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贯通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9-04-01张爱勤翟有恒
张爱勤 翟有恒
摘要:为了解决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中存在着的培养目标混乱、课程内容重复、课程往谁不畅、教学低效等问题。在梳理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个理念、两大平台、四个体系”的课程教学改革总思路,建构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设计类专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搭建课内外教学平台,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多元互动教学改革,采取發展性教育评价体系,提升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教育水平。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 设计类专业 专业基础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3-0109-03
前言
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要任务之一的中高职贯通教育,自开始实施以来就备受国家重视与社会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对中高职协调发展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即,中等职业教育“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发挥引领作用”。为落实文件精神,上海市先后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和《关于上海市职业院校制订中高职教育贯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18年)等,在国家对职业教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定位的时代背景下,注重形成开放的、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作为上海市唯一一所独立设置艺术设计类和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高职院校,2003年由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与上海第二轻工业职工大学联合组建而成,同时继续保留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成立于1960年的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名家辈出,在上海乃至中国艺术界享有盛誉,基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两所学校存在着天然的历史渊源、便利的校区关系、互通互享的资源条件,2011年两所学校合作开始招收中高职贯通学生,以更好地培养设计类专业技能创新创意人才。目前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在校生全部是中高职贯通学生,学校开设有工艺美术品设计、艺术设计两大专业,分设首饰、玉雕、漆艺、游戏、动画、产品、环境艺术等七大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不同的专业和方向。
目前在以中考文化课成绩作为中高职贯通教育唯一衡量标准的招生政策下,中职教育阶段如何在较短时间里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如何提升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确保专业教学被有效实施,这直接关系到中高职贯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基础和满足上海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下,学校以“扬弃”的态度积极发挥基础作用,多次组织由众多行业专家、企业主管、学科带头人、专业主任等研讨会,面向不同年级、专业、方向学生召开座谈会,在明确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规范教学管理的前提下,逐渐形成了“一个理念、两大平台、四个体系”的课程改革总思路。
一、形成统一的“FFAP”课程改革理念
任何课程改革都是基于一定教育理念,是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FFAP”教学改革理念是指“对标一流、夯实基础、聚焦能力、生成教学”的简称。
对标一流(First-class):依托工艺美校深厚传统积淀和优势,学校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新途径、新举措和新机制,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作品展赛活动,深化教学改革,以努力使学校达到国内一流设计类学校为教学改革目标。
夯实基础(Fundament):为了更好地拓宽学生成长通道,教学改革应该重视增强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拓展课程基础面,提炼教学核心内容,为学生后期可持续深入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源。
聚焦能力(Ability):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课程改革应该是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逻辑主线,设计出以实践知识和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生成教学(Process):课堂是教学的第一生命线,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更关注和强调教学实施的过程性,关注多主体、多层面的相互交流,引导教师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与独到艺术见解,激发学生现代艺术设计思维能力与设计实践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兴趣、需要,做出适当价值判断和有效指导。
课程教学观念的更新与共识为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搭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结合的两大教学平台
主题单元教学每个内容都需要挖掘和拓展,在学制压缩、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学校搭建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结合的两大教学平台,精炼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大力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第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平时晚上和周五下午的时间,努力拓展第二课堂时空。
在对传统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进行解构的基础上,学校精心提炼出设计类专业共通的基础性内容,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具有鲜活的生命与灵动特征的教学,注重与学生平等互动的交流,鼓励学生探究,启发学生对物体的领会与艺术感受性,重视学生创造能力、自由探究能力的发展。
如,在《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从形体的结构开始训练,引导学生从设计意念出发,以透视的眼光看穿形体结构,把隐藏在具象描绘中的抽象因素解释出来,将看不见的面表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牛因为各自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学生表现时可依据不同的感受,用各种材料进行素描表现和创作。在《形态构成与表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进行发掘学生设计艺术能力的主题创作,如“移花接木”、“张冠李戴”、“酸甜苦辣”等训练,在挖掘学生创作热情的同时加强对形式法则的主观认识。
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平时晚上和周五下午的时间,选派优秀专业教师进行辅导,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辅导内容不同。一年级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了解以线为主的速写表现方式,从了解人体局部、整体的结构比例,逐步应用到写生以及创作作品中;二年级着重是着衣人物动态速写临摹与写生,同时,结合临摹所掌握的表现方式穿插实体写生;三年级着重是开展拓展性的基础训练,加强书法与白描造型训练。同时,聘请国内外优秀学者专家定期来校讲座,组织师生学习交流,拓展艺术视野,提升审美观念与眼界。
通过在第一课堂强调“面”,在第二课堂重视“点”,以面促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学校逐渐形成了两大课程教学平台的有机联动。
三、实施“四个体系”的课程改革
(一)建构“对象本身一感悟表现一创意设计”三阶段递进课程目标与内容
课程改革实践推进的最终成效,取决于课程目标是否科学、适当地反映了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随着人类社会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也必然发生相应变化,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灵活适应能力和日后提升发展成为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时代最强音,专业基础课程也不例外。
基于中高职贯通设计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学校逐渐明晰了专业基础课程三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从关注对象本身到学生自身感悟表现再到学生创意设计。如,前三个学期开设的《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目标渐次递进为培养学生具有线的表现能力——精细描绘的表现能力——创意表现的设计能力,《形态分析与表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形态的基本造型能力——形态的表现能力——形态的创意设计能力,《色彩构成与表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对色彩原理的理解能力一色彩的表现能力一一色彩的创意设计能力。
总之,无论哪门专业基础课程,学校强调的都是学生对设计对象本身认识,同时关注学生的内心感悟体会,注重学生在此基础上创意设计能力的发展。
