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多维约束、机制创新及对策建议

2019-04-02

创造 2019年1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云南深度

【引言】5年来,云南省农村556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亦从21.6%下降到9.89%[1]。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了深度贫困县脱贫的艰巨性以及攻克深度贫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精准扶贫方略的推进不仅在于制度设计者的决心和能力,还取决于扶贫形式和减贫政策执行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等诸多客观因素的状况[2]。 2014以来,党中央出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使我国反贫困事业推进到新的境界,也是我国反贫困事业进入新时代的新举措。云南省委书记陈豪指出:云南能否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成败在深度贫困地区、关键在深度贫困地区、焦点在深度贫困地区[3]。云南省有深度贫困县27个,分布在10个州市,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的成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成因特别复杂,加快推进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面临较多的约束条件,因此,深入研究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约束条件,加快推进机制创新,对于云南决胜脱贫攻坚,如期同步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面临的多维约束

(一)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的分布

1.深度贫困县的分布。云南省有深度贫困县27个,主要分布在昆明市东川区;曲靖市会泽县、宣威市;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大关县、永善县、镇雄县、彝良县;丽江市宁蒗县;普洱市江城县、澜沧县;楚雄州武定县;红河州元阳县、红河县、金平县、绿春县;文山州马关县、广南县;怒江州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兰坪县;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县。

2.深度贫困村分布。截至2017年底,云南省尚有深度贫困村3539个。其中昆明市有176个,主要集中在东川区(86个)、禄劝县(83个)和寻甸县(7个);曲靖市423个,主要集中分布在会泽县(189个)、宣威市(153个)、富源县(36个)、师宗县(24个)、马龙区(17个);玉溪市9个,主要集中分布在元江县(6个)、新平县(2个)和峨山县(1个);保山市181个,集中分布在隆阳区(67个)、施甸县(60个)、昌宁县(23个)、龙陵县(21个)、腾冲市(10个);昭通市691个,集中分布在昭阳区(50个)、鲁甸县(40个)、巧家县(128个)、盐津县(36个)、大关县(48个)、永善县(74个)、绥江县(24个)、镇雄县(154个)、彝良县(82个)、威信县(55个);丽江市110个,主要集中分布在永胜县(39个)、华坪县(10个)、宁蒗县(61个);普洱市295个,集中分布在墨江县(57个)、景东县(48个)、景谷县(40个)、江城县(20个)、孟连县(15个)、澜沧县(109个)、西盟县(5个);临沧市170个,主要集中分布在临翔区(21个)、凤庆县(23个)、永德县(27个)、镇康县(22个)、沧源县(50个)、耿马县(16个)、双江县(6个);楚雄州227个,主要集中分布在武定县(68个)、大姚县(40个)、楚雄市(20个)、南华县(18个)、禄丰县(24个)、双柏县(11个),永仁县和姚安县各7个;红河州355个,主要集中分布在蒙自市(25个)、屏边县(33个)、建水县(14个)、元阳县(74个)、红河县(60个)、金平县(69个)、绿春县(64个);文山州413个,主要集中分布在文山市(30个)、砚山县(21个)、西畴县(42个)、麻栗坡县(32个)、马关县(74个)、丘北县(57个)、广南县(98个)、富宁县(59个);西双版纳州2个,都集中在勐腊县;大理州153个,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涧县(51个)、弥渡县(34个)、永平县(21个)、云龙县(24个)、鹤庆县(17个);德宏州53个,主要集中分布在瑞丽市(14个)、梁河县(14个)、盈江县(18个)、芒市(7个);怒江州218个,主要集中分布在泸水市(61个)、福贡县(51个)、贡山县(18个)、兰坪县(88个);迪庆州63个,主要集中分布在维西县(44个)、德钦县(10个)、香格里拉市(9个)。

