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臭

2019-04-01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大钱董卓皇帝

释义:指铜钱、铜元的臭味,用来讥刺某人唯利是图的表现。

字里故事:

如果你读过《出师表》,一定还记得,蜀汉丞相诸葛亮拉着自己从小看到大的刘禅,告诫他亲贤人、远小人,并为他举了两个“别人家的孩子”的例子——东汉的汉桓帝、汉灵帝。只不过,他俩做的事可以集成一本“错误集”,他们做什么,好皇帝就千万别做什么!

他们到底做了什么?

东汉和西汉时期的主要货币都是五铢钱。不过东汉五铢钱的铸造量远远小于西汉五铢钱,国库里钱不多,但是用钱的地方却不少。朝堂内,奢侈腐朽之风盛行,外戚横行;朝堂外,边境动荡,由于朝廷的横征暴敛,原先归顺汉朝的少数民族先后燃起战火。这一来二去,终于把朝廷的钱败得差不多了!汉桓帝哪还坐得住?他抠着手指,红着眼睛想,怎么去找钱。

有人出了主意:咱缺钱那就铸大钱啊——货轻钱薄,所以国家贫困,如果把钱的币额增大,钱不就多了吗?

文士刘陶一听,赶忙上书皇帝说,眼下国家的最大忧患,是百姓缺衣少食、生计艰难,并不在于钱币的厚薄。铸大钱只会使百姓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对国家并无益处。皇帝思量良久,看他言辞恳切,说得也很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意见,铸大钱的想法不了了之。

没多久,汉桓帝又想到“开源节流”的法子——一方面他加重对农民的赋税,向藩王、侯国借租税;另一方面,他开始卖官鬻爵。

卖官鬻爵在汉朝不是新鲜事了。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有卖官鬻爵、纳钱除罪、入粟补官的事情。而从汉桓帝开始,到他的继任者汉灵帝,这门卖官生意愈加红火,各级官职不仅明码标价,还带担保和附赠,可以说是面面俱到,设计周全。有钱人想做官可以一次性付款,没钱的人想做官可以赊账,分期付款。一时间想做官的人趋之若鹜。

这其中,就包括一个叫崔烈的人。

崔烈本身就是一位出生望族的名士,官至廷尉。看到买官价不算很贵,自己家底又丰厚,就生出一种“不买就是傻子”的错觉——在当时,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是掌握军政大权、辅助皇帝的三个最高官职,俸禄万石。谁想成为“三公”中的一员,只需要一千万钱,价格可以说十分实惠了!

崔烈因为认识皇帝身边的人,又打了半价,只花五百万钱就拿到了司徒一职。而做成这么一单“大生意”的汉灵帝也很高兴。在册封崔烈那天,他亲临殿前,以示重视。可看到崔烈很有钱的樣子,他又后悔起来,觉得自己卖亏了:“我当时怎么没有再吝啬一些?五百万钱就把官位给卖了,这样的官位本可以卖到一千万钱啊!”

他的话还没有落地,就被亲信堵了回去:“崔公是冀州名士,哪里肯买官?全是因为我做了很多工作呀,您就知足吧!”

汉灵帝想想也是,就开开心心地数钱去了。

崔烈虽然做了高官,但也知道买官的事有损名声,就问儿子崔钧:“我做了司徒之后,别人有没有什么议论?”崔钧毫不客气地说:“他们说,您身上有一股铜臭味。”崔烈听后怒不可遏,举起大杖就要打儿子。当时的崔钧是军中的虎贲中郎将,他穿盔戴甲狼狈地逃跑。崔烈一边追,一边骂:“你这个怕死的兵,父亲打你,你就跑,你还算是孝子吗?”崔钧边跑边说:“舜侍奉父亲,小杖就挨,大杖就跑,不能算是不孝。”崔烈这才放过儿子。

其实,崔烈的人品和学问都算不错。东汉末年,因“十常侍之乱”,汉王室倾颓,无论是汉少帝还是陈留王(即后来的“汉献帝”)都处于颠沛流离之中。野心勃勃的军阀董卓趁机入主朝廷。据说,董卓在途中遇上汉少帝的伴驾队伍,崔烈就在其中。因为董卓吓到了汉少帝,崔烈挺身而出要求董卓回避,却被董卓威胁要砍了他的脑袋。

后来,袁绍、袁术领军讨伐董卓,崔烈的另一个儿子参与其中。董卓得知后,将崔烈逮捕入狱。董卓被诛后,崔烈出狱,担任城门校尉。不过仅仅几个月之后,虎狼环伺的长安城再次被军阀攻破,崔烈依旧表现出了忠君爱国的风骨,与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越骑校尉王颀一起奋勇抵抗,最终壮烈殉国。

其实,铜真的有令人厌恶的气味吗?也不尽然。就像梁实秋在文章中所写,“其实书未必香,铜亦未必臭。周彝商鼎,古色斑斓,终日摩挲亦不觉其臭,铸成钱币才沾染市侩味,可是不复流通的布、泉、刀、错又常为高人赏玩之资”。“铜臭”真正让人厌恶的是沾染上利益成分和世俗污浊。而崔烈虽然因买官沾染上了“铜臭”,但是他在乱世中表现出的气节,不堕风骨!

——整理自《后汉书》

猜你喜欢

大钱董卓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皇帝怎么吃
三国鼎立之王允计除董卓
王允计除董卓
赚贼的钱
助贼逃跑
天生我才
连 环 计
挣不到大钱怎么办?/挣到大钱干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