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浙江落地生根
——访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幸

2019-04-03

浙江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城乡浙江美丽

□本刊特约记者

《浙江经济》:请您介绍一下《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以下简称《规划》)编制的有关背景情况。

徐幸: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总揽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18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是浙江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意见,以定方向、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为主。为确保乡村振兴落实落地,2018年初启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对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重点,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强化政策保障,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有序推进、继续走在前列。

《浙江经济》:《规划》编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徐幸:规划编制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车俊书记提出的“规划先行、因村施策”“抓点带面、循序渐进”“内外兼修、涵养韵味”“农民主体、共建共享”“固本强基、党建引领”理念和袁家军省长提出的“体系化推进”要求,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乡村特质发展为根本,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五万工程”为重要抓手,提出浙江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措施和重大工程,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尤其是把城乡融合发展确立为主线,贯穿于规划始终: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空间,推动产镇融合、镇村联动发展;注重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乡村经济,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经济基础;突出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广大农村生活品质;坚持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导向,推进城乡“人、地、财”政策融合,汇聚乡村振兴的力量基础。

《浙江经济》: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怎么样的步骤安排?

徐幸:浙江确立了分四步的阶段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扎实推进,建成一批示范市县,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广大农村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2年,高质量完成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任务,新时代美丽乡村基本建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主要通过一系列指标反映。浙江规划设置具体指标35个,其中:有14个与国家指标相同;有7个指标对国家相应指标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考虑浙江已实现全覆盖,需要提升指标内涵;为更全面反映浙江乡村建设,新增14 个指标。总体上看,浙江绝大多数指标值大大高于全国水平。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到2050年,更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达到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浙江经济》:浙江乡村振兴新格局有哪些特色,会形成怎么样格局?

徐幸:主要突出浙江“五个一”特色:“一个框架”,在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框架下,构建以都市区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城镇、乡村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格局;分类推进沿海、平原、山区乡村发展。“一个枢纽”,突出城镇在联结城乡的战略节点和纽带作用,不断增强城镇在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与交换、区域产业集聚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等方面的统筹能力。“一张蓝图”,加快县域乡村建设和村级规划设计“多规合一”,科学确定村庄布局和人口规模,合理定点、定位、定功能,形成生态宜居、集约高效的农村空间结构。“一个标准”,制定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形成全面反映新时代乡村经济建设、生态环境、精神文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在全省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推动浙江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到2022年,全省90%的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全省基本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一项工程”,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对田水林路村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建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美丽国土新格局。

《浙江经济》: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重点,准备什么干?

徐幸:主要解决“做什么、谁来做、在哪儿做”三个关键问题。

做什么?首先是高效生态现代农业,这是浙江农业的底色,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对浙江农业的重要贡献。下一步要推进“三个示范、两个升级”。“三个示范”分别是绿色示范、品牌示范、安全示范,要全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先行创建,打造一批高质量、有口碑的“金字招牌”,建好全国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两个升级”:一是对标荷兰等世界农业科技强国,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升级,在全国率先建设农业大数据库,推动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创新,实施农业“机器换人”,全力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二是充分挖掘农业的功能和乡村的价值,向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升级,做深农产品加工业,做优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村电商等美丽经济,大力培育乡愁产业、农村康养产业、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乡村从“卖产品”向更多“卖生态”“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

谁来做?依靠“三个组织起来”。一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大力培育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创客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突出要吸引科技人才、工商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做好农业农村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二是把单个经营主体组织起来,深化“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浙江特色,推进县域“一业一联”,积极构建以合作社联合社或产业协会为主要依托的产业农合联,形成发展合力。三是把村级集体经济和经营主体组织起来,推广“公司+集体经济+家庭农场”“集体经济+旅游”“一分五统”等先进模式,推动集体经济、经营主体、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夯实乡村发展基础。

在哪儿做?主要是抓好三类载体。一是提档升级农业“两区”建设,重点是推动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和现代农业园区提质改造,成为浙江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大载体。二是打造特色村镇,包括特色农业强镇、旅游风情小镇、森林小镇、渔港经济区和特色村庄,走“一业引领、多元发展、三生融合”特色发展道路,成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大载体。三是培育乡村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好农业科技园和农村双创示范基地,集聚乡村创新创业资源,成为推动乡村创新创业的大载体。

《浙江经济》:乡村振兴中“生态宜居”是关键,有哪些新特点?

