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工科院校专业实践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2019-04-01许明明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实践课程风景园林工科

许明明

摘要:在十三五应用型专业转型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及专业应以特色创新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思路,培养“具有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定位要求。风景园林作为工学的一个分支,就本身特点而言,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用型的综合学科,学科交叉、文理渗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工科专业学生顺利步入就业岗位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工科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模式和实践经验,运用特定的研究方法,研究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方式,加强实践课程的联動性教学,植入工程系列标准,建立一套对工科专业具有客观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工科;实践课程;教学模式;风景园林

1 工科院校园林专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工科是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

工学即“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来解决问题”。风景园林作为工学的一个分支,却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尤其是地方工科院校,一方面类似园林工程类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在很多院校刚刚兴起,另一方面,还面临十三五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工科院校的园林设计专业几乎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办学时间短,其经验、影响力都无法与专业院校相比;作为新办专业,各方面的实力无法与校内工科专业相比;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前提下要注人设计类的专业知识,学生普遍绘画基础较弱,造型能力欠缺。

1.2 课程之间缺乏联动性,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与工程技术课之间缺乏衔接与渗透

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对接问题多,手绘与计算机表达不流畅,学生对整体工程环境的解读偏弱。学生的实践设计缺少工程概念,对尺寸构造应用模糊。这样会直接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自信,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

1.3 传统的理论实践教学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由于地方工科院校办学时间不长、师资不足等原因,无法制定合理、科学的与自身匹配的培养方案,较难实现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培养目标。传统的只依靠纯理论教学的模式,不能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能力,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学生实践能力偏弱,偏重纸上谈兵,步人工作后需要很长的时间与企业接轨磨合,无法高效的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完美对接。

2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需求

2.1 目标需求

地方工科院校重视工程实践人才应用型培养模式是其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地方院校的专业特色如何定位,学生如何在社会中具有专业竞争力,快速地适应企业工程的需求,这是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工程类学科的整合力,注重提高风景园林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对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同时重视风景园林工程类实践课程的教学思路与特色,适应我国城乡建设与发展需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行业、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教师通过与教师职业资格考试双师型培训机制和校企联合培训机制增强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能力。

2.2 能力需求

会设计、懂施工、知构造、懂结构是当今工科工程技术型人才需要掌握的主要能力。以风景园林为例,普遍设计院工程部门包括工程表现、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图3部分,每个部门有自己侧重的能力,工程设计又是其中灵魂,主要侧重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协同能力。创新是设计前进的动力,协同是团结合作的基础,为缩短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期,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锻炼,加强培养,变传统的“传与授”为自主创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利用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方式,实行多元化、系统化教学措施,以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引入同期设计竞赛,分组协作,训练创新设计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协同能力的培养。

3 实践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3.1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实现联动性教学模式的创新

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3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与工程技术课,他们之间是逐步递进又互相影响的关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普遍造型绘画基础偏弱,如果没有做好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那么实践课课程将很难开展。比如艺术基础里面的设计基础一,可重点训练三大构成部分,尤其空间构成可向空间设计转换,训练美感的同时增加空间场所的能力训练。设计基础二的课程在训练艺术基础的同时应注人技术层面的训练,注重空间营造与几何主题的训练,以三角形、圆形、矩形为主题进行小地块的空间设计。

3.2 实践教学课程的创新模式

(1)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中,实践课程教学的应用与训练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纳人课程体系,让学生直接了解社会实际需求,增加参加实际工程项目的机会,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快速地适应与满足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校企合作,实际参与,提升思路,激发创新。我校本专业目前正在实施的且较成功的做法是与当地知名景观设计公司之间进行的校企联合项目,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包括企业文化、企业流程、企业需求等;另一方面可以把企业实际项目作为实践课程题目引入到学生课堂中来,按照实际工程项目的要求和数量指导实践,以工程设计规范为参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健全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工作室机制,以实践课程为主线,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依托,高低年级共同协作、互相交流、分工合作,将常规的研究生学习机制提前渗入到应用型需求的本科教学工作中来,以更好地适应应用型工科院校的能力需要。

3.3 实践课程体系的多元化研究

(1)工科专业几乎都有自己体系的工程设计规范标准,在实践课程部分植人工程系列标准,加强课程的系统性教学,可以用规范的行业专业标准指导学生实践课程设计,以便毕业生工作后可以缩短实际工作的适应期。类似园林设计类专业,可进行核心实践课程的设计规范应用总结,如别墅设计规范、居住区设计规范、公园设计规范等。严格按照实际工程规范标准指导设计内容,适应应用型人才目标要求。

(2)将设计竞赛与实践课程进行衔接,按竞赛要求布置课程任务书,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到行业动向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进行2-3人分组设计,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与协同能力。比如风景园林专业可以结合实践课程设计参加的国内比较著名的设计大赛,比如国内艾景设计大赛,文科杯设计大赛等。按照大赛要求进行作品制作,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当今设计流行动态,另一方面可以模拟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套完整的项目。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实践课程及竞赛内容进行案例资料的分类汇总,组建资料库,所有学生可自行参照学习,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弥补工科学生重逻辑轻审美的自身缺陷。

4 结语

总之,工科院校的专业创新是教学管理中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中既要遵守学校理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又要注重专业自身的独特性。风景园林应立足于工科专业背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实现核心实践课程的联动性教学模式的创新,注重空间与技术基本能力的训练。加强校企合作,健全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工作室机制,快速地适应与满足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植人工程系列标准,将设计竞赛与实践课程进行衔接,开拓思维,设计能力与团队协同能力并驾齐驱。建立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模式体系,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来提升工科院校毕业生的适应性,增强工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适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能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行业、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嘉.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多样性与适应性[J].美术大观.

[2]于晓锋,陈建忠,陶汉中.工科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161

[3]章光日.综合型院校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路[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

[4]李茉,隋欣,石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转型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建筑学专业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9

猜你喜欢

实践课程风景园林工科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基于优势学科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