(二)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面临的约束条件

1.财力约束。财力约束就是资金约束,加快推进精准扶贫需要大量资金,特别针对于云南深度贫困地区,无论是基础设施的五网建设、安全住房建造、异地扶贫搬迁,还是让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小孩上得起学、让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能看得起病,享受到基本的健康医疗保障,亦或产业帮扶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2017年云南省地方公共一般预算收入1886.16亿元,而全省地方公共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714.7亿元[4],地方公共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缺口特别大,资金的严重缺乏,制约了加快推进云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步伐。

2.生态功能区的约束。在国家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云南有三十几个县(市区)属于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尽管云南资源非常丰富,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立体气候王国和水电王国的美称。作为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云南在全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特殊的地理条件,使云南肩负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一重大的历史责任。云南深度贫困地区大多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内,其开发的环保门槛高,再加上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整体上比较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生态环境处于脆弱状态。为了说明云南十六个州市的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笔者根据云南省历年统计年鉴的有关数值,采用14个相关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云南省16个州市生态环境的脆弱度进行测算,其测算的指标值如表所示。

生态脆弱程度严重脆弱比较脆弱一般脆弱轻微脆弱G G≥0.6 0.6>G≥0.55 0.55>G≥0.5 G≤0.5地区昭通楚雄、红河、文山、大理、丽江、怒江曲靖、普洱、保山、迪庆、临沧昆明、玉溪、版纳、德宏

3.自然维度的约束。云南省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按照由大到小的排列,在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中,这个面积可排名第八位。但39.4万平方公里中,94%属于山、高山和茫茫群山,只有6%的坝区。而27个深度贫困地区基本属于山区,其自然环境表现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耕地资源破碎、土地生产力水平低、可用于城镇建设的土地极为有限,加上较为频繁发生的塌方、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以及干旱、冰雹、雪灾、洪涝等,云南深度平困地区的农村人口既面临着灾害威胁又面临着自然生产力较低的现实困境[5],此外,还有大量农牧民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和发展空间不足的区域,表现出强烈的易地搬迁安置需求。

4.人口文化素质的约束。云南深度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整体偏低,由于深度贫困地区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偏低,尤其是这些深度贫困地区中的中老年群体的文盲半文盲比例较高。由于人均受教育年限偏低,导致这些群体对科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偏低,人口流动能力差,大量劳动力沉淀在深度贫困的农村地区,只能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维持生存,自身发展能力极其有限,急需外力的干预。再加上深度贫困地区群众观念意识较落后、知识技术和能力不足、保健卫生状况不佳、劳动力异地转移少、教育发展滞后、人力资本投入少、自我发展能力水平低,从而使得这些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县脱贫致富任重而道远。

5.扶贫成本的约束。云南深度贫困地区扶贫成本的约束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贫困人口多,且居住得非常分散,交通非常不便,导致精准识别成本较高;二是异地搬迁成本高。由于云南深度贫困地区大都属于高寒山区,路网建设比较落后,一些地方甚至只能用拖拉机或者驴背马驮把它们拉上去;三是产业帮扶成本高。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由于地处大山深处,接受市场的信息能力比较弱,很难形成特色产业链,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能力非常有限;四是金融扶贫成本高。由于在深度贫困地区,征信体系比较落后,收集贫困户的信息成本很高,同时,农村贫困地区多处于地理位置偏远的交通不便地区,村庄分布比较分散,在这些地区设置服务网点,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较高[6]。

二、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机制创新

(一)创新扶贫开发组织领导体制,着力确保如期全面小康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工作,要切实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工作责任制,尤其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扶贫开发工作,解决扶贫开发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本地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组织领导、协调各方、统筹推进的作用。同时,加强对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宣传工作,完善新闻发布制度,适时开展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采风”“片区行”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引导和激励社会各界关注扶贫、参与扶贫。

