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晓波:最大努力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2019-04-01秦风明
秦风明
笔直的水泥路旁是一盏盏路灯,平坦开阔的村文化广场上每到傍晚就乐声阵阵欢声笑语,还有新落成的村卫生所,书架上满是图书的农家书屋……这里是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北耽车乡寺木沟村。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这里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驻村第一书记申晓波来到这里以来,精准扶贫的步子迈得更大了,这不,他帮助修路、新建村卫生所、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广场、接自来水、都是他来到建成的。”寺木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晓堂对笔者说。
申晓波是平顺县润泉供水公司一名董事,2015年8月,他得知县里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帮助脱贫攻坚的消息后,就主动向领导申请下乡帮扶。三年多来,他向时间要效率,不畏艰辛脚踏实地为人民谋福祉,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有了大的改善,用事实锻造了扶贫干部求真务实的风采。
改善基础设施夯实脱贫保障
寺木沟村是平顺县北耽车乡基础条件最差、最偏僻的一个小山村。全村5个自然庄,51户,140口人,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户17户、39人。因为地势偏远等原因扶贫任务艰巨。申晓波来到该村之后,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低洼不平的土路和破破烂烂的村室。多年村里没有卫生所,群众寻医买药都要到15公里外的乡政府所在地;村里原有的五孔办公窑洞,因风侵蚀已在十多年前倒塌;吃水靠蓄积雨水,群众遇到天早年头只得四处找水吃……
申晓波尽管在去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真正面对贫困群体,还是让他的内心焦虑起来:我到底能为这些村民做些什么呢?在进行了走访摸索后,他决定先从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改善民生,带给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
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脱贫致富的保障,为解决村民吃水困难,申晓波经过多方协调、争取,在驻村一个月时间里,为每户村民发放了农家康净水器,临时解决了吃旱井水安全问题,紧接着,他和村干部一道起早贪黑、攀山越岭寻找水源。
发现水源后,申晓波马不停蹄跑财政部门申请一事一议资金,建设高位蓄水池,跑水利部门申请资助供水管,跑塌地驼村协调用水,一系列工作做完后,就发动群众挖管沟,铺管道。为给村里减少开支,他发挥自己科班手艺,主管道、支管道亲自焊接,短短25天共铺设主、支管道7000余米。
2016年4月28日,寺木沟村居民个个脸上掩盖不住幸福的笑容,等待着做梦都看不到的镜像:下午3时,当79岁的刘起元老人拧开水龙头哗哗的泉水流出时,全场一片欢呼声,至此,寺木沟村5个自然庄自来水实现全覆盖。
“我们寺木沟人做梦也没有梦到能吃上自来水,申书记,你是一个真正来帮助我们干事的人,我们信得过你,今后我们要配合村支两委好好干,把我们村建设好!”68岁的贫困户刘喜孩动情地说。
自来水工程完工后,申晓波又紧锣密鼓和村干部一道跑项目,争取资金,当年又建成了6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级卫生所,使群众头疼脑热的小病不出村;2017年建成了1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让破败不堪的窑洞成为历史;另外,建成了28KW光伏发电项目,每年集体经济收入可达3万余元,集体收入“0”的历史不复存在。
发展扶贫产业解决村民就业增收难题
基础设施这些硬件建设完善后,申晓波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帮助村民发展产业项目增收的目标上。为让贫困户和帮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帮扶“二人转”,他创建了“寺木沟情结”微信学习交流群,形成了上下一心、内外同心齐攻坚的大环境。他鼓励、帮助村民发展户下产业养土鸡、栽花椒树、种药材、植米槐树来增加收入。
起初,村民们不愿意尝试种植中药材,申晓波就利用晚上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宣传政策,给户主讲了再给家庭成员讲,最终中药材紫苏种植在全村推开。
贫困户张玉贵去年种植紫苏3亩,连补助收入3600余元,他高兴地说,种植中药材就是比传统种植增收的多,山猪也不侵害!同时申晓波还通过“能人+贫困户”的模式带动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外出务工。46岁的贫困户张旭东和儿子2口人,帮扶前家境困难,他就让杨晓斌带他外出务工,每年除去农活时间,仅打工一项收入12000余元。“申书记,你要不来我村帮扶,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摆脱了贫困的日子,你真是我的大恩人啊”!张旭东噙着眼泪、充满感激地说。
低保贫困户刘来栓孤身一人生活,申晓波经常帮他干些杂事,给予他亲人般的照顾,为表示对他的感谢,刘来栓经常为申晓波送一些南瓜、土豆、土鸡蛋之类,给钱又不要,无奈,申晓波只好收下,之后他总是买些日常用品送给他。
2017年8月,第一书记任期结束轮岗时,申晓波又主动担起驻村工作队长一职。他说,不拔穷根不罢休,我将尽最大努力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最对不起的人是母亲和女儿
“自从去了寺木沟,平时回到县城也不着家,跑这跑那的,工资也不往家里放,简直忘记还有个家”。生活在帮扶村里,
记照顾自己的家,妻子不免埋怨他。一 怨归埋怨,在脱贫攻坚上妻子从来没有拉我后退。申晓波说,他感到最对不起的是母亲和女儿,母亲先后4次住院,我却没有伺候过一天。2016年9月,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一天,他接到女儿电话说,她被一辆出租车撞倒在地被送往医院检查,正站在身旁的副村长任见明听到后劝他说,你快回去看看什么情况吧,他说,大家都在忙我怎能离开岗位呢?只是强忍着男儿泪通过电话简单地安慰了女儿几句,便投入到了工作中。
寺木沟村地处偏僻,加之申晓波自身条件所限,只能骑上摩托车往返奔波于村里村外。到县城办事,为了节约时间,申晓波大多选择走老马岭小道,其中有一次车翻人倒地,头上碰起了大血泡。虽然不好走,驻村3年,一千多个日子里,他骑摩托车行驶了11000余公里,换过4条里带、1条外带,2个车大灯,修理过无数次。对于这些,他從来没有计较过自己的得失,也没让单位报销过燃料费、修理费什么的,更没向单位领导提过任何要求。
3年多来,申晓波先后4次被政府相关部门授予各种荣誉称号,但他觉得唯有寺木沟村全体村民给他颁发的“荣誉村民”证书最重,因为,那是乡亲们内心接纳他的最好见证!也是对他一千多个日子里帮扶工作的最好肯定!
“如今,寺木构村已整体脱贫,为巩固脱贫成果,下一步,我们要设法开通老马岭至南耽车乡村公路,兴办农家乐、对农副土特产进行深加工、精包装,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说起今后打算,申晓波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