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磁州窑对外交流
2019-04-02撰文米向军
撰文/米向军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窑场,由于它独特的装饰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影响了大江南北各个窑场,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系”,其中心窑场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和峰峰矿区境内,形成了以漳河、滏阳河流域为中心的两个烧造区域。其中漳河流域主要有观台窑、治子窖、东艾口窑、申家庄窑、荣花寨窑、北贾壁窑和青碗窑等遗址。滏河流域主要有临水窑、盐店窖和富田窖等。
由于过去认为磁州窑是杂窑,所以不似五大名窖那样常见于多数文献中。据目前所知最早在明初曹昭《格古要论》内对磁州窑的品类、特点有如下记载:“古磁器,河南彰德府磁州,好者与定窖相似,但无‘泪痕’,只有划花、绣花。光素者价高于定,新者不足论”。此外,还曾见于晚明万历时期谢肇淛的《五杂俎》,他对“磁器”一词做了如下的解释:“今俗谓窑器为‘磁器’,盖以河南之磁州窑最多故也。相沿已久,逐以名之。犹之银称‘朱提’,墨称‘隃麋’也”。这两段翔实的记载对于磁州窑历史研究十分重要。
1975年,在韩国新安海底发现一艘元代沉船,出土瓷器2万余件,其中有不少磁州窑瓷器。1976年,磁县南开河、滏阳河交汇处故道发掘元代沉船6艘,出土瓷器379件,其中磁州窑瓷器363件。
20世纪 70年代,河北大名县东部漳河故道上挖掘出一艘沉船,船上装满金代磁州容瓷器。1987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对邯郸观台窑址进行了正式发掘,获得大量瓷片及窑具、残器,并揭示了窑炉和制造作坊及烧瓷工艺的概貌,为磁州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90年,辽宁溪中县大南铺村渔民在渤海湾三道岗海域打捞出一艘元代沉船,出土瓷器584件,其中磁州窑完整瓷器225件。
白地黑花划折枝丹纹长颈瓶 金代(1115-1234)
尺寸:口径17cm 底径6cm 高52cm
说明:圆唇、修口、卷沿、丰肩、鼓腹下收,喇叭形足,底足中空。腹部黑彩绘折枝牡丹纹,以划线表现叶脉和花瓣,画工自然,造型精美,大气不凡,花纹构图淳朴大方,是磁州窑系的精细之作
白地黑花龙凤纹罐 元代(1271-1368)
尺寸:口径18cm 底径14cm高30cm
说明:圆唇,直口、丰肩、敛腹,下收至底,隐圈足,器物通体施白釉色,肩部饰缠枝花卉纹,腹部为主题纹饰,饰龙凤纹,龙身修长,描绘清晰,活灵活现,气势磅礴。凤展翅飞翔,纹饰整体描绘生动,布局奇巧,繁而不乱,思路清楚,突出主题,器形硕大,浑圆饱满,美感极佳
1998年,河北沧州东光县码头镇出土一只元代沉船,出土磁州窑瓷器160件。我们关注较多的是磁州窑的世界性收藏,美国、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国家博物馆都藏有磁州窑的精品瓷器,而日本更是以数量多、藏品精美成为磁州窑收藏大国。
磁州窑之所以能成为北方民窑的典范,主要在于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其产品多为碗、盘、盆、壶、罐、钵、瓶、灯、枕等日用之物,器面常以人们喜闻乐见的诗词书画做装饰,笔调简练,生动活泼,而且惯用绘、划、剔刻、印等不同手法,线条流畅,奔放不羁,充分表现了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质朴风格,可以说格调清新,平易近人,别有一种淳朴自然、落落大方之美。
虽然,在过去,磁州窑很少见于文献,并不似五大窑那样受人重视,但因其独树一帜,质朴豪迈的艺术风格与大量实用、美观的日用器皿,自宋代既已享誉民间,影响深远。在世界陶瓷历史上,磁州窑也做出了卓越贡献,如日本、越南、朝鲜、马来西亚等国的陶瓷中,有很多吸取磁州窑技法之例。
磁州窑的制瓷工艺还传到了泰国,有史料记载,元大德4年(1300年),泰国国王堪摩享到北京拜见了元朝皇帝并赠送重礼,提出招聘中国陶工的请求,经元朝皇帝许诺,泰国国王带走了磁州窑工匠,创办了著名的宋加洛制瓷业,其陶瓷装饰效仿磁州窑白地黑花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
这一系列事件表明磁州窑早在金、元时期就开辟了外销市场,通过漳河、滏阳河装船东行转而北上,入渤海湾销往东南亚。公元7世纪左右,阿拉伯人把中国瓷器传到了中东、东非等地。12世纪,磁州窑装饰技法传到伊朗,15世纪中国的制瓷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大量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表明,磁州窑对世界陶瓷生产是有巨大贡献的,其影响恰恰证明了磁州窑存在的价值。从最早的北朝青瓷到唐末、五代的白瓷,再到宋元时期的白地黑花瓷,历经演变,几经沉浮,它敢于在迸境中奋进拼博、创新,终以一民窑演变成一代名窑并以磁州窖走向世界,它的腾飞推动了中国古陶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