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凌山烈士在沪史迹考
2019-04-02陈小赤邵华
陈小赤 邵华
摘要:马凌山于1923年到192 6年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师从恽代英、瞿秋白等革命先烈。他与进步同仁发起并创办《新群》《孤星》杂志,接触革命进步思想,关注时局动态。他从象牙塔走向街头,积极参加五卅运动,发表论辩文章,为革命呐喊,痛斥帝国主义的累累罪行,为革命做出了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应有的贡献,并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关键词:马凌山;上海大学;《新群》;五卅运动
中图分类号:K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3-0043-04
马凌山(1904年-1931年),陕西省合阳县人。他早年出身孤寒,幸得姑母悉心照料,并资助其学业费用。1920年,马凌山入合阳中学就读。1923年底,他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师从邓中夏、恽代英、瞿秋白等革命先烈。1926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马凌山被党组织派往兰州,担任中共兰州支部宣传委员。期间,他与王孝锡、胡廷珍等人组建兰州青年社,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发展党员。1927年5月,马凌山在兰州--辕门广场组织青年学生和群众发起纪念“五卅”惨案二周年大会,并痛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事变的累累罪行。1927年6月,马凌山在西北军杨虎城部第九营做训政工作。不久,由于地下党员身份暴露,他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遂转入地下斗争,后在河北唐县乡村师范学校任教。1931年,马凌山身染肺病,不幸逝世,享年27岁。
对于马凌山烈士的研究,学界目前尚未有专文论及于此。我们不揣浅陋,特就马凌山在沪就读期间的革命活动做一梳理,以求教于方家。
一、就读上海大学,接触进步思想
上海大学的前身是由安徽人王理堂于1922年初所创办的私立东南高等师范学校。由于王氏将学生膳费五千块贪污,导致教职工无法发出工资,学生伙食无法供应,学校爆发“倒王风潮”。“倒王风潮”中的部分学生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希望党组织接收该校,经过多方协调,1922年10月,由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上海大学成立,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出任校长。于右任到任后积极整顿校务,“添办高级中学,并于原有师范部各科添设主任,增聘教员”,“又以原有校址隘陋,不敷应用”,遂将校址從闸北迁至西摩路,租赁房屋,开展教学。于氏革新校务最引人注目的是延聘人才,“总务长为邓中夏,教务长为瞿秋白,社会学系主任为李汉俊,中国文学系主任为陈望道,俄国文学系为瞿秋白兼任,绘画系主任为洪禹仇,……其所聘新教员如程太炎、李大钊(以上为特别讲座)、俞平伯、田汉、沈仲九、施存统、刘宜之、朱自清等,皆属海内知名之士”。
于右任执掌上海大学,促使诸多陕西学子纷纷慕名求学,从1922年到1927年之间,仅陕西籍在上海大学就读的学生就有50多人。1923年底,马凌山与同乡李子健一起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就读。瞿秋白、施存统、彭述之等人先后担任过系主任,蔡和森、恽代英、邓中夏、萧楚女等革命先烈都曾在此授课。据杨之华事后回忆:
邓中夏同志是我们的总务长,他的头发很黑,眉毛浓而长,眉心很宽。当他抬起头来看人的时候,两眼闪闪有光。他精神机智果断,使学校的生活紧张而有秩序。他常常喜欢讲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故事给我们听。他是我们敬爱的一位有魄力、有毅力的革命者。
在教师中间,有轻松愉快的张太雷同志,他教我们政治课;有循规蹈矩的蔡和森同志,他讲私有财产和家族制度之起源。恽代英和萧楚女同志讲话富有煽动性,对问题的分析一针见血,并且善诙谐,常常引起学生们的哄堂大笑,新同学都爱听他的课。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邓中夏、瞿秋白经常向学生强调必须“把读书和社会生活打成一片”,所学社会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应以改造社会为职志。据茅盾多年后回忆,“社会学系的学生经常由老师带领去参观工厂和农村,这也是上海别的大学所没有的”。薛尚实回忆说:“上大同学入学前都是为想学点革命知识和救国的道理而来,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的政治觉悟。除了上课学习革命理论之外,都关心政治形势的发展,面对当时北伐军的进展,几乎每天都有谈论,读报纸、读《向导》、读《新青年》更是普遍现象。……高年级同学多数在校外担任工作,有的参加上海市学联、全国学联,有的参加济难会工作。至于到各工厂去组织平民夜校、工人夜校进行革命宣传教育的人就更多了”。上海大学要求学生培养将读书与社会锤炼相结合的学风,促使马凌山一方面努力增长自己的课本知识,并钻研马列著作,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一方面在实际行动中,参加各类社团,深入到群众中去。
