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心》与《诗品》对曹植、曹丕高下评价差异的原因
2019-04-01毛宇轩
毛宇轩
摘要:刘勰的《文心雕龙》(1)与钟嵘的《诗品》两部作品基本出于同一时代,本文探究了两书评论对象、诗歌价值以及审美取向方面的不同造成的对于曹植与曹丕高下评价的不同。
关键词:《文心雕龙》;《诗品》;二曹
建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被公认成就最为突出的便是被称为建安之杰的曹植,刘勰的《文心雕龙》曾在不同的篇章中多次提及曹植并将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钟嵘的《诗品》更是将其列为上品。提到曹植不得不说的就是一直在文学评论和历史上与他如影随形的兄长,魏文帝曹丕。包括钟嵘在内的绝大部分后世评论家都存在“扬植抑丕”的评价取向,但刘勰却在《文心》中明确提出了对这种观点的反对。本文分别选取了《文心》与《诗品》中对二人的评价,试图探究这种评价差异的原因所在。
一、《文心》与《诗品》对二曹的不同评价
首先来看两部作品的曹植的评价。
刘勰在《文心》中对于曹植的评价褒贬参半,共有二十章提及曹植,其中有九章是对其行文中出现的问题的贬斥,九章对其持褒扬态度,两章引用其诗句。这里用表1来展现更为明确:
纵观全篇,尤其是在对各个时代文学创作有总结意义的《明诗》和《时序》两篇中,“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1](P83)、“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等,足见总体而言刘勰对曹植持肯定态度,尤其是对他的个人才华上十分称颂。但是同时作者也在《指瑕》等篇目当中贬斥曹植行文过于恣肆,存在用词不当,文体冗长或是疏于说理,不合体制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曹植其人也提出了文人相轻的批评。
总体而言,刘勰虽然肯定了曹植的才情,但是对于其行文措辞的细节并不十分满意,正如他在《才略》当中提到的,他更倾向于认为曹植困窘的处境使得前人对于曹植的评价过高。
反观钟嵘的《诗品》,对于曹植的态度则是极力地赞扬,称其为“文章之圣”[2](P7)“建安之杰”,可列为上品,用了一连串诸如“周孔”“龙凤”等等的譬喻来极言其诗文之冠绝今古。同《文心》当中曾多次将曹植与曹丕或者王徐应刘等一干人等并提的情况相比,《诗品》更多的是单独突出对曹植的赞美,不仅称赞其诗出于国风,更是将他作为后人诗歌的源流之一,认为陆机、谢灵运等人都“出于陈思”,可见其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接着对比一下两部作品对曹丕的评价。
首先是《文心》当中对于曹丕的评价情况(见表2):
《文心》中提及曹丕11次,除了《谐隐》《铭箴》之外,所提评价多数是对其的称赞,不仅如此作者还3次引用曹丕的观点作证自己的论点或是评价其他文人,虽然也有提及曹丕才力不济,但多为称颂其思虑周祥,诗文一洗绮靡之风,尤其称赞。
但是在钟嵘的《诗品》当中则是将曹丕贬为中品,认为曹丕其诗出于李陵,具有王粲的風格。在钟嵘看来,王粲的作品也出于李陵,作者却仍然将王粲尊为上品,将曹丕贬为中品,主要的原因在作者看来是因为曹丕的诗歌“鄙质如偶语”。
总体而言,刘勰认为二人平分秋色,甚至有些方面曹丕还优于曹植。而钟嵘则极端推崇曹植,对于曹丕,若非“西北有浮云”几首出彩的作品(2),恐像其父一样落于下乘。
二、两部作品对二曹评价差异的原因
《文心》与《诗品》选择的评价对象不同,且作者本身所处的年代、背景的差异也使得他们对于诗文作用的认定以及审美取向大相径庭。
(一)评论对象的差异
《文心》的评论对象从诗文曲赋等文学作品到章表诏书等一系列应用文都有涉猎,而《诗品》的主要评论对象仍是诗歌且尤以五言诗为主。这种评论对象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对于二曹评论面的差异,是造成对于二人高下评价区别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分析《文心》对于曹植的评价时可以发现,如果将这些评论分为对于文学作品两个部分和应用文的评论两个部分,那么贬斥主要集中在应用文创作当中。而对于曹植的应用文贬斥评价主要集中于《诔碑》《封禅》等一些对于格式规范要求较为严格的类别。曹植的文人本色使得他行文存在过于恣肆而缺乏贴合规范、用词精炼的意识(3),容易出现在这种应用文中过度抒发个人情感,行文冗长,喧宾夺主等一系列问题。这与作者对曹植的褒扬当中提到的“下笔琳琅”是曹植行文风格的一体两面。
而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作者对于曹植的贬斥也主要集中于《杂文》《论说》《事类》当中,作者曾在文中夸赞曹植下笔如有神助,一气呵成,文思十分敏捷,然而这一特点在作为曹植个人才气体现的同时也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以至于在散文的创作上存在疏于说理或是举例、用词不当的缺陷(4),此皆出于曹植在创作时缺乏周祥的思虑。
这些缺陷在其诗歌创作当中体现的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五言诗的体例精短,形式自由。并且其诗歌创作主要内容集中于“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以及抒发心中不平的作品,说理成分较少,所以这一缺陷表现得并不明显。因此当钟嵘将《诗品》的评论对象局限于诗歌创作和个人才情风骨时,曹植的优点长处便无疑成为了其极力颂扬对象,因其缺陷不足并不在《诗品》的评论范围之内。
反观曹丕,其主要的长处体现在散文以及文学理论作品的创作,而这些完全超出了《诗品》的评论范围,反之其最大的缺陷在于才力不济,如此一来也使得《诗品》对其评价不如《文心》。
(二)两部作品对于诗文的价值取向差异
