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市场监管工作“路线图”
2019-04-02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准确把握市场监管思路,发挥机构改革整体效应,强化监管理念、监管工作和监管队伍的融合,立足“六个着力、六个当好”职责定位,提高市场综合监管和综合执法效能,为实现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中央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服务改革发展大局,抓改革、促竞争、保安全、提质量、重维权、强基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着力防范市场风险,更加重视消费维权,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深入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作出新贡献。
四项重点任务
任务一:强化安全监管,确保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进一步降低。
任务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上半年全国实现“企业开办8.5天”的目标。在提前实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压减到15类基础上,进一步大幅压减。
任务三: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三年行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净化市场环境,让人民群众明显感受到改革成效。
任务四:按照落实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改革要求,建好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
实施思路
服务改革发展全局。增强战略意识,强化全局观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围绕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围绕结构性改革,着力实施竞争政策,进一步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
围绕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着力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围绕全方位对外开放,着力完善市场监管规则,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强化监管工作融合,实现从物理整合转为化学融合。
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完善条线监管。着眼监管全局,强化能力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前瞻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工作横向协同。强化相关业务领域问题会商、横向协同、联动监管的工作机制,打通准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监管环节,实施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强化综合治理。发挥机构改革的综合优势,统筹发挥各项职能作用,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手段,形成市场监管执法的震慑力。
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快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着力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对抽查发现的问题线索一查到底、严厉处罚。加强重点监管。对于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特殊重点领域,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实施全过程监管,守住安全底线。对突出问题组织开展整治,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加强市场跟踪监测,加强风险分析研判,提高市场监管针对性、预见性。强化信用监管。把公开公示作为信用监管的基本方式,把涉企信息真正归集到企业名下,落实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制度,为社会提供分析判断的依据。研究规范“黑名单”制度,进一步推动部门联合惩戒,发挥社会共治力量。
凝聚市场监管合力。发挥市场监管系统整体优势,科学合理地界定监管事权,理顺各层级监管职责,强化上下联动,形成监管系统合力。
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监管执法和建章立制“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省级监管部门落实国家的统一部署,结合各地特点,进行探索创新。市县监管部门主要任务是抓落实。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消协等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的协同联动,构建社会协同共治格局,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强化科技和制度支撑。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秩序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运用检验检测等科技手段,不断发现风险隐患,不断推动安全标准、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从提升市场监管科学性、精准性出发,加快检验检测机构的改革创新。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快一些急需标准和重要制度的建设,不断提高市场监管的权威性、有效性。
六项主要工作
扩大商事制度改革效应,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为经济平稳运行夯实微观基础。
深化企业准入改革。围绕“准入不准营”、市场主体退出难等突出问题,推动改革向纵深拓展。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
加快推进产品准入改革。继续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目录,在由24类压减到15类基础上,进一步压减大类,并减少目录层级。进一步压减强制性认证种类。
有序推进食品许可审批改革。创新食品生产许可管理模式,针对低风险食品类别,探索推行“先证后查”“自主声明”“公开承诺”。深化食品经营许可制度改革。
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临床试验管理改革,加快境外已上市新药在境内上市审批。优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
深化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改革。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推进知识产权“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电子化,各项业务一网通办。
加大竞争执法力度,着力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拓展空间。
强化反垄断执法。聚焦公用事业、原料药、建材、日常消费品等民生领域,加大力度查处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着力规范行政性垄断行为。
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实施细则,研究出台第三方评估、适用例外规定、责任追究等配套规则,提高公平竞争审查约束力。
加大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围绕教育、医药、电商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价格专项治理。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领域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加强电商领域知识产权执法。完善商标、专利执法标准和规范。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持续扩大消费提供保障。
加大药品和疫苗监管力度。落实新修订的疫苗管理法,对疫苗实施最严格的监管。针对高风险产品,开展生产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处置安全隐患。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制假售假、虚假宣传等突出问题,开展乳制品、肉制品、保健食品、校园食品、网络餐饮服务、农村市场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跟踪监测和风险研判机制。加大日用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重大质量事故调查制度。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针对事故多发的设备和环节,持续开展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加强安全监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大生产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力度。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强化重点领域市场监管。落实电子商务法,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开展2019年网剑专项行动,集中治理虚假宣传、违规促销等问题。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推动建立线下无理由退货制度。强化消费者诉求大数据分析应用。建立常态化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评估机制。充分发挥中消协和各级消协组织的作用。
整治假冒伪劣行为。在全国开展以打击假冒伪劣为重点的综合执法行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电商平台整治、虚假认证乱象,集中开展专项治理。
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
改革创新质量工作。统筹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应用。加快建立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制造业质量合格率调查。
筑牢计量技术基础。适应计量国际变革趋势,加强计量基础建设,提升国家计量基准标准能力。强化重点计量器具监管。
强化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不断提升国家标准底线,开展国内外标准对标达标,实施新技术、新产业标准领航和传统产业标准改造升级行动。
完善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市场监管,提高国内公信力和国际互认度,推动认证认可事业健康发展。
完善市场监管政策体系,健全制度规则,为综合监管提供科学有效的制度遵循。
推动竞争政策落实。发挥竞争政策在结构性政策中的突出作用,以竞争政策统领市场监管各项工作,把竞争政策理念贯穿到监管全链条。
加强市场监管法治建设。围绕“放管服”改革,竞争政策实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积极推进相关立法项目,推动市场监管法律制度规则的深度融合和统一规范。
健全市场监管重要制度。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监管制度建设。建立违法严惩制度,对于故意违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实行巨额罚款,强化刑事责任追究。
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实现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统一化、常态化。以“全国一张网”为基础,统筹市场监管各领域“黑名单”,完善联合惩戒措施。
加强和改善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夯实工作基础,为市场监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增强把握大局、改革创新能力。大力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干部专业化能力水平,加快推进专业领域职业化队伍建设。
强化监管支撑。完善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抓好国家科技重点专项项目实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整合各领域技术力量,推动技术机构统一管理和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市场监管”。
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强化国际视野,加强我国市场监管制度规则与国际通行规则的衔接,提高市场监管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