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国际活动中的政务新媒体语言应用

2019-04-01俞燕君

出版广角 2019年3期
关键词:政务峰会杭州

【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政务新媒体在政府成功承办大型国际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杭州发布”微博、微信为研究对象,通过重点分析其在G20杭州峰会期间的语言应用特点,归纳出四大特征,总结成功经验;同时,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为今后更好地发挥政务新媒体在政府承办大型国际活动中的作用提供启示。

【关  键  词】大型国际活动;G20杭州峰会;政务新媒体;语言应用

【作者单位】俞燕君,浙江科技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8年度后期资助项目“《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韩文版”(HQ135-26);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课题(14JD710055)。

【中图分类号】G239.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3.021

本文以“杭州发布”新浪微博平台和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杭州发布”两微)为研究对象,分析自2015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十次G20土耳其峰会期间宣布将在中国杭州召开G20峰会之日)到2016年9月29日(G20杭州峰会表彰大会后一日)期间,“杭州发布”两微所有关于G20杭州峰会内容的语言应用,解析政务新媒体语言应用作用。

一、“杭州发布”两微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迈入信息化大国的行列。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7.88亿[1],且每年的数量还在高速增长,这促进了微博、微信等移动APP的推广普及。人们已经趋向于通过互联网平台处理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类事务、获取相关的信息。在此背景下,以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府网站等为代表的政务新媒体平台(即“两微一网”)应运而生。2014年7月21日,经杭州市委、市政府授权,杭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杭州发布”微信公众号获得认证;2014年8月1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实名认证的“杭州发布”新浪微博平台正式上线。至此,“杭州发布”两微开始走进大众视野。

“杭州发布”两微自上线以来,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服务民众生活并满足其需求,产生了很好的效益和影响。腾讯《2015微信政务民生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全国334个地级区的政务民生微信排名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杭州、成都、广州,其中,“杭州发布”政务微信的粉丝量突破了100万[2]。《2017年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的数据显示,杭州位居2017年城市政务微博竞争力排行榜的第七位[3]。截至2017年9月3日,“杭州发布”政务微博粉丝量已突破307万。

在从筹备至成功举办G20杭州峰会的10多个月里,“杭州发布”政务微博共发布G20峰会相关信息235条;“杭州发布”政务微信共发布G20峰会相关信息119条。“杭州发布”两微信息发布具有权威性、公开性和互动性等特征,在宣传G20峰会、服务G20峰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G20杭州峰会期间“杭州发布”两微的语言应用及发布特点

与任何媒体一样,政务新媒体的信息发布是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的。发布人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直接关系着政务新媒体内容的质量和效能。

新媒体语言应用与传统媒体语言应用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促使语言文字载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多模态的话语形式是新媒体语言应用的最大特色。政务新媒体的语言应用不再局限于语言文字符号,而是综合运用图像话语、音频话语和视频话语等元素。二是语言应用主客体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以往传统媒体内容发布者和接收者单向交流的模式不再适用于新媒体的语用环境,而是以发布主体和接收主体近乎平等互动的关系代之,这在缩短信息交流时间的同时,也增强了传播的效果。三是数字化的虚拟语境既压缩又延伸了信息交流的时空,即大量丰富资源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被获得,但也因网络语境的开放性易产生难以预测的变数。因此,新媒体语言应用的特点对政务新媒体的语言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国家对举办G20杭州峰会的要求,浙江省和杭州市政府利用各个平台(其中包括政务新媒体)充分宣传,以实现“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佳效果”“努力办成一届精彩、成功、取得最佳成效的峰会”的目标。G20杭州峰会期间,“杭州发布”两微很好地发挥了其语言应用功能,充分体现了政务新媒体的特点,为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分析,笔者发现“杭州发布”两微的语言应用具有以下四大特征。