邓中夏“鉴于中国现社会实有提倡平民教育之必要”,遂呼吁成立上海大学平民学校,组织社会学系学生充任教员,开设国文、识字、唱歌、算学、英文等课程。据老工友龚兆奎回忆,上海大学办的平民夜校,报名的有百来人,有小烟纸店的伙计、商贩、洗衣工、弄堂里的劳苦百姓,“上课总是在晚上,每周上三次,课本是油印的,边认字边讲道理,讲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工人为什么受压迫受痛苦,帝国主义在租界上欺负人,讲过三民主义,也讲过共产主义,上课的先生都是社会学系的大学生”。马凌山加入上海大学组织创办的平民学校,与许多同学一起深入工人当中,专门为下层劳动者讲解革命道理,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
上海大学对外学术交流活动频繁,经常举办讲演会、特别讲座,学术谈论氛围极为浓烈。学生自发成立上海暑期讲习会、上海夏令讲学会等学术组织,聘请吴稚晖、邵力子、茅盾、胡适之、马君武、李大钊、章太炎等社会知名人士来校演讲,内容涉及法律、社会学、诗歌小说、语言学、时事政治、哲学等各个方面,“凡有志研究者,不论性别、年龄均得与会听讲,小学教员特别优待,……听讲费每学程洋五角,缴洋八元者得自由听讲”。章太炎演讲《中国语音统系》题目,听众除本校学生外,校外人士约有一二百人之多,“章先生能以犀利之辞,深入浅出,故听众皆相悦以解,极其满意”。恽代英讲社会学及劳工问题,李大钊讲《史学概论》六次,皆得到学生积极的反响。上海大学校园内思想争鸣活跃,师生之间平等讨论问题,互相激发,使马凌山受益匪浅。在老师瞿秋白、恽代英等人的引导下,马凌山关注时局问题,积极在报章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高尔柏等人成立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会。研究会每周开会一次,专就社会现象调查进行研讨,由委员会指定三人为社会科学研究会读书委员会委员,管理本会会员读书报告事宜。至于读什么书,怎么读法,由读书委员协同指导员规定,执行委员会通过后施行。会员讲演期由各会员先将所拟讲之题目报告委员会,由委员会编定次序分组进行。11925年11月,上海大学张效翼等人发起成立中山主义研究会,先后有二百余人加入。高尔柏任该研究会主席,马凌山、崔小立、江士祥、吴稽天等人为执行委员。萧楚女在成立大会上发言,并对研究会章程、宗旨及目前的斗争形势做了感人肺腑的演讲。
二、参与创办《孤星》《新群》杂志
1924年1月,马凌山与安剑平、蒋抱一、张庆孚等人一起创办《孤星》杂志,发起成立孤星社。孤星社“系研究学术,改造社会之青年团体,公推吴稚晖、于右任为名誉社长”,该社设总编辑兼总理一人,交际、文书、英文书记、广告、图书、会计、发行主任各一人,干事二人,法律顾问一人。社员有六十七人,马凌山任干事职务。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孤星》杂志除第九期存目外,有原件保存下来的有第十、第十一期。该刊物为十六开本,每期约有30余页,内容多为讨论时事、思想通讯等。
1925年1月,马凌山与陕西籍学生关中哲、何尚志等人创办《新群》杂志。《新群》以上海大学陕西同乡会的名义主办,该刊为三十二开本,每期18页。《新群》“旨在宣传和灌输马列主义,对当时政治形势发表一些评论,发行范围是在上海各校的陕西学生、群众团体、报社,在北京的陕西学生以及陕西的一些中等学校。它对陕西青年学生的进步,有一定的影响”。
综观《新群》半月刊的内容,文章多为陕西籍在沪的青年学生所撰,其中既见情系桑梓之作,但绝大多数文章是介绍新思想、新潮流,宣传革命思想,以期促进家乡人民的觉醒。如1925年4月20日,马凌山在《新群》杂志刊发《陕西的现状及其解决方略》一文,文章对军阀刘镇华压榨秦地百姓横征暴敛的行为提出抗议,并号召舆论团结起来,打倒军阀的残暴统治。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马凌山在《新群》第七期组织“纪念孙中山先生专号”,发起悼念活动,号召陕西籍的旅沪青年学生踊跃投稿发言。关中哲、何尚志先后撰写《追悼孙中山先生》《中山先生之死》等文章,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功绩和曲折的革命历程予以表彰,并希冀陕西青年们共同努力,继承先生未竟之业,为革命做出贡献。其中,马凌山撰写的《孙中山先生年谱》占据刊物大部分篇幅,他想把孙中山“毕生事业,提其梗概,列成年谱,以期国人的观感与努力”。在编纂年谱的基础上,马凌山辑录胡汉民、萧楚女、施存统等人发表的有关三民主义的演讲文章,在上海三民公司于1926年4月发行出版《中山主义讲演集》,意在使社会人士明白“孙先生虽然死了,但是孙先生的主义却没有死,这本小册子就是要把孙先生不死的主义,拿出来给大家认识的”。
三、参加“五卅”运动,发表论辩文章