内容是依据目标选定的,然而这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二者存在非常大的弹性,很多时候并没有现成的内容供学校选择。在对国内外同类艺术院校、行业、企业大量调研与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学校重构了职业教育的基础观,认识到“夯实基础”既不是开设越来越的专业基础课程,也不是增加更多的课时,更不是拼凑增加更多的教学内容,而在于开设那些对设计类专业学生未来发展有利、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于一体的基础课程。秉着“扬弃”的客观、科学态度,学校对传统的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梳理出了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内容。
如,在《设计素描》课程内容开发上,学校摒弃描绘表层的调子,关注带有“设计”感的素描,以传统的线结构分析为切入点,以科学的透视原理为依托,直接对物象内外的形态结构进行深入表现中,将构图与比例、结构与形体、线结构变化规律、内在结构解析、三维空间等理论融入到一个个主题作业中。在各个阶段的设计素描教学内容前期,做人物剖析分析素描作业,并在此基础上做深入表现素描,同时,以针对性的大师经典作品导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趣味并融入在設计素描教学中。
《形态分析与表现》的课程以研究形态创造规律为目的,通过对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对材料、色彩、空间、运动等构成的研究。在明确培养学生创造性设计思维的理念指引下,学校调整课程内容,一改过去偏重构成理论的经验认知,更加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个性化表现语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由探索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色彩构成与表现》课程内容中,学校对原有的色彩教学内容进行解构,明确该门课程在引导学生掌握色彩本身形式美构成法则基础上,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与“设计创造”能力,将过去被动模仿自然的色彩写生转变到主动组织色彩的想象创作中,引导学生依据色彩配置规律进行意象表达,进一步释放他们对色彩的感受与想象的自由空间,促进他们将自己的清感、精神与自然直接对话,物我相融,开启学生对视觉审美式样的探索,体验艺术创作过程的乐趣。
(二)试行“补弱班一提高班一培优班”三层次递进的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中高职贯通新生录取是以文化课分数线为唯一依据,所以,学生入学后的专业基础能力悬殊非常大,这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极大困扰。如何促进每位同学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里得到发展,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提高教学效果,是学校不得不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秉着“以生为本”、教师推荐、学生自主选择的基本原则,学校探索实施了走读分层教学改革。利用周五下午学校放假的时间,完全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在专业水平摸底测试的基础上,将行政教学班分为补弱班、提高班、提优班等不同层次,选派专业能力强的教师进行不同侧重的指导,满足不同水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其中,补弱班以中职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提高班以中职
一、二年级的学生为主,培优班以中职
二、三年级的学生为主。学期末,学校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公开展示和评议,根据学生日常学习表现、专业水平情况,由教师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共同决定进入到哪一层次班继续学习。
分层教学的改革实施,适应了学生的兴趣和差异现状,满足了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三)实施“明确目标一分组合作点评展示”三环节课堂教学
学校倡导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和能力为主旨,开展班级内分组教学,实施多元、互动的教学,注重教学的生成过程,提高学生的鉴赏、评价与表达能力,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成长,基于学生专业水平差异的现状,学校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班级内分组教学。学生根据自己水平自主选择进入不同层次水平的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帮互学,同一时间里,所有学生都是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学习,但不同小组需要完成任务的难度不同。任务完成后,经老师肯定评价,学生可以选择进入到高一层次的小组继续学习。主题教学单元不同,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自主选择的小组可以不同。
每个主题单元的教学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与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集体点评,点评采取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最后,评选出相对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公开展示,供所有学生学习参观。
这种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而且赋予了教师和学生极大的自主性,充分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机会,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形成班级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和良好学风。
(四)建构“平时表现一单元作业一作品总评”三结合的考核体系
秉着基础性、发展性、全面性、多元性的考核原则,学校实施“平时表现+单元作业+作品总评”三结合的综合考核体系。即,以主题单元教学为架构,以作业完成情况为评价载体,同时考核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具体如下:课程成绩=平时表现(30%)+单元作业(40%)+作品总评(30%)。
这种过程性综合考核体系,不仅可以使教师看到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看到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与学习能力的变化,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快乐成长。
四、中高职贯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效
“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也是教育部对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改革趋势,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需要上下衔接、双向沟通,需要优化学校治理体系,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经过几年的中高职贯通课程教学改革,在不断总结反思与调整完善中,学校中高职贯通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得到有效增强。2016年在“M44届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通过激烈比赛争取到代表国家参加世赛的资格。学校连续两年参加日本举办的有日、韩、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参赛的“东亚高中(职)生国际艺术大赛”,我校有2名学生荣膺金奖,1名学生获铜奖,近30名学生获入围奖,学校由此荣获“最佳学校奖”的好成绩,这是学校自课程教学改革后第一次组织学生参加的国际比赛,打破了历来由中央美院附中包揽各奖项的局面,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诸多博物馆热情邀请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学生们踊跃报名。
课程教学改革引领学校校风、学风明显改善,参赛和社区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求知欲与自信心得到极大提升,较好地实现了中高职贯通教育模式的无缝衔接,同时也为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与引领作用,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系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科研项目“中高职贯通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证研究”(课题号:2018NHKY11)和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2018年度中职学校课改课题“中高职贯通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课题号:2018K-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切调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1-12-30)中写认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edu.cn/sccsite/A07/s7055/201112/t20111230_171564.html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7-29):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3]徐國庆著职业教育课程沦[M]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廖益,李德富,杨运鑫,“3+2”多元层级递进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探索[J].高教探索2017(1):65-70..
[5]李静,刘显成.艺术设计教学启蒙阶段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设计,2017(17):88-89.
[6]杨参天,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对策研究[J]设计,2016(7):94-95.
[7]胡汉华.用系统服务设计的方法提升设计教育——设计教育中的几个问题解决[J].设计,2017(2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