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物流双语课程“MOOC+”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2019-04-03李思平安立华吴金卓马宁蔚

物流技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双语案例物流

高 珊,李思平,安立华,吴金卓,马宁蔚

(东北林业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1 引言

随着当前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课程教学的要求,数字化与信息化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新热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也受到了许多教师与学生的青睐[1-2]。2015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大力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也对高校的MOOC建设提出了主动适应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的新要求[3-4]。因此,如何基于在线课程的建设,利用有效的教学模式丰富学习内容,使教师与学生获得双赢,成为许多高校教学工作者研究的新问题。

国际物流(双语)是物流工程与管理类专业在教育部逐步推进高校专业课英语授课后发展的一门重点专业选修课(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该课程理论结合实践,在双语教学的环境下更展现出其较强的应用性。国际物流(双语)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掌握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进出口报关、商品检验检疫、国际物流仓储、包装与配送、国际物流法律法规等国际物流相关业务知识,提高学生在报关过程中对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相关业务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独立从事相关国际物流业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国际物流(双语)的课程内容较多,难度较大,而且对学生英语和专业能力要求高,从而必须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适应快节奏的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在国际化物流岗位竞争中有一席之地[5]。

针对MOOC的建设与发展优化,目前已有不少教学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史颜玲等人指出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并且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6]。伍大清等人结合《供应链管理》的课程特点,设计出了MOOC与翻转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模式[7]。张莉华将MOOC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以及教学互动性的加强[8]。但是,目前对MOOC建设的优化基本都是基于MOOC+一种教学方法或技术而构建的教学模式,很少有教学工作者基于MOOC平台对不同教学模式进行综合实现混合教学模式的搭建,对物流类双语课程的MOOC建设优化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以国际物流(双语)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课程的现状与问题,进而基于MOOC平台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混合教学模式体系的设计,以求对物流类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2 双语教学研究现状及国际物流双语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分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催生着高校双语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针对双语教学的改革也逐渐成为教改的前沿阵地。在CNKI中国知网主题搜索中检索“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可以发现2013-2017年的近5年的相关论文发表篇数均在120篇以上,如图1所示。因此不难看出,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各高校学者也都在积极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

图1 2013-2017年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研究论文统计

国际物流(双语)的课程内容涉及跨国、跨境交易、作业,对学生及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下的时间利用都有较高的要求。虽然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中已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适应语言环境,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但是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实践较少以及课下利用不充分等若干问题。

2.1 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的国际物流课程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上课“灌入式”的教学方式居多,课堂气氛沉寂。这样单一教学方法的缺点是容易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老师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缺乏全面了解,“学生听不懂,老师教不会”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课堂已经有着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适时利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但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仍然不太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同时学生也不能充分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2.2 教学时间紧张

国际物流涉及课程面广,课程难度大,仅仅课堂上的32学时的有限教学时间很难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及灵活运用。就拿国际贸易术语这一知识点来说,国际贸易就有10多个,每个的风险界限、费用界限以及责任界限均有所差异,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每个贸易术语的相关内容并加以区分难度非常大。

2.3 课下时间利用不充分

单一的教学方法以及紧张的教学时间使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与思考状态,在课下的复习与作业方面,学生更是没有积极性,加之没有有效的检测手段,复习与预习难以达到预期要求。课下的时间没有充分应用导致学生在继续上课时之前的知识内容所剩无几,对课程知识点没有一个连贯的把握,这样的“恶性循环”不利于对国际物流相关内容的深入理解,大部分学生总是试图通过考前突击的方式来应付考试。

图2 “Kemp”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示意图[9]

3 基于MOOC平台的多种教学模式引入

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求的推进下,专业课只在课上讲授理论知识已经远远不够。MOOC在线开放课程通过线上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师授课的结合,大大提升了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但是,单单只通过MOOC在线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不少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无法坚持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结合双语课程的教学特点,引入了“Kemp”、数据驱动和案例驱动这三种教学模式。

3.1 “Kemp”教学模式

“Kemp”模式是应用于教学设计的一种使用灵活的模式,由Kemp(肯普)在1977年最先提出。“Kemp”强调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教学设计的整体框架也由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9,10]。肯普还认为,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要解决以下3个关键问题:(1)学生需要学习到什么(即确定教学目标);(2)为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确定教学出发点与难度,并在这样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3)评定最终的教学效果(即进行教学检查与评价)。为了能够有效解决以上3个关键问题,肯普总结得出10个教学设计环节,依据逻辑结构按顺时针规律排列,并用双层椭圆型结构进行系统性地整体模式描述,这10个环节的内容以及相对位置。如图2所示,不难看出,“Kemp”模式作为一种全面有效的教学模式,对难度较大的双语教学中教学目标设计、学生兴趣培养以及教学效果提升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3.2 数据驱动教学模式

数据驱动的教学模式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建立在语料库数据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在对真实的语料进行分析记忆时借助语料库资源总结知识点的内在规律[11]。数据驱动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增强了学生双语学习的意识,并且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学习重点词汇与知识的能力。国际物流(双语)涉及到的专业词汇较多,不少词语超过了大学英语基础词汇的要求,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要求更高,借助基于语料库的数据驱动教学将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自我创建,在双语学习中既找到乐趣又学到知识,有着一举两得的效果。

