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雕中的加和减

2019-04-02王金忠

上海工艺美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玉雕线条创作

王金忠

一个优秀的玉雕创作大师,总会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在思想、文化、技艺等方面,让知识技能不断增长融合,做加法。同时,又必须做减法,精于抽象概括、提炼筛选,根据不同的作品需要,选择出最适用的内容,制作出一件件精品杰作。

加法和减法,看似矛盾,却是具有辩证关系的对立统一体。没有加,就无所谓减;没有减,加也失去了意义。加需要积累功底,减需要头脑和思想。

玉雕创作从总体上来说,是减法的艺术,材料本身具有的特点,使其无法进行延展。但在具体的创作中,却到处显现出引人人胜的加和减的艺术。作品中多与少、整与分、聚与散、大和小、虚与实、繁与简、疏与密的精彩演绎,令观赏者神往。

一、设计中的加和减

设计是一个典型的从加到减的过程。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反复审查观察,弄清纹理的走向与分布,色彩的变化与位置以及材料的体积、特征、形状等,从而设计出许多创作方案。然后,反复推敲、比较、提炼,直到找出一个最能发挥材料的自然美以及与主题完美融合的设计方案。这些方案中,又呈现出许多加和减的生动实例。

层次感

层次,是玉雕设计构图的重要内容。在玉雕的创作设计中,多层次的布局是和传统玉雕相区别的重要方面,能最大限度体现玉质的温润、细腻、缜密。除雕刻主体、边框、背景等多个层次外,还可利用高浮雕、中浮雕、浅浮雕、薄意雕、线刻等形式,营造出玉雕的多层次之美。

作品创作中,我总是注意在最高与最低点之间微小的距离上,做出尽量多的层次。如《和和美美》,是用一块珍稀的金包玉籽料雕琢而成。我在最大限度保留金红皮色与外形的基础上,分四个层次来表现作品主旨。最下面一层是利用润白玉质雕出银白色池塘;四周一圈蜿蜒的皮色则雕成塘边矮堤和飘香的稻穗;第三个层次是用中浮雕雕成的莲蓬旁一对鸳鸯,四目相对、蜜意浓浓;第四个层次则是用高浮雕雕出的挺立池塘的亭亭荷花,形神兼具。内容很多,但因层次清晰井然,故多而不乱,和和美美的寓意表达得生动感人。

颜桂明大师的翡翠代表作《鼻烟壶》,巧妙地用“减”的技法,增加了作品的层次。这是一块颜色很绿的玉料,但水头不够透,太深沉。作者用减地阳雕的痕都斯坦减法技艺,在壶面雕出缠枝香草纹饰,香草的多面受光增加了迷人的层次。用减法的打钻掏膛技艺,使小瓶内壁胎薄如纸,使材料的翠绿鲜丽因透光而尽显眼底,增加了视觉层次。作者还用同属减法的活链技术,弥补了设计中瓶盖分离的缺陷,将瓶盖、瓶身融为一体,不仅增加了鼻烟壶的层次,还使整个作品小中见大,达到材料最大化,实现了原料使用上新的突破。

整体感

玉雕艺术的整体感,是指作品的完整、统一、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审美感受,包括各种因素与整体的和谐统一。整体感来自艺术的整体性。德国哲学家谢林断言:“只有整体才是美的”。可以认为,整体是加,局部则是减。

近几年来,我在花乌玉雕创作中,利用繁简搭配的加与减,做一新的尝试,在作品背面加入了山水柳月、田园篱笆、小院幽径等内容,前面的花乌就像在后面山水或田园中的某个角落。正面的花乌是我们眼中美之所在,背面的山水田园则是我们身处之境,这样的花乌才更完整。

以我的《春色满园》为例,为描绘欣欣向荣的满园春色,我把和春色有关的事物都加在一起,抽枝怒放的月季、双双起舞的粉蝶,几乎布满画面,形成春色满园的意境。而画面又是用工笔花乌之法雕成,工笔是以中锋勾勒出工整精准、细腻严谨的线条,将创造者的思想、灵魂注入作品。这是一种加的技法。

和正面设色明丽、工笔规整、光感柔润、富丽典雅的画面相比,背面的图景已减咸水墨小品,一把古琴、一缕轻烟、一段围栏,将一个清新、简洁、闲适、沐浴春风的小院呈现眼前,一段围栏,已是满园春色关不住。古琴、轻烟则象征高雅、闲适的生活。

正面的加和背面的减有机融合,形成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整体。

视觉感

当前,许多玉雕作品借鉴中国画中高远、深远、平远的散点透视法,使作品产生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效果。更有作者将中国的散点透视和西方的焦点透视相结合,倍增艺术魅力。从远近、高低、左右迅速变幻的视点,与作品进行对话和交流,满足观者的视觉享受,获得无数个视觉惊喜。

我觉得,视点上的某些创意,也能以少胜多。我最新创作的《喜韵梅香》,进行了大胆创新,将上面一只喜鹊从俯视的角度雕出,便觉整体皆活。一方面,将俯冲而下的动作感表现得活灵活现,也把上面喜鹊急于和恋人相会的心情展现得急迫感人。视点的改变,增强了立体感、动作感、速度感,也给人崭新的视觉美感。