1.政治立场明确,权威发布

G20杭州峰会是中国展示改革开放成就、社會经济文化实力以及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历史机遇和国际舞台。办好G20杭州峰会,首先是一个政治任务。作为主办城市的官方政务平台,“杭州发布”两微自始至终把宣传、服务G20峰会作为核心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在发布G20的相关信息时,“杭州发布”两微在语言应用上注重准确鲜明、简洁规范。政务微博设置了26个与G20相关的话题,如 #G20杭州峰会#、#办好G20·人人都是东道主#、#如画杭州#、#文化杭州#、#杭州哪里好#等,内容涵盖G20杭州峰会的策划、组织、宣传动员、安全保障等各个方面。政务微信的内容则是提纲挈领、突出主题,让读者能瞬间抓住重点,快速了解核心信息。如《权威快讯│习近平宣布:明年9月4日—5日在杭州举办G20》(2015-11-16)、《为何世界都在关注G20杭州峰会?读完这篇文章就都懂了》(2016-8-30)、《G20杭州峰会闭幕!习近平:最忆是杭州,期待何日更重游!》(2016-9-5),都具有上述特点。

讲政治还体现在政务新媒体对社会关注、民众误解的问题,及时澄清、积极引导、化解矛盾上。有段时间,有多种关于G20杭州峰会的不实传言和错误观点,如空城、外来人员管制、餐饮店菜场关门等。對此,“杭州发布”两微做出了及时的回应。在G20杭州峰会召开前后,“平安杭州”官方微博发出10余条辟谣信息,其用语明晰、富于权威性。如:

【广而告之】G20峰会召开在即,为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回应群众质疑和澄清有关峰会安保措施的不实传闻,杭州市公安局通过“平安杭州”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发布相关告知信息,请广大网民关注、支持。同时,希望网民不轻信、不传播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为峰会顺利召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016-7-25 )

“杭州发布”政务微信也有类似的信息,如《权威解答│客运中心要关闭?系不实传言!》(2016-8-5)。这种简洁规范的语言应用突出了讲政治的要求,体现了政务新媒体的权威性,及时、迅速地消除了不实传言的负面影响。

2.多模态话语呈现,丰富多样

新媒体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具有多模态话语的特点。“杭州发布”两微充分发挥了多模态话语的优势,其通过文本、图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全方位地宣传G20杭州峰会,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

2016年8月25日“杭州发布”政务微信的《照片来了!10天后这些大人物将出席G20杭州峰会!》把出席峰会的20国集团成员领导人、8个嘉宾国领导人、7个国际组织领导人的照片全部列出,图文并茂。其中还附上了央视一段长达2分15秒的视频,告知人们“中国已进入‘G20时间”,还以图表的方式提炼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4个I”的主题和“4个关键词”。这种包含文本、照片、视频、图表的多模态话语的综合呈现,是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

3.发布迅速及时,时效性强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最大特点是及时、快速,数字化的资源传送以秒速计,人们动动鼠标、点点屏幕,种种“秒杀”就已形成,信息瞬间传递到千里之外。同样,人们对获取信息的速度的要求也比任何时候都要高。政务新媒体的语言应用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和需求,针对网络语境,提高时效性。“杭州发布”两微对这方面尤其重视,总能紧扣时间节点,以权威发布的方式及时公布G20杭州峰会的相关信息。如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宣布第十一届G20峰会的地点选在杭州后,“杭州发布”政务微信就在当天以“权威快讯”的方式发布了这一消息。第二天又集中发布了3条相关信息,全文发布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解读G20峰会为何选择杭州,并用多镜头展现杭州的独特韵味。2015年12月1日是中国接任G20主席国的日子,“杭州发布”政务微信又集中发布了5条信息,全文发布习近平主席的致辞,报道浙江省、杭州市筹备G20杭州峰会动员大会和省市领导的讲话,G20杭州峰会会标首次亮相,并首次设立了倒计时——“还有278天”。而在峰会召开的2016年9月4日,“杭州发布”政务微信连续发布了13条信息,除全文发布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的讲话,还发布了其他如《习近平与奥巴马提前干了件大事,潘基文点》《G20杭州峰会36位领导人大合影,为什么站在最中间的是这3位?》《G20峰会主会场大量细节图!屋顶、椅子、文具……带你仔细看》等信息。同时,“杭州发布”政务微博也进行了同步的信息发布。“杭州发布”两微如此高密度地集中发布内容,从不同角度公布G20杭州峰会的相关信息,充分发挥了新媒体时效性强的特点,全方位地满足了公众对热点大事的信息需求。

