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技术创新实力评价研究
2019-04-01姜建华郝胜杰
姜建华 郝胜杰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伴随党和国家加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程,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展不断加快,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性差异。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技术创新实力评价体系,是引导促进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发展杠杆举措。本文分析京津冀区域技术创新发展状况,技术创新主体、知识积累、平台资源、创新能力等因素,探索构建京津冀区域技术创新实力评价体系。
关键词:区域技术创新 京津冀协同发展 评价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0(a)-0187-02
2014年2月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思想后,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性差异,最显著的特点是环首都的区位优势和政府主导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技术创新实力评价体系,是引导促进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发展杠杆举措。区域技术创新实力不仅包括现有基础、还应包括创新发展能力。本文从京津冀区域技术创新主体、资源要素、知识积累、成果转化等方面,比较评价区域和地区技术创新实力。采用截止2017年底的统计面板数据,从企事业单位等创新主体、人员经费等资源要素、专利技术成果、技术市场成交额等指标评价区域技术创新实力,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技术创新总体发展情况。
1 区域技术创新主体
1.1 企业
构建市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是反映技术创新主体的重要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截止到2017年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分别为3231、4286、14790家,合计22307家;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分别为8122、45414、39949家,合计93485家;广东省47203家。京津冀地区规模工业企业数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1.2 高校、科研院所
高校、科研院所是技术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学研结合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结合。普通高等学校京、天津、河北省分别为92、57、121所,合计270所;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分别为64、167、107所,合计338所;广东省151所。长三角地区高校较多,天津、上海的高校较少。
2 技术创新资源投入
2.1 研发经费投入
R&D经费(研发经费)是权衡区域科研活动规模、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的核心指标。地方政府科技经费支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分别为361.76、115.99、69.08亿元,合计546.83亿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分别为389.9、428.01、303.5亿元,合计1121.41亿元;广东省823.89亿元。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分别是2690851、2411418、3509684万元,合计8611953万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分别是5399953、18338832、10301447万元,合计34040232;广东省18650313万元。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政府科技经费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但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较多。
2.2 研发人员投入
研发人员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是直接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以及参与科研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分别为71.25、11.94、14.11,合计97.3万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分别是24.55、22.04、18.96,合计65.55万人;广东省33.86万元。城镇从业人员人均工资额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分别为10675.97、2556.73、3356.25、16588.95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分别是8258.86、11433.41、8319.08元,广东省28011.35元。天津市和河北省城镇人员人均工资过低,广东省较高。
3 技术创新产出
3.1 专利技术成果
国家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是衡量技术成果产出与成熟的重要指标。国家专利申请量,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分别为185928、86996、61288项目,合计334212项;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分别为131740、514402、377115项,合计1023257项,合计513798项;广东省627834项。国家专利授权量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分别为106948、41675、35348、项,合计183971;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分别为72806、227187、213805项,合计513798项;广东省332652项。京津冀地区广东省专利申请量与专利授权量明显低于长三角和广东省地区。
3.2 成果转化效益
技术市场成交额和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出口收入指标是反映和衡量技术创新实现转化并产生收益的重要指标。
技术市场成交额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分别为4486.89、551.44、88.92亿元,合计5127.25亿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分别为810.62、778.42、324.73亿元,合计1913.77亿元;广东省937.08亿元。京津冀地区技术市场成交额较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分别为41192831、40949317、46623294万元,合计128765442万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分别为100681518、285790192、211501500万元,合计597973210万元;广东省34863030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出口收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分别为2861883、8433010、4016522万元,合计15311415万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分别为13040804、57081068、41552462万元,合计111674334万元;广东省110517202万元。京津冀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较高。
4 结语
综合上述指标信息,从2017年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六个省市区域的技术创新基础不同,在不同指标上技术创新实力各有强弱。从总体上看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技术创新经费投入、国家专利授权量偏低、规模化企业偏少,投入研发人员很多,产出的专利技术成果不多,但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转化效益和收益。因此,京津冀地区需要培育发展规模企业、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成果产出,引导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鲁继通,京津冀科技创新效应与机制保障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2] 袁月.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D].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5.
[3] 崔志新,陈耀.區域技术创新协同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