1925年5月,帝国主义侵略者对支持日本纱厂工人斗争进行示威、宣传的上海学生和工人进行了血腥的屠杀,枪杀了工人领袖顾正红,并伤十多人,成为“五卅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上海国民议会促成会、学生总会、工商学会等多个团体召开代表会议,并通电全国,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党中央于5月28日组织召开会议,决定5月30日在上海公共租界举行反对帝国主义的示威游行。5月30日,上海各校学生约两千多人在公共租界举行游行,声援工人罢工。时任上海文治大学学生会主席的城固籍地下党员刘秉钧联络陕西旅沪同乡会的爱国青年马凌山、何挺颖、左明等人一起上街游行、散发传单。租界巡捕悍然殴打、拘押和逮捕示威游行的学生数百人,这引起了广大群众和学生的愤怒,他们一起围在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学生。面对手无寸铁的游行学生和群众,英国捕头竟然下令开枪射杀,中国学生和无辜群众当场被打死13人、受伤十多人,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爆发。
面对“五卅”惨案的发生,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号召学生、工商人士、工人群体等各界各团体在上海举行罢工、罢课、罢市,并组织成立了进行此次斗争的行动委员会。在党的领导下,6月1日,上海总工会和上海学生联合会及上海商界宣布立即举行罢工、罢课、罢市。瞿秋白在《热血日报》发表战斗檄文《沪案重查与五卅屠杀结局》,对五卅运动发生的现场情况做了翔实的报道,强烈指责帝国主义屠杀行径,号召大家“反抗运动之目标,绝不止于惩凶、赔偿、道歉等”,更应“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其主要目的”。瞿秋白的文章在陕西旅沪同学会进步青年当中广为传播,影响甚大,在其革命斗争精神的感召下,马凌山、关中哲、何挺颖、左明等陕西籍学生先后从象牙塔走上街头,进行革命宣传活动。作为上海大学学生会临时委员会十四名委员之一,马凌山加入沪上学生团体组成的外交监督会,与同仁一起以上海大学学生名义致电广州,其函曰:
广州革命政府鉴:
噩耗传来,全埠震动,希速与帝国主义者作最后之抗争,慨自沪案发生,全国民众,敌忾同深,势不可侮,亟宜导其团结实力,作解除积年压迫之企图。我革命政府,素以打倒帝国主义为职志,义旗首举,行见举国民军,环起响应。即全世界被压迫之民族,亦乘机崛起,以为声援,吾中国垂毙之国命,其将从此昭苏乎?迫切陈词,敬希立断。
上海大学学生会叩径
1925年6月15日,上海大学学生会在五卅运动爆发后不久创办《上大五卅特刊))c该刊创办宗旨有三:“(一)我们要以同学研究与活动之所为,说明五卅运动正确之意义,并纠正一部分国人之谬误观念;(二)我们要以五卅运动中同学之努力与贡献报告给社会;(三)我们要以同学此次参加五卅运动之史实为母校永久的纪念并以勉励将来”。刊物共出版八期,为八开小报,每期四个版面,内容多涉及论著评议、时事评论、校内演讲通告、杂感、文学创作等。
翻阅《上大五卅特刊》八期内容,马凌山以署名“凌山”共发表论辩文章十篇。其内容共有两方面值得注意:其一,介绍五卅惨案的发生过程、剖析其发生的原因、影响及其意义。如在《五卅惨史第三页》一文中,马凌山对惨案发生的整個史实过程做了翔实的阐述,在《五卅运动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一文中,马凌山对五卅运动的影响价值做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五卅运动不仅是为顾正红烈士的惨死讨个公道,更应上升到民族意识觉醒和解放的角度,认识到“五卅运动的精神,应该是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其二,批评胡适、丁文江等社会名流对五卅运动斗争策略的妥协政策和指手画脚,尤其痛斥买办阶层的软弱投诚和敌我不分。对于买办的危害和投降本质,马凌山批评他们“认不清自己的真正目的,遂至走人歧途”,在中国与列强外交交涉的过程中,买办“凭空添了许多障碍,这是何等痛惜的事”,认为他们怯懦而依附列强的心态,是最致命的缺陷。
四、结语
1925年1月,党组织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四大”后,建立了上海大学支部。到1926年3月,上海大学共有党员61人,高尔柏同志为支部书记,隶属中共上海区委领导。1926年,马凌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据高尔柏回忆,上海大学党支部分属几个小组,小组划分大致根据党员所属学系而分,马凌山属社会学系。“党员的组织生活内容是丰富的,一般有学习革命理论,学习国内外时事,学习党的政策,布置革命工作,讨论学校工作,讨论发展对象等,以及其他有关的事”。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节节胜利,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党组织在全国各地的力量,上海大学党支部根据上级指示,发动全体党员分赴各地展开革命工作。1927年3月,马凌山被地下党组织派遣兰州,开启了另一段革命斗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