2、进一步创新扶贫工作管理体制。在深度贫困地区要进一步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州市抓推进、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着力改革创新,逐级建立扶贫开发任务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责任,确保扶贫任务分解到县、扶贫资金测算到县、项目审批权力下放到县、目标责任落实到县。而深度贫困县要加强工作协调和社会资源整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扶贫工作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特别要做好零星分散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工作,把扶贫开发任务和各项扶贫政策逐项落到实处。

3、创新跨行政区划扶贫开发的协同体制。云南深度贫困地区中的部分县若涉及到跨行政区划的协同推进,要构建好政府协同执行体制。政府协同扶贫执行体制包括扶贫规划编制、扶贫具体模式、跨省协调体制、部门分工体制、绩效考评体制。

(二)创新扶贫开发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着力形成发展活力

1、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由于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资金需求量大,建议省级以上的财政每年必须把新增财力的一定比例用于增加专项投入,同时省级财政以不低于30%的比例配套中央财政的专项投入。深度贫困地区的州、县(市)更要逐年增加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县级政府则要以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最大可能地整合专项扶贫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着力发挥资金的捆绑效应,把资金应用在刀刃上,以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突出问题。

2、建立财政扶贫资金预拨机制。当前扶贫立项后,财政资金不能及时到达,从而影响了扶贫项目的开工、建设进度。针对财政资金拨付不及时、到位晚的情况,省级财政应尽快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的预拨机制,建议在每年的扶贫项目立项后,人代会召开之前,预拨60%的扶贫资金,以便各地的扶贫立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职能部门相应开展对项目资金及项目的督促检查,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成效。

3、建立多元化的扶贫投入机制。一是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进入。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用好用活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以物代资等政策手段,采用抵押、担保等多种方式,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扶贫综合开发,逐步形成稳定增长的投入新格局。

(三)创新扶贫开发的合力攻坚机制,着力破解发展瓶颈

1、建立沟通机制,促进农民参与。高效率的扶贫需要深度贫困地区农户的广泛参与,而要实现农户的广泛参与,各扶贫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政府扶贫部门与农户之间的沟通、加强农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种养大户与贫困农户的沟通、加强农户与合作经济组织的沟通,不断提高贫困农户的自我管理和发展水平,最终贫困农户成为反贫困治理的主体力量。

2、建立合作机制,引导企业参与。调动企业参与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关键是找准企业与深度贫困地区双赢的结合点。让深度贫困地区的优势资源与企业的资本、技术和生产经营要素有机结合,从而产生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的效果。要对企业实行必要的政策扶持,激励其积极参与贫困地区经济建设。对于云南深度贫困地区来说,也应努力克服自身不足,不断优化软硬件环境,增强对企业投资的吸引力。

3、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落实保障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实现对深度贫困地区驻村帮扶长期化、制度化。把驻村入户扶贫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的重要渠道,对驻村帮扶工作成效明显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激励更多优秀的年轻干部愿意去深度贫困村驻村帮扶。

4、建立深度贫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协同推进机制。以滇西边境片区、乌蒙山片区、石漠化片区、藏区四个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为平台,实行“领导小组统筹、省级领导挂片联县、片长单位协调、行业部门支持、州市全力推进、县抓具体落实”的工作推进制度,突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能力建设六大重点工程,强化规划统领、政策支持、项目建设、资金安排、责任落实,建立发展和扶贫双目标评估体系。

(四)创新扶贫开发的激励约束机制,着力增强发展动力

1、创新完善“减贫摘帽”激励机制。全面落实深度贫困地区县、乡镇加快脱贫致富奖励政策。对提前“摘帽”的县、乡,从“摘帽”当年起至2020年,每年给予定额奖励,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石漠化治理、水利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等项目上优先给予安排,使“摘帽”县、乡政治上有荣誉、组织上受重用、经济上能受益。对发展成效显著、提前“摘帽”的深度贫困县、乡党政负责人,优先提拔任用。

2、实行脱贫不减扶持政策。对脱贫的深度贫困县,在2020年前保持扶持政策不变、扶贫规划不变、资金项目不变、行业扶贫不变、定点扶贫不变。特别是对提前脱贫的深度贫困县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给予支持,帮助其巩固脱贫成果。