二、工艺上的加和减

玉雕工艺是一门难于掌握的特种手工技艺,也是一门较复杂的手工技艺。不同的玉雕工艺品都有不同的制作技艺,不管有何不同,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玉雕制作者都不约而同地采用加和减的工艺技法,制造出具有艺术魅力的玉雕精品佳作。

实与虚

满工与留白是虚实融合的加减关系。所谓满工,是精雕细琢、几乎整块玉都雕满内容的技法;留白则是以“空白”为载体表现作品意境的艺术。无论是满工还是留白,都是以表现作品的美为主旨,要因材施艺,既不要画蛇添足,也不要为留白而留白。

留白则是把玉雕减的技艺发挥到极致。留白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审美特色,使作品有了无尽的遐想空间,意味深远,回味无穷。

南宋院體山水画四大家之一马远,在构图上往往采取一角之景,其余全用留白,人称“马一角”。我的《国色天香》,牡丹花集中在画面右侧边缘,而两只蝴蝶居于左上方边缘,中间则大面积留白,给画面增添一种空灵之感,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清·华林《南宗抉秘》说:“画中之白,即画中之画,亦即画外之画也!”这里的留白和牡丹花、蝴蝶的画面,虚实结合,但觉一片灵气浮动画面,展示出无限的自然生命图景。

多与少

在玉雕创作中,颜色的利用充满加和减的实例。我的《锦绣春色》,在制作前,对玉料进行了谨慎、严密的查看,搞清有几种主要色泽,色与色之间的界线是清还是混,色块的形体及部位是浮在表面还是内含于深层。并运用分色、剥料等技艺,使原来只有黑、红两种皮色的玉料,分解增加到红、金红、黄、金黄、黑、玄黑等极为丰富多彩的色泽。在此基础上,因材施艺、因色造型,在润白莹洁的玉质上,这些高、低、深、浅,层次不同的色泽,自然过渡、相互映衬,取得“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艺术效果。羽色亮丽、长尾飘逸的绶带乌,簇拥在鸟儿周围娇美、秀丽的月季,鲜艳欲滴、美轮美奂,营造出一片锦绣春色。

在玉雕色彩的使用上,有时突出其中一点色泽,即有独辟蹊径之效,所谓“动人春色不须多”。在花乌俏雕中,小乌的黑眼珠即为生动一例。我在创作《私语》、《情投意合》、《喜相逢》等作品时,均在黑眼珠上下足功夫。两只鸳鸯或两只小乌,俏雕出的黑眼珠相视一笑,便充满无限柔情。通过移情作用,观赏者从这带有情节的故事中,联想到人间男女真情相爱的感人情景。这人间真情的一片春意,便由小鸟、鸳鸯黑眼睛的凝目一视,即生动地表达出来。正如东晋画家顾恺之所说:“传神写照,都在阿睹中。”

疏与密

在线条的运用上,玉雕艺术中的加和减更为生动。古人所说“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后者即为加,前者则为减。

玉雕中线条的加和减是综合运用的。有件描写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立像的作品,用绵密的线条刻划出人物的容貌。孔子须眉毕现,头发宛若刚梳理过一般,极为精致细腻的写实手法,将人物慈祥、睿智的容颜展现得栩栩如生。而在身躯衣袍的处理上,则用几根长线条便交待清楚,写意地塑造出儒家创始人“高山仰止”的可敬形象。作者在线条的处理上可谓别开生面。

线条是玉雕艺术的灵魂,没有哪个国家的艺术,能在线条方面超越中國。线条是有生命力的,不同形状的线条都有自己的性格。汉八刀,刀刀见锋,刚劲挺拔,仅用八刀,即雕出玉蝉形象。齐白石几笔画成的鲶鱼,显得那么生动。我的弥勒作品,借鉴中国绘画中的“减笔“技法,着重描绘人物的意态神韵,“遗貌取神”。宋代人物画家梁楷擅“减笔”,他的代表作《泼墨仙人图》,以大笔蘸墨画人物衣服,再以寥寥数笔夸张人物的局部形象,艺术造型超凡脱俗,回味无穷。这对我的创作影响较深,我用简洁概括的线条,刻画出笑口常开、大腹便便的弥勒形象,可爱可亲。同时,又充分显示了和田籽料圆润、光滑之美。这里虽做了减法,但作品的内涵及展示的感情却更丰富。

随着玉雕艺术的逐步发展,玉雕创作中加和减的巧妙运用,也会随之不断进步,而用加和减创造的玉雕精品、珍品,必将在更高层次上出现,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谢林:《艺术哲学导言》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年第一版。

[2]上海辞书出版社:《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7年第一版。

[3]韩林德:《境生象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95年第一版。

[4]上海辞书出版:《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7年第一版。

[5]刘逸生《王安石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第一版。

[6]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1999年第一版。

猜你喜欢

玉雕线条创作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Jazz
精致线条
线条国趣事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