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不是员工标配
2019-04-03潘文富
文/潘文富
在老板看来,员工既然自愿接受这份工作,也领了工资,那就要有责任心。可是,老板你想多了,或者说你太天真了。
员工对工作没有责任心,这是让多少老板痛心疾首的事儿。
在老板看来,员工既然自愿接受这份工作,也领了工资,那就要有责任心;无论老板是否在场监督,都要认真地把工作做好,要负责、要敬业;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也应该积极主动来想办法解决;有些事情,即便老板没有明确说明,但是出于起码的责任心,员工也该有这个自觉性来认真面对和执行。
可是,老板你想多了,或者说你太天真了。
老板之所以认定员工就应该有责任心,是基于两个出发点:
1. 员工是老板我花钱雇来的,你接受了这份工作,签了合约,拿了我的钱,就得为我干活,我发出的指令,你就得要听、要执行。再说了,员工能把工作做好,有成绩,能扛起担子,老板还会给予更多的经济回报。
2. 我作为老板对工作都是高度负责的,作为员工,你凭什么对工作不负责?
站在老板的角度,这些想法都没错。可是,这些想法只能代表老板自己,没法直接套用在员工头上。
相对于老板来说,员工的格局和眼光是有限的,考虑问题的维度和深度,分析、总结、提炼等方面与老板的差距非常大。在老板看来很简单、很容易想明白的事情,在员工层面上可能要费老鼻子劲儿了。
格局决定眼光,眼光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作为绝大多数普通员工,责任心是有限的,执行力更有限,对自己的得失非常计较,且被动,老板不主动推的话,自己能不动就不动。当然了,这也是绝大多数员工成为不了老板,甚至晋升不到中层干部的原因所在。
对于员工来说,责任心不是标配,而是在特定情况下的高配。这个特定情况一般是指在员工个人情绪高涨(例如刚入职,被表扬或是被承认价值),或是老板在前期主动给予较高待遇等状态下,并且持续时间也是比较短暂的。当然了,有些老板也认为没这么糟糕,有些员工在职务不高、待遇不高的情况下,也有不错的责任心。严格来说,这是属于透支行为,员工基于对老板的信任,主动提升自己的责任心。不过,从心理平衡的角度来说,每次责任心的付出都是一次积累,都需要被知晓、被记录、被承认价值,以及要有对应的兑现标准。若是后期没有及时的兑现,或是眼见到其他没有责任心的员工,也能享受到同样的待遇时,不平之心顿起,为了平衡前期的责任心与付出,有些员工则会有意降低工作质量,坚决不能让这个没良心的老板占自己的便宜。
那怎么办?改变?让员工时时保持责任心?从技术角度来说,改变也是可以的,只是综合成本太高。要有高待遇,要能及时承认员工的价值,要有健全的管理体系作为保障,老板还得要不怕投入,要有耐心,要始终对员工客客气气的……你能做到吗?
不如简单一点,别再指望员工有责任心了,更不要主观上拔高了员工的思想意识和执行力,员工能遵照既定标准做事也就行了。
当然了,说到工作标准,老板又是一脑门子官司,有标准也没用啊,员工照样不遵守。客观来说,不是员工不遵守,而是很多工作标准本身做得非常糟糕,要么空白漏洞太多,要么标尺模糊不清,要么方法陈旧落后,失去了有效性,要么要求太高,员工压根做不到。这样的工作标准,几乎与废纸无异。
最后,关于员工的责任心,我们来汇总几点:
1. 作为员工,只是普通人,并且是在很多方面要比老板弱很多的普通人。
2. 人有惰性很正常,找机会偷点懒也正常,普通员工肯定不会像老板那样一年到头处于“打鸡血”的状态。
3. 改变自己的人是神,改变别人的人是精神病。所以,老板若是精力过剩,可放在对自己的改变上,别折腾员工了。
4. 在思想意识层面,不要拔高员工,反而要充分认识到员工思想层面的低开低走,且会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为被动、执行力低的状态。
5. 做事一定要有标准,劳资双方以此为准,没有标准自然是要扯皮的。这个标准得要老板来制定,切忌过高,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前员工的思维特点、行为习惯、接受理解能力、实际的可执行力等情况,标准过高与没有标准其实是一回事。
6. 别再指望什么责任心了,员工上辈子又不欠你的。高配的成本,老板们又承担不起,员工能基本按照既定标准做事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