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的灿烂文化
——齐家玉器(续——纹饰)
2019-04-02撰文李发军李晓林
撰文/李发军 李晓林
齐家玉器纹饰是良渚文化玉器等几乎所有具备地域文化特征玉器中纹饰最为简单直接、变化最少的玉器。由于齐家文化遗址和墓葬分布于中国甘肃省中西部、青海省东部、宁夏东南部、内蒙古西北部的阿拉善盟地区。这里气候干燥,地下水位较低。干燥的土壤特征使齐家玉器历经4000年左右的物理化学变化多数整体仍然完整,并且残损程度极低、包浆古旧沉稳、哑光中透着些许温润,但沁色多数不甚丰富(个别玉器沁色丰富厚重),钙化程度不高,与齐家玉器多样的玉材、丰富的造型、简单的纹饰共同构成了齐家玉器不同于其他地区出土玉器的显著特点。
①齐家文化青海旋纹凸唇青玉壁 内蒙古阿拉善盟祥泰隆收藏
②齐家文化陕西或山西青白玉鬲(殷商时期) 内蒙古阿拉善盟天一阁收藏品经营中心藏
齐家玉器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玉器的延续,在纹饰上分为早中晚期。早期玉器器型较大、石质较重、且器型单一,多素面无纹,器型不甚规整,器物平面与器壁薄厚不均,外缘有明显的凸凹及不规则变形特征。中晚期玉材较多、器型多样,制作打磨较精细,部分玉琮、玉璋、玉刀等器物上出现了阴线雕琢、浅浮雕、圆雕及镶嵌绿松石等植物花纹、动物人物装饰,工艺质朴、厚重古拙。
齐家玉器产生于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前后,历经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其中,玉琮多用于祭祀,有极少量玉琮上分布着不同数量、深度的多道瓦沟纹,体现出古人敬畏自然,以纵直宽纹和多道横瓦沟纹象征河流和田地沟渠等。筒型器则与祭祀直接相关,大多素面无纹;而凸型园壁则是玉壁与玉琮的巧妙结合,基本都素面无纹,偶有几件凸型园壁玉器出现一至若干圈旋纹或其他纹饰亦属事物的特殊现象。处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齐家玉器被加以阴线或减地工艺雕琢动物、人物等纹饰,如西周时期改制的和田白玉琥纹玉钺,高16.5 厘米、长6.5 厘米、厚0.4厘米。宋辽金西夏时期,许多出土的齐家玉器被改制成其他造型的玉器,如北宋西夏时期改制的青玉凸唇玉琮,堤型琮状、中方束腰、两头中空凸唇,高8.2厘米、长3 厘米、宽3 厘米,与北宋圆型瓷琮造型相似,应是仿北宋瓷琮造型制作,类似事例还有很多。
③齐家文化新疆和田白玉琥型钺(西周时期) 内蒙古阿拉善盟天地人收藏品经营中心藏
④齐家文化新疆和田瓦沟纹青玉琮 甘肃省博物馆藏
⑤齐家文化青海凸唇青玉琮(西夏或北宋时期改制) 内蒙古阿拉善盟天一阁收藏品经营中心藏
⑥齐家文化新疆和田瓦沟纹青玉琮 内蒙古阿拉善盟天一阁收藏品经营中心藏
⑦齐家文化陕西瓦沟纹青白玉臂钏 内蒙古阿拉善盟祥泰隆收藏馆藏
⑧齐家文化甘肃马衔山瓦沟纹青白玉琮 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博物馆藏
据《山海经》记载,中国古代产玉的地点有两百多处,而目前国内发现并可供采玉的地点也仅有二十多处,不及古代的十分之一。所以很多古代玉器由于缺乏可供参考的玉矿来源资料,而无法准确确定具体采玉制玉地域,实属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