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要在扎根生活上下功夫

2019-04-01郭元祥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1期
关键词:工具性扎根工具

郭元祥

童年的记忆,早就被现代化的高速列车碾得粉碎。那个年代自己亲手制作玩具:毽子、陀螺、风筝、铁环、小木船、弹弓……就连乒乓球拍、木板拖鞋,都是自己亲手用木板精心炮制的。夏天“双抢”季节,还要参加生产队捡拾稻谷、捉虫、薅草等体力劳动。现在想来,我的童年是相当充实的。各种游戏、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布满了童年时的分分秒秒,虽清苦但总体上是快乐的。

教育如果脱离生活,便丧失了实践育人的功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学校需要在扎根生活上下功夫,这也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人的生活实践其实并不复杂,如果要进行分类,大抵是三种:工具性实践、认知性实践、交往性实践。儿时的玩具制作,就是一种工具性实践,为了快乐,自己动手制作工具。其实,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促成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当然还包括语言和社会交往。人类的生产劳动是最普遍的工具性实践。人通过工具性实践,才能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认知性实践是人为自我的生活创造理性基础的根本途径。而交往性实践促进了人的社會化成长。学校教育尤其需要引导学生经历这三种基本的生活实践体验。

第一,技术体验实践。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是人的实践的基本特征。通过技术设计与制作,开展工具性技术体验实践活动,通过了解工具,使用工具,动手操作,体验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技术体验实践活动的具体方式是多样的。劳动技术实践、科技创新实践、信息技术实践应作为当前中小学生开展技术体验实践活动的基本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技术体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技术能力,以及创新品质。

第二,生活探究实践。生活世界既是学生的成长环境,更是成长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基于课题的生活探究性学习,即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的认识性实践。生活探究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而是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形成健康负责任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通过对生活中自然问题、社会问题,乃至人生问题的探寻,消解学生成长过程中对自我内心的孤独感、对外部世界的迷茫感、对生活的陌生感和对现实的厌恶感,提升学生生活理解能力,以及生活实践能力。

第三,社会参与实践。社会是学生发展的根本背景,离开了社会情境,就没有真正的社会体验,也难以体现实践的社会性。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关注社会、参与社会、体验社会,开展基于社会参与的体验性学习,体验社会生产劳动,开展社会服务性学习,理解社会结构及其运作,才能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基本价值观,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对中小学而言,社会体验实践活动的本质是社会交往性实践。引导学生通过社区服务、生产劳动、社会宣传、社会考察、职业体验,才能真正发展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生存能力。

猜你喜欢

工具性扎根工具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巧用”工具
一辈子扎根在农村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扎根故土 带头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