4.语言亲民,充分互动

从语言应用的角度来看,“杭州发布”两微的互动信息十分注重贴近民众,这些信息不是端着架子、居高临下,而是以平实自然的文本话语、多模态的方式同受众交流,体现了极强的亲民性。如2016年9月4日“杭州发布”政务微信《G20峰会主会场楼下,有几千人是这么工作的……》一文中,除了有一大批现场靓丽照片,“粉丝、酷炫、帅气、拉风、高颜值”等词语,还有“网友直呼:一大波迷妹正在赶去龙翔桥的路上!”等句子,很好地贴合了以年轻网友为主的微信受众的需求,得到较高的阅读量和点赞数。

G20峰会在杭州举行,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更激起了浙江省、杭州市人民的高度热情和关切。峰会的成功与否,是和全体市民的关心与支持分不开的。“杭州发布”两微充分发挥新媒体互动性强的优势,随时与民众保持着密切联系。通过权威发布、热点关注、应对舆情、提供服务等方式,“杭州发布”两微挖掘出普通市民与G20峰会相关的事迹,加强了数字政务平台与民众的互动,如“杭州发布”政务微博消息:

【专为G20赶制50条爱心被,“被单奶奶”想把爱心传递到全世界】#一周正能量#陆奶奶从大年三十开始制作G20爱心被,到6月底已全部做好。陆奶奶把它们托付给西湖区民政局,希望能把这些爱心被送给参加峰会的嘉宾或为G20服务的人们。这位84岁的“被单奶奶”6年做了近700条爱心被。(2016-7-20)

通过发布和宣传普通市民的平凡小事,倡导人人为G20杭州峰会助力添彩,在无形之中拉近了民众与G20峰会之间的距离。因此,“杭州发布”两微的许多信息都得到了民众的高度关注和点赞,阅读量、点赞数屡创新高。据初步统计,“杭州发布”微信阅读量在5万以上的信息有41条之多,市民的互动和参与热情之高可见一斑。

三、“杭州发布”两微服务大型国际活动的启示与建议

1.内容和话题设置需要进一步集中

“杭州发布”两微围绕G20峰会发布的400多条信息在内容上可圈可点。但内容创作过多集中在G20峰会相关的外围信息,关于G20杭州峰会对国家和城市的发展、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和具体体现等内容挖掘得不够深入。此外,政务微博发布者对G20峰会的话题设置不够明确,话题数量虽然多达26个,但明确的关于G20峰会的相关话题不多。在26个话题中,直接包含“G20”的只有3个——#办好G20·人人都是东道主#、#G20杭州峰会#、#G20·蝶变杭州#,且这3个话题下仅有17条微博,其余近300条与G20峰会相关的微博被放置在#关注#、#权威发布#、#一周正能量#、#杭州建设#、#文化杭州#、#便民信息#等20多个话题下。对于阅读者而言,他们无法从话题上得到明确的提示,只能通过搜索或在浏览其他话题时无意中看到有关G20峰会相关信息。如能将其他话题下与G20杭州峰会相关的内容尽可能地放在#G20·蝶变杭州#、#办好G20·人人都是东道主#等话题之下,或在其他热门话题中加上“G20”字样,如#关注G20#、#权威发布G20#等,会更加有利于对G20杭州峰会的宣传。

2.需要进一步加强内容发布的时效性和连贯性

在关注和报道重大国际活动时,内容发布的时效性和连贯性十分重要。这既要注意围绕活动举行的时间点,集中宣传,形成“集聚效应”;又要注意报道的连贯性,把握节奏,文火慢炖,保持宣传的热度。从2015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宣布G20峰会将在杭州召开至2016年9月28日峰会落幕的10多个月里,“杭州发布”政务微博针对G20杭州峰会共发布322条信息,其中在2016年8月中旬到9月8日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发布了95条相关信息,约占总发布信息数量的30%。这种集中发布的态势,固然有利于产生“集聚效应”,却也侧面反映了在G20杭州峰会的前期宣传和推广上,网络平台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总而言之,G20杭州峰会是我国政府承办大型国际活动的成功典范,对促进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提升国家和地方的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承办大型国际活动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考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综合实力,需要集中各方力量。“杭州发布”两微为峰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示了地方政府良好的执政能力和形象。同时,政务新媒体服务大型国际活动的经验和问题还有待总结,其发展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文献

[1]秦少康,李华.基于语用学的多媒体文本效能评价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7(1).

[2]赵翠阳.“杭州发布”微博的话题考量[J].当代修辞学,2017(1).

猜你喜欢

政务峰会杭州
杭州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历届峰会回顾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