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洛阳园林景观中牡丹文化的特征及应用
2019-04-01赵华阳
赵华阳
摘要:在众多中国人心里,牡丹不只是我国雍容华贵的国花,更是一种集物质与精神于一体的文化——牡丹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重要分支,牡丹文化几乎涉及了文化的各个领域,如:文学、历史、宗教、建筑等,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洛阳作为牡丹之都,众多园林里都有牡丹的身影。以洛阳的王城公园、中国国花园、牡丹公园为例,分析了牡丹文化在洛阳这三大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特征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洛阳;园林景观;牡丹文化;特征及应用
1 牡丹与牡丹文化
常言道:“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花向来是富贵的象征,花朵硕大、花色鲜艳、花型饱满、姿态高雅,再加上人们的精心培育,牡丹花的种类也比较多,且花名各具特色又典雅有韵味,如“姚黄”“魏紫”“欧家碧”等,这些都让牡丹在众多花木之中独具一格。通俗来讲,牡丹文化主要指的是与牡丹相关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物质层面大多指的是实物,精神层面大多指文学作品,就像唐诗宋词中跟牡丹相关的诗句、名家作品中以牡丹为题材的书画、音乐作品、雕像刻画、景观建筑等,也可以表现为牡丹体现的美学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变革,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大大提升,去观看牡丹不再只是为了欣赏花的美丽,更在于寻找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就像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文化节”,早在2010年就已人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此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宣传国花、引人观赏、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更是希望将牡丹文化发扬光大,让牡丹文化为更多的人熟知,使牡丹中蕴含的文化精神深入人心。基于此种理念,洛阳的众多园林景观中对牡丹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并且随着时代变革不断更新进步,努力朝着宣传牡丹文化、发扬牡丹文化、使牡丹文化深入人心的方向发展。
2 牡丹文化在洛阳园林景观中的运用及特征
2.1 王城公园景观设计中牡丹文化的特征及应用
王城公园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的第一座遗址公园,园区是一个综合性的观赏场所,涉及牡丹、文化、游乐等众多项目。在王城公园内,牡丹观赏区和牡丹文化区是客流量众多、牡丹文化气息最浓厚的所在。
2.1.1 牡丹观赏区。牡丹观赏区包括“洛阳牡丹园、紫斑牡丹园、精品牡丹园”,三大园内共计有800多个牡丹品种,有红、白、粉、绿、黑、黄、紫、蓝、复色9大色系,每到春季花开时节,整个园区中一片姹紫嫣红,好不热闹。春意盎然中,满园的牡丹花香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人前来观赏,正应了刘禹锡那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王城公园中的牡丹园既是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发源地,也是全市众多园区中花期最长、种类最丰富、开花情况最好的牡丹观赏地。
在王城公园的正中心地段,有一座“牡丹仙子”的雕像,优雅高贵、笑容可亲,像是在欢迎前来赏玩的人们;除此之外还有个武后赏花坛,像是在默默訴说唐朝时期牡丹的繁荣;园内还设有一座仿古建筑牡丹阁,雕梁画栋、华美异常,阁楼周围被牡丹花坛所围绕,既是人们赏花的好去处,又与园内的其他亭台楼阁交相辉映,充分体现出古建筑的映衬之美。
2.1.2 牡丹文化区。在龙门白园内有一条将近500m的文化长廊,其上罗列了100多幅碑文,碑文内容主要是与牡丹相关的诗词绝句、题词题字等,作者包括有名的历史人物、建国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等。长廊上的诗词歌赋,既表达了众人对于牡丹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也反映了牡丹发展的历程过程和繁荣景象,还有的描绘了牡丹花的雍容华贵,言语中折射出牡丹中的文化意蕴,使人们在观赏碑文时被浓厚的牡丹文化氛围所环绕,获得心灵的审美、精神的启迪。
