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住区景观环境的无障碍设计研究
2019-04-01徐曼
徐曼
摘要: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日益增加,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根据老年人自身的行为特征,居住区环境是老年人主要的活动场所。因此居住区的无障碍环境能否满足老年人以及其他人群的需要是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关键。从老年人的需求以及无障碍设计的原则角度出发,阐述了居住区无障碍环境设计的要点。居住区的无障碍环境品质的提升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龄化;居住区;无障碍设计;活动场地设计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量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的人口规模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来看,一个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总人口数的10%,新标准则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数的7%,该地区被视为老龄化社会(图1)。根据2011年我国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776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3.36%,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18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8.8%。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占比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了1.91个百分点。
根据以上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证明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步伐。由于老龄化而引起的个体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老龄化问题所带来的行为活动以及心理感受的问题都属于社会问题的范畴,因此,在日常生活的配套设施上的提升也是保障老年人生活的一个重点。
在社会调查的统计数据中,68~75岁的老年人日常活动距离通常为500~1000m,由于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老年人的活动范围一般都在比较熟悉而且离家距离近的地带。因此,居住区的公共活动场地是老年人群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场地,居住小区的中心绿地基本可以看作老年人活动的中心轴。居住区活动场地的无障碍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类人群的需求,使所有人都能参与并享受到户外活动当中,为了使居住区户外公共活动空间达到最优化,建设无障碍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
1 老年人对居住区景观的需求
根据对城市居民的调查,可以看出,老年人室外活动主要出于人际交往、运动健身、丰富生活的目的,而且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类型也比较丰富,器械锻炼、跳舞、打太极、棋牌或者球类运动等等,但主要是满足运动和交往需求的。因此,老年人室外活动的目的主要体现在运动健身和社会交往2个方面(图1)。
1.1 健身锻炼的需求
老年人面临着行动迟缓、生理机能衰退等问题,为了保持身体机能有活力、健康,户外运动是老年人生活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居住区景观如果在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那么对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老年人的无感机能衰退,需要比年轻人更大、更明显的感官刺激。所以景观的明暗对比、色彩变化、交通安全标识都要能够估计到老年人的感官需求。
道路的规划是否合理对老年人健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路的蜿蜒程度、道路的坡度都影响人们的行走体验。新加坡的大巴窑公园采用了弧形曲线的路径,在有限的空间中拉长了人们的行走距离;并在道路两旁,采用色彩对比明显的各种植物,使人们在散步时也能观赏到富有变化的景观。美国科罗拉多州威斯敏斯特的沃尔纳特里克公园里的道路不同于以往的无障碍通道,设计者将道路设计得凹凸不平,蜿蜒起伏,但是对坡度的精准控制,使道路的无障碍功能得到了发挥,轮椅者也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体验游览的乐趣。公园选用沙地(图2)作为主要材质,柔软、安全度高的同时也可以锻炼肌肉,提高体能。
1.2 社会交往的需求
人类作为一种群居动物,社会交往是人类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在脱离了社会与职场的社会交往之后,居住区的环境也就承担了老年人的社会交往的功能。居住区景观的公共空间应该是相对自由的,既满足参与者集体活动的需求,也能够满足人们私密交往的需求。
