳定性差、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学校缺乏有效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来保障实验人员队伍的价值认同感、岗位获得感和发展成就感[5]。
4.4 实验教学研究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或信息的再生产能力,就需要借助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中的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6]。近三年我校各专业实验教学项目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数量占项目总数量的比例,2015年为34%, 2016年为38%,2017年为36.3%。相比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心提倡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课程占实验课程的60%以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4.5 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力度还不够
实验室教学资源对校内外开放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最好途径[7],我校近几年实验室教学资源有了一定程度的开放,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开放数量也有一定增加,但相比全校280余个实验分室来看,2016和2017年每年的实验室开放数量仅占20%。各类实验室开放力度还远远不够,实验教学资源还没有充分得到挖潜和利用,实验室开放载体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觉主动地走进实验室的积极性还没更好地调动起来。
4.6 信息技术与实验课程教学融合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随着我校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实验教学手段也随之有了一定改进和提升。在实验室开放预约、实验教学项目安排、仪器设备管理、智能控电、监控、考勤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体现。
但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实验教学线上线下学习的有机结合,远程网络学习和本地实验操作,实验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开放性实验教学运行和管理中,信息化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与各教育学科还没有完全融合,信息技术的优势还没得到充分利用。
5 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对策分析
5.1 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顶层设计
发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指导委员会职能,增加具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人员[8],委员会要切实肩负起统筹谋划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总体布局、质量标准,并根据学校发展实际情况确定实验室分阶段建设任务重点,以及实验教学的基本理念、发展方向和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等重要任务,发挥其在实验室整体规划、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室项目建设、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9]。
实施实验室发展规划,要着重考虑和重视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软硬件平台建设,要加大实验室校内外开放力度以促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任务的开展,同时也要认真分析专业特色和实验室现状,调整结构拓展功能,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形成层次合理、功能齐全、结构完整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5.2 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对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5.2.1 依托实践教学平台,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实验中心内涵发展
在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建设的同时,更要着力统筹实验教师队伍、物理空间、仪器设备、实验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整合规划,深入推进各实验中心作为实验、实践、创新、科研等平台的内涵式发展,依托现有实践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全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整体提升。
5.2.2 提高实验教学信息化手段,助推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改革交叉融合
借助先进的信息化实验教学技术,整合、共享现有的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推进以学生为本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运行模式改革[10];加大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效实用的数字化实验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发挥信息化网络技术优势,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实验教学新模式,重点建设实验教学课程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扩展、实验教学方式先进的实验室信息开放共享管理平台。
加大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助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实验教学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突出以实验教学项目为载体,实现传统理论教学与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11]。
5.3 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素质,打造一流实验教学队伍
通过校外招聘、校内培养、破格提拔、落实待遇、人文关怀等方式,增加实验教学业务能力强、实验室管理经验丰富的各类高水平人才数量;引进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人才参与学校实验教学活动和实验室管理;奖励在实验仪器设备研制、功能拓展、软件开发、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支持实验教师进行科研活动,以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立项的途径予以资助。
5.4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认真探索更适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缩减演示验证性实验教学内容;适当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项目,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学时学分比例,提升学生科学实验综合素养,发挥实验室在应用型和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根据各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和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对分离,合理设置、统筹规划独立实验课程,以实验教学改革带动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12]。
5.5 整合优质资源,提高实验室建设投资效益
5.5.1 优化整合各类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根据各学科专业和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特色和实际需求,配备优质师资力量,优化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发挥实验室使用效益;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学校和优质企业、学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3];鼓励教师将科研实践转化成教学实验,实现教学科研互动,并且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实现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新机制。
5.5.2 增强实验室开放效益,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积极推进各类实验室开放,搭建实验室共享平台,科学设计、固化优秀的实验教学项目,不断丰富实验教学内容[14]。打破院系、学科专业界限,着力提高各类实验室在校内相关专业之间、区域高校之间的开放共享力度,多元化多渠道筹措经费,制定规范合理的开放管理收费制度,确保实验室能够稳定持续地对校内外开放;精心论证实验室建设项目,本着“适度超前、突出特色、避免重复”的原则,不断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实验室投资效益。
6 结语
综上所述,将理论成果应用到学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室利用、实验教学创新、科研创新、学科建设等方面,努力把各类实验室建设成系统完善、内涵丰富、特色明显、使用效果显著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学校实验室建设健康发展的思路、方向、着力点指明方向[15],为创新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撑和系统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