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治疗(PT)与悬吊治疗(S-E-T)联合治疗脑瘫患儿疗效观察

2019-04-02舒宗辉叶兴里韦讯鲁奇郭玲

人人健康 2019年3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肌群脑瘫

舒宗辉 叶兴里 韦讯 鲁奇 郭玲

【关键词】运动治疗(PT);悬吊技术(S-E-T);脑瘫;运动功能

脑性瘫痪(CP):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幼儿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部分患儿伴有智力障碍,言语、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及行为异常,少数伴有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等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在我科住院或门诊康复治疗脑瘫患儿50例,采用电脑随机抽样方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诊断与分型均符合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会议制定的诊断与分型标准。排除标准:(1)一过性发育滞后的正常儿童(2)神经遗传代谢性疾病等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患儿(3)并发有其他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疾病者(4)并发有精神病及严重癫痫,难以配合完成本课题者。

实验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其中最小1.5岁,最大7岁,平均年龄4.5 +0.72岁。对照组25例,男儿例,女14例,其中最小2岁,最大6岁,平均年龄4+0.68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组大运动功能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技术训练,实验前后进行(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估。

(1)常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应用Bobath、vojto、上田等神经发育促进方法,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运动功能的发展,同时强调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包括竖颈、翻身、坐位、爬行、跪位、站立及行走。运动训练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每周周一至周五。

(2)核心稳定性训练:强调躯干、骨盆及腹肌等核心肌群的控制训练。将核心稳定性训练贯穿到脑瘫患儿从竖颈到行走各个运动发育阶段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核心稳定训练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局部稳定系统:中立位的控制:目标是让患者掌握局部稳定肌群亚极量有意识自觉控制的收缩。这是整套训练的基础,同时该步骤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是在不负重的特定训练中,练习中立位的控制,逐渐过渡到低负重的环境中练习,最后在完全负重的功能性活动中掌握立位的控制。第二步:整体稳定系统方向的控制:目标是通过学习让患儿掌握在这些方向上的动态控制,包括屈曲伸展、后伸和旋转及体位转换的控制。第三步:平衡的控制:目标是训练整体稳定肌群对脊柱活动方向上的全范围控制能力。第四步:整体肌群的主动牵伸或抑制:目标是对柔韧性较差的整体稳定肌群进行自我牵伸,以改善其柔韧性,同时对过度兴奋的整体肌群进行抑制。

上田法:主要针对肌张力增高的患儿,包括上肢法(IU)、下肢法(UL)、躯干骨盆(SP)及肩胛带法(SG)等每个动作保持三分钟,每天1-2次,治疗4周,肌张力明显降低,肩胛回缩,屈肘屈腕、拇指内收明显改善,屈髋、屈膝、尖足从不同程度受到抑制。

Bobath手技:促通翻身,坐位爬行,跪位及体位转换等方面大幅度提高,同时强调功能训练,包括:双上肢保护性伸展动作训练;坐位前方、侧方、后方平衡训练;四点位保持及移动训练;静态、动态站立训练;抓物站立及扶物行走训练,体位转换训练等。

悬吊(s—E—T):其中S代表懸吊,E代表运动,T代表锻炼。儿童悬吊治疗技术基于ICF-CY理念以治疗目标为导向,先制定治疗目标,再评估实现目标的优势或劣势。以改善功能性行为为治疗重点,考虑多系统功能、环境因素、学习因素。

悬吊( S-E-T)训练方法:(1)肩关节、腰腹、骨盆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2)大腿前群肌、小腿后群肌刺激最明显,踝关节稳定性保持(3)吊床:仰卧、俯卧或侧卧,可抑制非对称姿势,角弓反张,改善视、听觉和前庭觉(4)爬行装置或悬吊带:降低设备至地板,将患儿胸腹放与器械上,支撑物绕过胸骨,患儿就能控制与他体重接触的表面,但是不会完全悬空等。

2 结果

经过悬吊训练3个月后,患儿整体运动功能明显提高,异常姿势抑制明显,感觉统中本体感觉、前庭觉协调功能改善显著。

3 讨论

悬吊训练可等同核心稳定性训练,它能够提高人体在非稳定状态下的控制能力,增强平衡与协调,更好的训练人体深层的小肌肉群,协调大小肌群的力量输出,增强运动机能,预防运动损害。

本研究把悬吊理念运用到脑瘫康复训练中,取得较好的疗效,结果显示经过三个月训练,既能保证运动过程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并控制好身体平衡,全身各部位必须协调配合。

4 结论

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而运动障碍又是导致平衡协调功能下降的主要因素,虽然通过运动与悬吊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脑瘫患儿核心肌群的肌力以及整体运动功能,同时也能提高平衡及协调功能,但寻求更好的治疗脑瘫的方法仍是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肌群脑瘫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0例临床分析
青少年跖屈肌群力量耐力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