在居住区绿地中,一般要设置小型集会的活动空间。4~5人以上的集体性活动就可以认为是一种群体活动。在这一点上要注意,老年人以及其他残障人士要和一般人享受一样的空间,健康者和非健康者不能够有心理上的差别对待。比如小广场上的公共座椅应该留有一定的轮椅转弯空间;比较长的道路适当的设置轮椅停留与转弯处等(图3)。
2 基于感官的居住区老年人无障碍设计
2.1 无障碍设计的涵义
1974年,联合国组织提出了无障碍设计的概念,即一切关于人类衣食住行方面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有不同生理程度的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的使用需求。无障碍设计在设计中关注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求,但它并不是专门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提供的设计,它需要适用与满足所有人的使用需求,创造一个普适性的公共产品。
2.2 老龄人群分类
按照人群的性质以及健康状况,笔者将老年人分成生活可自理老年人、轮椅使用者、视觉障碍者、听觉障碍者4类(表2),这几类基本可以涵盖大部分老龄化人群,在居住局无障碍景观设计中,可以参照不同人群的空间感官需求,即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进行分类设计。
2.3 居住区无障碍景观的解决对策
根据以上对于人群的分类,从生理感官的方面来提出不同人群的无障碍设计策略。
2.3.1 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此类人群没有明显的行为障碍,五感有所衰退,可能会有买菜等购物的需求,所以居住区的景观可以考虑一些暂时性存放物品的空间(图4)。此外,老年人有观察别人和社会交流的心理需要,居住区的小型公共空间既要有群体活动的空间,也要在周边设计半私密性的交流与休息空间。
2.3.2 轮椅使用者。此类人群主要是在行动上容易遇到障碍,尤其是高差的变化对于轮椅使用者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场地的坡度以及无障碍坡道的设計是否合理,是评价居住区无障碍景观优劣的标准之一(图5)。同时,轮椅使用者在行进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停留和休息空间,但是设计此类空间注意场地设计的通用性,可以和小型景观设施相结合,创造一种友好的大众性景观(图6)。
2.3.3 视觉障碍者。此类人群的视觉能力限制导致他们的听觉和触觉比较灵敏,因此他们的日常活动也主要靠这2种感觉来进行。在进行室外景观设计时,除了盲道、室外广播系统等一些基本的无障碍设施,还可以增加一些有助于感官刺激的景观小品,比如跌水喷泉、芳香植物、特色景观墙等。
2.3.4 听觉障碍者。听觉障碍人群由于表达与交流能力受到限制,所以视觉上观察的需求相应增加。在景观设计中,除了注意标识设计的通用性之外,可以用鲜明色彩的铺装、植物、景观小品来进行视觉的刺激。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可以让人感受材质特殊质感的景观墙,既有一定的观赏特性,又会给感官障碍的老年人提供更多乐趣,也可以寓教于乐。芳香植物的应用也可以给老年人带来嗅觉刺激,常用的芳香植物有丁香、茉莉、桅子花、桂花等。
居住区的无障碍设计旨在营造一种无差别关怀性设计,设计中要充分體现对于老年人等人群的尊重,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设施与装置,以保障安全、舒适为前提,提供充满乐趣的户外空间。
3 结语
居住区户外空间应从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老年人对环境景观需求分类分析,户外环境景观由于类型功能的不同,对于不同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的问题和要求。因此,作为设计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老年人也是社会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要求必须在设计中有所反映。因此,在户外无障碍环境景观的设计中,设计师必须从特殊老年人的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结合不同环境景观的特点和特征,设计出无障碍化的户外公共空间与环境,使所有的环境景观都能适用于每一位使用者的需要。
一个成功的无障碍环境景观设计必须满足设施上的无障碍化以及信息交流、沟通上的无障碍化,即物质和精神2个方面的无障碍化,即通常指的就是满足人的生理和精神这两方面的需求。为此,在未来的户外无障碍环境景观的设计中,设计师们不仅需要考虑残障者的使用要求,即景观内各项设施的方便化、用性等,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构建有助于残障者沟通与交流的户外公共环境,能够使所有参观者在享受环境景观的魅力,充分发挥环境景观的各项功能的同时,也能够与其他的参观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鼓励残障者融人社会群体,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符合社会大众要求的,满足社会大众身心需求的户外环境景观。
参考文献:
[1]刘劲军,等.城市感官公园设计初探[J].江苏林业科技,35(6):2008.12
[2]陆志成.公园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现状分析[J].现代园林,2009,(5):70-73
[3]李侠.盲人如何“看”路——从知觉缺失情况看认知问题[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9(10).
[4]刘静.浅谈国外无障碍设计的发展[J].安徽建筑,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