2.2 隋唐植物园景观设计中牡丹文化的特征及应用
隋唐植物园内有50多万株牡丹,品种也远多于王城公园,园内牡丹花同样包含9大色系。国花园在整个环境布局上体现的是皇家园林的风格,以植物作为园区的主线,使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显得自然流畅,景观设计中充分以牡丹文化为主线,立足于隋唐历史中的牡丹发展特色,将园林景观设计、历史文化和牡丹文化完美地融于一体,整个园内都萦绕着牡丹文化的气息。
2.2.1 隋唐植物园内的牡丹诗词文化区。园内广场众多,每一个广场都有其对应的主题,其中与牡丹诗词文化相关的是“欧阳修碑广场”和“白居易碑广场”。隋唐植物园广场上将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和龙门白园里白居易的《牡丹芳》刻碑立传,既突出了洛阳牡丹的繁荣发展之景,也表达了诗词作者对于牡丹的赞美与喜爱,设计者又将人物雕像与亭台布局相结合,使人们在观赏文化因素的同时,也能欣赏到景观的美感。
2.2.2 关于牡丹的故事传说主题文化区。国花园内与牡丹主题相关的景点众多,除了涉及到与牡丹相关的诗词,更多的是关于牡丹的故事传说,如与牡丹花品种相关的“紫根牡丹广场”“葛巾玉板广场”“火炼金丹广场”“二乔亭与飞燕红妆广场”“金牡丹台”等,还有其他的诸如“秋翁遇仙广场”“花裳溢香广场”等。这些主题广场中的故事或传说,有的展现了牡丹花在不同朝代(隋、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的寄予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富贵、平安、生活美满等),代表着老百姓对生活的向往;还有的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趣,给人们展示了牡丹的内在与外在之美,使人们获得美的体验和思想的升华。
2.3 洛阳神州牡丹园景观设计中牡丹文化的特征及应用
洛阳神州牡丹园是一个一年四季都能观赏到牡丹的园区,位于洛阳白马寺的对面,园区整体设计借鉴了盛唐的建筑风格和园林景观特色。神州牡丹园中除了国内的牡丹品种,还搜集了国外的名优牡丹种类,同时园内还拥有大量相当珍贵的牡丹石、一棵被称为中国牡丹“活化石”的牡丹王、全世界最长的国粹“唐三彩牡丹壁画”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欧阳修汉白玉雕像。可以说,单从神州牡丹园的园区设计、布局中就体现了浓厚的牡丹文化特色。
2.3.1 园区内的牡丹观赏区与牡丹文化区。在园区内盛唐建筑风格的映衬下,数量繁多、五颜六色的牡丹竞相开放,搭配盛唐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牡丹花充分展示了“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景象。人们在观赏中,领略了牡丹之美,感受了盛唐之象,触发心中牡丹花中的文化底蕴。
2.3.2 四季牡丹展示区与牡丹休闲区。运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神州牡丹园终于使传说中女皇武则天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让牡丹花绽放在一年四季,为人们进行高雅的观赏活动提供了机会,也使更多的人感受牡丹的美。在这样充满古典意味的园林中,牡丹休闲区还为人们展示了唐装演出、唐朝物品等,让人们在活生生的场景还原中,了解唐朝历史的发展,切身体会盛唐时期的经济繁荣景象,感受牡丹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将牡丹文化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
3 结语
牡丹文化既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脉,在洛阳的众多园林中,牡丹文化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体现。作为一种宝贵的地域文化,洛阳要充分利用文化优势,在园林设计中更科学、合理地加入牡丹文化因素,提高景观规划设计的审美,扩大牡丹文化的影响力,在发展创新中提升牡丹文化的软实力,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城市的、富有审美内涵的、发展前景广阔的文化体系,并将之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杲承荣,徐金光,陈俊强,等.牡丹在园林中的应用[J].河北林业科技,2005(1):38-39.
[2]金志伟,王化凡.洛阳牡丹甲天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3]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中国牡丹文化(洛阳)高峰论坛文集[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