刘勰在《序志》当中曾提到自己梦随孔子游,《宗经》《征圣》这些篇目也无疑都体现出了作者对于儒家思想的推崇,十分看重诗文的教化美刺作用。例如《明诗》当中作者提出“诗者,持也,持人性情。”等。在对于许多文学作品的评价当中,作者也对一些有政教或美刺意味的作品表现出推崇的态度,对于作品的分析评价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
而《诗品》当中所表露出的更多是对于诗歌抒发情志和感染情性作用的重视。作者在《诗品序》当中提到“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同时一些说理意味比较浓的诗歌大都遭到了作者的贬斥。而在《诗品》正文的评价当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能很好的抒发“怨”情的作家颇为推崇,在被其尊为上品的十二家中有六家都提到了“怨”的特点,且都受到了作者的大加赞赏,总结下来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诗歌的作用主要是抒情尤其是抒发怨情,感发人心。
再结合二曹的诗歌风格。
曹植的诗歌创作分为两期,以曹丕即位为界。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3](P29);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邺城贵公子的个性使得他的诗歌极少有政治教化或是关心现实的内涵,无论乐情还是怨情总以抒发自身情感为出发点,由此可见曹植的诗歌更加符合《诗品》的詩歌价值取向。而其诗歌中教化作用的缺位也成为了《文心》当中其地位不及《诗品》中地位的原因之一。
而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音节婉约,情致流转,具有民歌精神。他的诗歌内容中有一部分与曹植一样是叙述邺城的优游生活和宴饮场景。其主要为人称道的作品都集中创作于其担任五官中郎将至魏太子期间,很大的一部分是通过游子思妇的题材表达出其对于现实政治的关照,这一点十分符合儒家美刺的观念,而其细腻清越,缠绵悱恻的特点亦近于《楚辞》,总体上比较贴合《文心》的诗歌价值取向,所以其在《文心》当中的地位要高于在《诗品》当中的地位。
(三)两部作品不同的审美取向
《文心》的审美取向在《辨骚》一篇当中有所阐释,“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其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可见作者以《诗经》和《楚辞》作为审美标准。在对诗歌的审美上,作者在《明诗》当中提出了“雅”“正”“清”“丽”。而在《通变》当中,对于魏晋文学,作者给出的整体评价时“浅而绮”可见作者对于当时的诗歌文胜其质的不满。
而《诗品》在诗歌的创作上提倡“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在审美上推崇“丽”的特点,注重诗歌的雕润,认为这一方面是诗人才气的展现,另一方面也是诗人学识的彰显。
曹植的作品风骨奇高,词采华丽,完美地切合了《诗品》当中提到的“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以及《文心》中提出的“雅”“丽”的特点。然其文辞尤其是在抒发怨情时十分恣肆,在“正”“清”两方面有所不足。
将曹丕与曹植相比,曹丕的作品在“丽”这一层面上自然远远不如曹植,正如《诗品》所言,其诗语言通俗,全诗用词不加雕琢,近于口语,自然为《诗品》所贬斥。然而在乐府等民歌的创作上,曹丕的诗歌文辞清越,在诗文的内容上有节制有反省,这种理性色彩也体现了《文心》当中提到的“正”的特点,所以尽管在“雅”“丽”方面仍有不足,其《文心》仍然在总体评价上将其与曹植相提并论。
除了这些原因以外也有一些其他可能的原因,例如作者个人的情感趋向。刘勰在《文心》当中所表达出的许多诗文观点与曹丕《典论·论文》当中所表露出的不谋而合,或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序志》当中,他对于《论文》的评价是“秘而不周”只是指出其涵盖范围上的不足,而对于曹植的《与杨德祖书》的评价则是“辨而无当”即是对于其内容上的不满,其情感趋向可见一斑。不仅如此,作者对于曹植文人相轻的品性也有所不满,和曹丕一样对此提出了批判,而出于文人这一身份外的曹丕在作者眼中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可以作为其情感趋向的佐证。也正是因为这些情感趋向使得刘勰一反流俗,将曹丕与曹植相提并论。
综上所述,《文心》与《诗品》对二曹高下评价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在评论对象、诗歌价值以及审美取向方面的不同。在对二人的评价中,两部作品皆存在有失偏颇之处,二曹文学的高下在后世也多有论争,这些论争的背后所反映出的皆是论述者文学观与诗学观的体现,然而过于推崇一方而贬斥另一方的情况时有发生,正如刘勰所言,对于二人诗文的评价我们始终应当秉持“迭用短长”的态度,尽量公允地评判。
注释:
后文简称《文心》
《诗品·魏文帝》云:“唯‘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赡可玩,始见其工矣。”
《文心雕龙·诔碑》云:“ 陈思叨名而体实繁缓;《文皇》诔末,旨言自陈,其乖甚矣 。”指出曹植的诔文繁而势缓,且不符合诔的写作规则。《文心雕龙·封禅》云:“陈思《魏德》,假论客主,问答迂缓,且已千言,劳深绩寡,飙焰缺焉。”指出曹植文势迂缓,缺乏和光芒。
《文心雕龙·事类》:“此引事之实谬也。按葛天之歌,唱和三人而已。”指出曹植引用事例有误。
参考文献:
[1]刘勰撰.牟世金 陆侃如译注.《文心雕龙译注》[M].山东:齐鲁书社,1996.本文《文心雕龙》正文均据此书,下不另注.
[2]钟嵘撰.徐达译注.《诗品全译》(修订版)[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本文《诗品》正文均据此书,下不另注.
[3]闫月珏撰.论三曹文章的生命意识[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