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档案
2019-04-01继卫
继卫
人们都知道崔永元是“中国谈话类节目第一人”“反转基因食品第一人”“反影视明星偷漏税第一人”,但鲜为人知的是崔永元还是“中国口述历史研究第一人”。2012年2月27日,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与口述历史博物馆协议书签约仪式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根据协议,中国传媒大学将与校友崔永元合作共建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开展口述历史的采访、拍摄、抢救、整理和研究工作。
口述历史是指口头的、有声音的历史,是对人们的特殊回忆和生活经历的一种记录;或者说,它是用录音和录影等现代技术手段记录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或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是历史工作者利用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的历史。
口述历史与档案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最初的口述史学是为了保存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档案,目的是为了保存尽可能多的资料,以供未来研究者使用。口述历史研究中,口述访问的过程不仅是对某一历史专题深入研究的过程,也是新的档案资料的征集过程。口述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就产生了“口述档案”。
口述档案也被称作“口头语档案”“口头语活档案”“口述文献”“口述资料”“口头证据”等,在1984年的国际档案理事会所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中,口述档案被定义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的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的逐字记录形式。”
口述档案是口述史和口头传说调查的结果,信息记录形式通常为录音磁带、录像和其解释说明文字。口述档案属于口述资料的范畴,但不是所有的口述资料都是口述档案。对口述资料进行有目的性的整理和加工,对目的性内容进行引导性采访和针对性记录,并进行言语、文字、图像的加工润色,才能形成口述档案。
口述档案的归档范围,即“将采访者与受访者双方合作谈话的录音整理成的文字稿,或将历史事件当事人或知情人的口头资料,经与文字檔案核实,整理成的文字稿”。包括:访谈的原始录音带或录像带;访谈现场的笔记和受访人的文字说明及签字;已经整理成文字的手抄稿或打字稿;电子文稿(光盘或软盘);受访人的传记资料;访谈计划及有关信件;受访人对口述资料的处理意见及授权证书;受访人的有关照片、信件、亲友资料以及受访人的住址、工作单位、电话、专长等。
口述档案可以拯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在我国多民族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积累了大量文献记载、民间故事、口头传说等,通过建立口述档案可以抢救这些濒于失传的“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口述档案可以填补历史空白,为“正史”或典籍史作补充、补足与拾遗。历史上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没有保留下文字记录,或者没有保存下历史事件的重要细节,通过当事人或知情人的口述档案可以澄清一些史实,了解文字档案背后的更为鲜活的东西;建立口述可以改善和充实档案馆馆藏,使馆藏更加丰富多彩,更好地适应多方面利用档案的需要,充分发挥档案馆的服务功能。
本期《学术园地》栏目论文对口述档案利用中的法律问题、口述史料文稿的整理问题、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研究、口述资料的收集与利用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