徐幸:以获得“地球卫士奖”为契机,继续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省域大花园建设,把乡村打造成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美丽乡村成为美丽浙江的底色。与先前美丽乡村建设比较,这次规划着重突出了“两个美丽提升”:一是打造“美丽城镇”。把美丽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突破口,以城镇美丽建设带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强调:让城镇美起来,继续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让城镇成为人们向往的幸福家园,增强城镇集聚农村转移人口功能;让城镇强起来,强化城镇产业功能培育提升,增强对乡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农民就近就业;让城镇通起来,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一条公路通到底,一张管网铺到底,一张社保卡用到底等等。同时在特大村开展小城市(镇)培育,在更广阔的乡村空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二是打造“美丽风景线”。通过“四好农村路”、万里绿道串联万村景区,推进示范精品村“串珠成链、连线成片”,与全省旅游精品线路衔接,建设省域乡村旅游黄金带。

《浙江经济》: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是保障,主要抓手是什么?

图/洪俊

徐幸:一是突出全面传承“红船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的要求,传承好基层红色文化基因,厚植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大力弘扬“浙江精神”,激发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新、创业、创造的智慧和勇气,凝聚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强大合力。二是突出村农村文化礼堂、乡镇综合文化站、县级新时代文明传习所(实践所)三级联动的文化载体建设,推动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落地生根。

《浙江经济》:乡村振兴中“治理有效”是基础,提出了什么目标?

徐幸:以党建引领、三治结合为总纲,提出“实现万村善治示范,打造全国乡村治理现代化先行区”的目标。总结梳理了“枫桥经验”“后陈经验”“桐乡经验”“余村经验”“象山经验”等先进经验,强化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建设,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广村规民约,建立百姓议事会和乡贤参事会以及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等“一约两会三团”社会治理新载体,升级全科网格建设,实施善治示范村建设工程,切实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浙江经济》:乡村振兴中“农民生活富裕”是根本,有哪些具体举措?

徐幸:主要是聚焦民生短板,突出强调“软硬并重,高质发展”。基础设施方面,从有到优,重点是农村道路、饮用水安全以及清洁能源和数字乡村设施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全覆盖,实现较大自然村村村通公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22年,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到2022年,乡村地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4%。推进数字乡村设施建设,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到2022年,全省农村普遍实现100M以上宽带接入服务能力,4G网络上网速率不低于20Mbps,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益农信息社覆盖率达到90%。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以城乡均等化为导向,提升农村教育、医疗、社保、养老、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程,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全部达到教育部基本办学标准;补齐农村幼儿园短板,农村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95%。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开展全省村级卫生计生室(站)创建,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农民增收致富方面,通过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惠农利益联结机制等方式,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新增1万元。低收入农户增收方面,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持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效。到2022年,低收入农户最低收入水平达到年人均9000元以上。

《浙江经济》: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有哪些政策举措?

徐幸:坚持“城乡等值化”理念,围绕“人、地、财”三大要素激活,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工商资本和人才“上山下乡”,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活力。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对内要提升乡村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时代乡村企业家。对外要吸引社会人才向农村流动,通过收益激励、财政扶持、人才交流等方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科技人才、专业人才、乡贤等投身乡村建设。

二是建立健全以平等交换为核心的农村土地政策。通过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推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健全乡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等举措,盘活资源存量、释放资源活力,让土地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三是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优先保障的财政政策。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三农”力度,确保支农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坚持取之于地、主要用之于农的原则,提高农转用等土地出让金投入农业农村的比例。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发挥好财政引导撬动作用。设立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

四是建立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支农政策。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意见,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质量。完善农村信贷抵押担保政策,有效缓解农业农村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建立以政策性保险为基础,商业性保险创新为补充,功能互补、保障有力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

《浙江经济》:为落实《规划》,浙江部署了哪些重大工程?

徐幸:浙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设置了15个专栏、76项重大工程。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关键问题,在重大工程中选定12个标志性工程,总投资超过万亿元。包括产业兴旺方面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数字农业示范工程、农业“两区”提升工程3项,生态宜居方面的美丽森林、河湖、湿地、海洋生态保护工程、美丽城镇建设工程、“千村精品、万村景区”工程3项,乡风文明方面的乡村文化凝心聚力工程1项,治理有效方面的善治示范村建设工程1项,生活富裕方面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工程3项,乡村振兴新格局方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1项。

猜你喜欢

城乡浙江美丽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们创造美丽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