3.3 案例驱动教学模式

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是近些年出现新的有效教学模式,该模式从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案例出发,引导学生先分析案例再学习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案例驱动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深度切合教学主题,通过问答与讨论的方式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课堂变成以学生讨论为中心的课堂[12-13]。国际物流(双语)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国际贸易实务与国际支付方式,从实际的案例情境中出发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实际价值,不仅会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大大增加了课程的丰富性与实用性[15]。三种教学模式的优点见表1。

4 国际物流(双语)课程闭环嵌套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4.1 基于在线问卷实现学生特征分析

国际物流(双语)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一般每年有30-40位同学进行选修。这样的小班教学给了教师充分了解每位同学需求与基础的条件,同时也顺应了“Kemp”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在MOOC的环境中,教师可以在开课之前现在课程学习平台上发布调查问卷以了解同学们的现有知识水平,通过问卷结果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问卷的内容依据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选课动机、选课需求以及希望得到的学习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在线平台挖掘学生特征,了解其学习需要及学习目的,以便教师设计灵活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能够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

表1 三种教学模式优点总结

4.2 利用语料库检索工具实现词汇记忆任务

单词作为国际物流(双语)课程学习的基础,无论在授课还是课程考核中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基于MOOC平台,教师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在平台中先布置与课程相关的15-20个重点核心词汇让学生记忆。接着,引到学生利用语料库检索工具寻找所不知词汇的应用语境、词组搭配以及词根词缀等信息,让学生对于词汇的习惯性用法和常用搭配进行记忆与总结。学生在这样的自主训练中能够了解到每个重点词汇的意义与用法,同时也能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带到课堂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利用语料库检索工具的数据驱动模式使学生能够根据需求来记忆词汇的相关内容,同时能让学生对核心词汇有重点掌握的意识。

4.3 依据课程案例实现多种教学资源设计

案例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案例生动有趣,并且通过多种教学资源形式进行展现。根据国际物流(双语)的课程特点,设计“音频+视频+文本”的案例教学资源。

(1)音频资源。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教师与部分学生先录制相关的对话音频,在MOOC在线课程平台上发布并列出一些简单问题,让同学们在进行听力训练的同时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2)视频资源。可以分为授课类和情景剧类视频。其中,授课类视频由教师将往届授课视频片段在之前录制并剪辑完成,发布在平台上作为每一章节的引入,使学生无论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时都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情景剧类视频结合课程讲解的知识点,利用电影拍摄的模式,由学生自主设计策划、撰写剧本、选定演员并进行拍摄,最终在MOOC平台上提交约10分钟的全英文情景剧视频,教师对完成情况进行过程把控,并根据完成质量打分计入平时成绩[14]。

(3)多媒体资源。教师提前将PPT课件与学习内容上传到在线课程平台上,并结合每章内容给出丰富多彩的案例供学生进行阅读分析,依据案例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布置任务。同时,案例分析也纳入期末试题考核的内容中,让学生无论在课程引入还是期末复习时都能够对知识有案例应用的认识,使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得到提高。

4.4 闭环嵌套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通过基于MOOC平台的丰富教学模式设计,最终构建出的MOOC视角下国际物流(双语)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体系结构图如图3所示。该教学体系形成闭环,教师在综合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也可得到及时的成果反馈,方便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调整与再设计。在该体系下,学生与教师形成沟通并行的效果,基于MOOC平台形成线上和课堂联动,使国际物流双语课程形成“多元化+个性化+高效率”的发展。

4.5 混合教学模式下考核体系设计

以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系的国际物流(双语)课程为例,一共32学时现有的考核模式是形成性考核的“1+1”模式,即1次闭卷试题阶段考试占40%,1次闭卷试题期末考试占40%,平时成绩(以课堂和课下书面作业为主要依据)占20%。而基于MOOC在线课程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新型教学理念,传统的考核模式已经不适合使用。因此进行综合考虑后,制定以形成性评价为导向的双语考核,其中在线学习签到率5%,在线测试10%、阶段考试40%(情景剧演绎占10%、试题考核占30%)、小组展示15%、期末考试30%(试题考核)。所有测验和考试均为外语试题,小组展示使用双语制作课件,同时要求使用外语汇报。根据国际物流(双语)课程每次的授课内容,用数据量化包括内容熟悉度、讲解清晰度、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指标加以统计和分析,确定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实现考核体系改革。表2和表3分别为现有教学模式和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考核体系。

图3 国际物流(双语)闭环嵌套混合教学模式体系设计示意图

表2 现有教学模式下国际物流(双语)考核体系

表3 混合教学模式下国际物流(双语)考核体系

5 结语

基于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是我国高校推进国际化合作与交流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人才、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保障。本文在对国际物流(双语)课程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MOOC平台建设的相关要求,引入Kemp、数据驱动以及案例驱动的三种教学模式,最终构建出MOOC视角下国际物流(双语)的闭环嵌套混合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丰富了教学与考核的内容。目前,“MOOC+”的教学模式融合与创新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待研究与解决的课程创新问题,相信在广大教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MOOC+”的教学模式会在高校中大范围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双语案例物流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