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凰:从书里到眼里的美丽边城

2019-04-01新作文

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凤凰古城沱江边城

新作文

沱江的水宛如翡翠,江上两岸有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吊脚楼,还有那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沈从文。正是由于他的一部《边城》,才使许许多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唯美而有些淡淡哀愁的小城。小城有人间烟火,有似水柔情,带着一丝朦胧,带着一丝浪漫,更带着一丝憧憬。让我们漫步在这梦一般的水墨画卷上,去聆听她那最真实的歌声,品味她那古色古香的魅力……

【凤凰:她从书里来】

关于《边城》

在青山绿水之间,走过一座石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

沱江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

红色的砂岩砌成的城墙矗立在岸边,南华山衬托着古老的城楼,由古到今依山而建,上下穿越了六百多年的历史。

沱江清流绕城,江山点点,木舟飘浮,流水在小桥下轻轻吟鸣。

这便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湘西因沈从文而厚重,凤凰因《边城》而忧伤。是《边城》,让很多人有了去湘西去凤凰的冲动。

边城(节选)

沈从文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地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地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欣赏:初时还未染尘埃的凤凰】

初见古城

以前,凤凰古城叫“镇竿”。现在在古城里面,还可以看到很多店铺的名字中含有“镇竿”这两个字。新中国以后,因为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很像凤凰,所以改名为“凤凰”。

一條河携着一爿古城,扑面而来。柔美的是沱江。刚直的是城墙。动人的是南华山上翠绿的鸟唱。那沱江,是时间深处飘飞出的一匹彩带,温软,碧绿,清澈,空灵。它像一把不露声色的剪刀,只那么轻轻一剪,城墙就齐崭崭地立在岸边。水生千娇,水造百媚,万物因水,皆有生机。那踩着水韵一路而去的吊脚楼,心手相连地一字排开,参差而整齐,错落而有致,蜿蜒而挺直,走成最富韵致的一笔。那一根根伸进水边、撑起半壁江山的吊脚立柱,既像这个城市的一根根拐杖,又像这个城市的一双双泥腿,从乡村走来,往乡村走去,充满了乡风乡味和风土民情。是的,这吊脚楼,是湘西最具民间特色的风物。湘西土家、苗家最为古老、最为本色而又最为光彩照人的建筑艺术,在这座小城得到了集中体现。

小城的古巷实在是幽深曲折。它既像一个饱经磨难的老人,凝重深沉,藏而不露,深刻着苍老的往事、岁月的遗痕;又像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活蹦乱跳,四处撒野,一不留神,就没了踪影。走在这千回百转的巷道里,就像走在城深路远的梦里。时光旧旧的,长着老茧。岁月旧旧的,长着老茧。记忆旧旧的,还是长着老茧。一块咬着一块的青石板,被时光与岁月,磨得又光又亮,变成一页页不灭的历史和记忆,铺成一条条或长或短的路,一头连着祖先和过去,一头连着子孙和未来。(选自彭学明《永远的凤凰》)

古城厚重

春秋战国时期,凤凰为“五溪苗蛮之地”,属楚国。

在凤凰城中,到处能读到历史的沧桑。沱江中有座石墩搭成的小木桥,古时为一步一墩的“踏岩”,是人们从北门进城的必经之路。北门又称“壁辉门”,城门上的城楼依然完好,雄伟壮观。古城楼两端沿江岸筑有城墙,高近两丈,为紫红色砂石垒成,建成于康熙年间,现在依然保存完好的一段约有500多米。古城所有的小巷都是由青石板铺就,这一块块从山里背来的青石板,纵横交错成小城的血脉,每一条小巷的青石板都被人们的脚板打磨得油光发亮,无疑是小城岁月的见证。小巷的深处,往往有一个幽深的祠堂,弥漫着地方宗教的滋味,反射着宗族强盛的背景。这祠堂,是湘西土家、苗家的神明之地。祀司、祭典、家法、族规都在这里一一展现。虽然祠堂已经作古。可祀司、祭典时的缕缕青烟,还似乎肃穆庄严地飘荡,那被戴上家法族规枷锁的男子女子的眼泪与愤懑,似乎还在惨烈地呼喊。不过,你更多嗅到的是这个家族平和安详的气息。那楼亭阁榭、九曲回廊,那四合的庭院、临空的戏台,都会让你想起扯几把椅子摇扇聊天的苗家乡亲,想起端一碗茶水抹一把泪水的土家戏迷,想起他们坐井观天天地小的美好境界,想起他们看戏论道道理深的人生况味。

那千年的戏台啊,是否还在风卷残云,响着刀鸣枪声?