3、建立问责约束机制。对连续两年扶贫绩效考评结果排在全省最后3名、在本岗位工作超一年的县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其中约谈县党政主要领导由省委组织部门负责,约谈县分管领导由所在市委组织部门负责,约谈相关部门负责人由县委负责。连续三年扶贫绩效考评结果排在全省最后3名、在本岗位工作超过两年的县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按干部任免程序进行岗位调整。同时,对这些县的财政资金使用,要规定约束性、限制性使用方向和领域。

4、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运行监督约束机制。省财政按照“一次分配、总额拨付”的原则,每年按照因素法将财政扶贫资金一次性测算分配到县,由县自主管理和使用。对查实的违法违规问题,实行财政扶贫资金违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惩处力度,不断规范资金项目的决策行为,确保了财政扶贫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五)创新扶贫开发的监测考核机制,着力提升工作成效

1、建立健全贫困动态监测机制。实行以当前的“第三方”评估为主、系统自查为辅的绩效考评办法。建立完善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深度贫困县扶贫工作的监测。

2、创新考核机制。改进深度贫困地区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县域经济工作考核,把贫困人口变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率等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州(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县(市、区)委书记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和《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试行)》。对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引导深度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3、创新考评方式。采取专家、贫困农户、普通群众和基层干部共同评议的办法,对各地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和有关单位部门及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建立扶贫开发工作督查机制,对精准扶贫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和已经制定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六)创新扶贫开发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强化合力支撑

1、进一步探索建立扶贫开发与其他支农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树立“大扶贫”的观念,各级财政部门要主动搞好与扶贫办、计委、民委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在项目选择、资金安排和监督治理上,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和优势,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提高扶贫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益,将各种资源有效地引导到扶贫开发上来。

2、创新扶贫效益到户机制。要遵循市场规律,以项目成功和扶贫效益到户论成败,首先保证项目成功、产业发展,才能发挥扶贫的作用。同时,更加重视带动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的数量和效果,体现扶贫到户的效益,使扶贫产业和项目效益真正惠及贫困农户。

3、创新扶贫项目实施机制。找准政府、市场、社会在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开发格局中的定位。政府主要负责顶层设计、资源整合、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协调服务、营造环境、保护贫困户权益等,让各类市场主体实施专业化、产业化扶贫。产业化扶贫项目在明确扶贫责任的前提下,可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组织实施。

4、创新扶贫项目产权经营机制。产业化扶贫项目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在明确产权归项目农户所有的基础上,结合扶贫责任履行情况,鼓励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托管、租赁、移交给有能力的市场主体经营,实现保值增值,长期发挥扶贫作用。

5、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模式。不断探索产业扶贫的利益联结模式,因地制宜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扶贫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乡村党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农户互助合作、技术部门+乡镇政府(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政府+银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深度贫困地区要采取适合自己的模式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同时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机制。

(七)创新金融服务机制,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功能

1、拓宽融资渠道。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的乡镇大多只有农村信用社,稍微发展好点的乡镇,可能还有农业银行,其余银行很难见踪影,更不用说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了。因此,深度贫困地区的金融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到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使更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网点出现在深度贫困县、乡(镇),提高金融服务深度贫困地区的水平。同时要创新金融产品,尤其是商业性金融机构要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实际加大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在信贷投放规模上、综合服务环境上加大支持力度,用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

2、进一步创新深度贫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完善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办法,提高扶贫贷款额度和贴息比例,延长贷款贴息周期,积极探索扶强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在开发当地优势产业中实现稳定增收的路子。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稳步发展深度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扩大农村小额信贷扶贫试点。积极开展以“三权三证”抵押融资为主的“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和便利化行动工作,改善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组织的金融服务,全面提高建档立卡扶贫对象获贷率和受益率。推广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预期收益、宅基地使用权、住房等抵押贷款业务,开展利用扶贫资金建立担保基金的试点。

三、加快推进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1.强化深度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领导责任。党的领导是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指挥部,层层压实领导责任,是为了确保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是为了保证脱贫攻坚的主阵地上人员到位、措施到位、项目到位、责任到位,最终体现工作到位、效果到位;是为了统筹做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进度安排,确保立项的大小项目可落地,各路整合的资金使用效率高,从而有效推进工作,为云南打赢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有坚强的政治保障。

2.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是深度贫困地区战斗在第一线的主力军,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队,更能为贫困群众创业搭建靓丽舞台。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凝聚起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勇气,使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基层不打折扣,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严格扶贫开发督查问责。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事关云南到2020年是否如期脱贫摘帽,与全国人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行最严格的督查问责,是为了避免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是为了确保脱真贫、真脱贫,是为了深度贫困的贫困群众有最真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加强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破除发展瓶颈制约

1.加快推进以五网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水网、能源网、航空网和互联网建设,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基础。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点水源建设和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强对集镇供水和五小水库建设,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的人畜安全饮水;优化电力网络布局,加大以输电线路改造加快推进天然气管道建设,同时,突出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以秸秆、垃圾等为燃料的生物质能,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域电子政务网路平台、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加强社会事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建设“数字城管”“应急联动”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施信息网络“村村通”工程。

2.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扩大信息进村入户覆盖面。加快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服务网点,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开展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提升贫困地区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

3.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大贫困地区以工代赈投入力度,支持农村山水田林路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财政支持的微小型建设项目,涉及贫困村的,允许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管。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最美丽乡村建设。

(三)激发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1、加强思想引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深度贫困地区的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基层党组织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要细心和耐心地做好这些贫困户的思想工作,变要我脱贫成我要脱贫。思想问题一旦解决,深度贫困群众的脱贫步伐就要快得多,脱贫的路子就要多得多。

2、提高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充分利用村委会、县级和乡镇级党校的培训场地,发挥当地的土专家和乡镇涉农部门的技术人才的作用,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的职业培训,使每一位贫困群众至少掌握1-2门适用技术,从而提高深度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3、构建“一户一策”的发展路径。富裕的家庭大体上是一样的,而贫穷的家庭各有各的致贫原因。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合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乡村旅游、健康扶贫、异地搬迁、金融扶贫、劳务培训等不同形式,找准穷根,开对药方,构建起“一户一策”的发展路径。

(四)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

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是个系统工程,单纯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的,必须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合力推进,久久为功,方有成效。

1、进一步完善东西帮扶协作机制。针对现有的东西对口帮扶协作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在协作参与主体、帮扶链条和协作范围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特别是要突出东西协作重点,资金、项目、人员等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尤其注重东西协作体现在产业带动、劳务对接和人才支持上,进一步创新思路和模式,细化实化帮扶措施,在创新机制中深化合作。

2、进一步健全“挂包帮、转走访”机制。要严防“挂包帮、转走访”流于形式,进一步在深度贫困地区健全全省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建议把“挂包帮、转走访”健全成“挂包帮、转走访、亲相连”,因为只有把帮扶的贫困户当成自己的亲戚,才会用心用情用力进行帮扶。

3、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作用,切实改变“政府热、社会弱、市场冷”的局面,积极鼓励并高效引导社会力量扶贫潜能向贫困地区汇聚,构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开放式的扶贫新格局。

四、结语

云南深度贫困地区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要求确实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只有真正弄清楚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难在哪里、贫在哪里、困在哪里和坚在哪里,才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力量,下足“绣花”功夫,精准破解约束条件,走出贫困恶性循环的发展困境,全面把握致贫原因,集中力量补齐发展短板,深入挖掘和培育发展新动能,激发内生动力,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决战决胜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出色答卷[7]。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云南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比亚迪集团扶贫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西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桂林举办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