一块块从河滩拉上来的巨大石头,带着水的泪渍,被石工的刀和手,凿得方方正正的,叠成一个个城门、碉楼,砌成一堵堵城墙、哨台。那是用来抵御战争、抵抗强敌的。一个个,一批批,一辈辈,一代代,筑成了这雄浑坚硬的古老城墙,铸就了这雄伟壮丽的南方长城!雄关漫道坚,关山万里险,铁蹄声声绕狼烟。那长城上的血渍,是历史烙上的疤痕;那城墙上的弹洞,是历史留下的眼睛;那墙壁上的苔藓,是历史生长的灵魂。古老而伟大的南方长城啊,你是湘西祖祖辈辈的血肉与忠骨铸就的血脉与根!(材料来自格非《走进凤凰城》)

烟雨凤凰

凤凰自从有了沈从文,便以无比淳朴的、自由的、满溢了生命力的历史名城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吸引了无数人去探索。

沿着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古巷,踏着沈从文先生曾经迈过的足迹,开始探寻梦中的湘西凤凰……

一条条老街狭窄又悠长,人来人往,与江南水乡有着明显不同,它除了固有的清丽淳朴,更富有纯净的乡土风情和悠久历史文化。

烟雨朦胧的凤凰,雨后的雾气都飘浮在沱江的河面上。凤凰似烟似云的缥缈景色,给人一种凄清而缭绕的感觉,正所谓“烟雨凤凰”。

独自漫步在细雨中的青石小巷,在红红的伞和红红的灯笼的领引下,在朦眬的迷宫似的阡陌小街里,时常有一番凄美而流连忘返的感受。

曲径通幽的深街长巷,身旁紧紧偎依着的一幢幢青瓦木楼和一户挨一户的小商铺,仿佛在述说着几百年来小小古城的富庶繁华。

【反思:被过度消费的古城】

凤凰古城的成与败

湖南省一大著名旅游景点凤凰古城,可以说是声名在外,当然,这里的“声与名”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在2013年前,还都是一片赞誉,被观光者奉为人间仙境。但是近两年凤凰古城却惹上了一大堆的负面新闻,游客也大不如从前的人山人海,那么,这几年凤凰古城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对于凤凰古城的历史底蕴和地理优势就不多作描述了,凤凰古城的命运应该和“凤凰”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含义相似。

最早的鳳凰古城是青涩的,自然化的,所以引来无数游客青睐。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流的地方就有商业化,凤凰古城的商业化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却显得操之过急了。2013年开始,凤凰古城从最开始的免费突然变为收费制,而且还是那种无脑式的捆绑售票。必须要购买148元的全票才能进城观光。这也直接导致网上开始流传“凤凰古城逃票攻略”,数十种套票攻略都被景点内的工作人员一一封锁。

当然,凤凰古城的没落并不完全是售票制导致的。古城的商业化,售票只是一个开端而已,也正如国内的众多旅游景点一样,各种商家入驻凤凰古城,彻彻底底地污染了这一片净土。凤凰古城就成了一个闪耀着霓虹灯、充斥着酒绿灯红的现代城市,只不过这个现代城市披着古城的外皮而已。

如果问古城的商业化是否成功,或许算成功了吧,前两年还是捞了不少钱的。但是这种涸泽而渔的开发方式是绝对不能长久的,看看这两年凤凰古城的现状就知道了。

在经历了商业化的摧残后,现在的凤凰古城仿佛是涅槃后的凤凰,似乎要慢慢地回到当初那个自然的状态中。

【结语】

凤凰之美不仅在于水乡的温婉风光,更在于沈从文笔下充满诗意的《边城》。这座古城从书中走入人们的视线,带着一种远离喧嚣的静谧,是一种与世无争的淡泊。

城市是一个有历史沿革和独特生命力的有机整体,古城所在的街巷,周边的建筑、植物,甚至代代在此生活的普通生民,都跟这古城的活力与文化价值紧密相连。消灭了古城原本的事物,仅仅留下其自身,那么这样的建筑便成了消散大半灵魂的躯壳而已。

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古城?“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才是对历史古城的珍视和尊重,老城的一砖一瓦不该被妄自拆毁,老城的一街一巷间也不该被擅言改造……

猜你喜欢

凤凰古城沱江边城
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龙龙草的诗
在凤凰古城我和烟雨皆过客
恐龙科普秀
——多棘沱江龙
星河映沱江 烟雨落凤凰
又唱沱江谣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凤凰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