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骄子的护航人
2019-03-31柯望兴
柯望兴
在航空救生研究所大院长大的王炜,打小对父辈们从事的工作既陌生,又好奇。
后来稍微长大点渐渐知道,他们是专门研制弹射救生座椅的。顿时,失事战机飞行员通过弹射座椅死里逃生的镜头从王炜脑海划过,觉得父亲从事的工作既高端,又伟大,更神秘。长大后循着他父辈的足迹,把“研制最好的弹射座椅,做蓝天骄子的护航人”的理想铭记在心。
22岁那年,经过四年的大学专业学习,王炜顺利进入了父亲工作过的单位,开始了一名航空追梦人的生涯。
主动请缨初露锋芒
世界上风险最大的职业,是战斗机飞行员。飞行是勇者的游戏,勇士们腾云驾雾,俯冲拉升,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要保证战机安全和作战效能的最大发挥,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尤为重要。有人测算过,培养一个合格的飞行员,所投入的成本甚至超过飞行员体重相等的黄金价值。
“自己设计的产品是飞行员的‘护神符”,刚参加工作,就被安排从事弹射救生座椅设计的王炜,感觉无限荣光。
经过专业训练的王炜深知,弹射救生是一个复杂的“人- 机- 环”系统,涉及众多学科。航空救生技术是飞机上最为复杂的协同体系之一,1983年美国将飞行器的乘员安全救生技术确定为对未来军用飞机产生重大影响的17 项关键技术之一。全世界目前也只有美、英、俄、中有这个专业,一般的小国家根本玩不起,也玩不动。
早期的弹射救生系统是先将座舱盖整体抛掉,之后这个方案渐渐被穿盖技术所取代。中国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早期战机较为落后,弹射座椅一直沿用的是抛盖技术。
歼7MG飞机是我国军用飞机长期以来出口创汇的主力外贸产品,由于飞机的座舱盖小、玻璃厚,给穿盖弹射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此,巴基斯坦军方一开始给该机型装配的是国外某巨头的弹射座椅。
某年,巴基斯坦某飞行基地,王炜作为某外贸机的跟飞成员入住这里。
一天,巴方项目管理人员偷偷告诉王炜,某弹射救生强国工程师向他赤裸裸地表达了对中方的轻蔑:你们依靠的那群中国人,除了抄袭,还懂什么?他们懂穿盖技术吗?他们的技术可靠吗?
对方的傲慢刺得这位航空工业的年青设计员热血上涌。
王炜暗暗发誓,我们一定要争一口气,哪怕是铜墙铁壁,我们也要攻克它,突破它。
王炜主动请缨,承担了这一研制任务,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倔强的王炜投入大量时间潜心研究国内外先进的弹射救生技术,经过认真研究,大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破盖枪穿盖技术。这一技术经过试验验证后,较好地解决了所有技术难题。
巴基斯坦空军代表团在观看了试验后,伸出了大拇指,同时连连惊叹:中国的救生技术进步竟然如此之大……后来,在该型飞机验证机上,巴方选择了中国座椅。
时不我待创新超越
2001年的一天,下班后,王炜看到父亲正在看电视,情绪非常激动。电视画面上正在播出中美南海撞机,十万人马搜寻英烈王伟的新闻。
一个和他名字发音相同的年轻人,驾驶编号81192的战机,为了保护我国的领空,与美国侦察机相撞,以身殉职。
父亲愤慨的声音说道:“耻辱,简直是恥辱!搞一辈子救生产品却救不了人,怎么对得起烈士的英魂?”
“听说我们的海上救援装备是手工操作,需要7 道程序才能实现救援功能,是吗?”稍稍情绪平静了的老人拉着王炜问道。
危机时刻,海上救生如果不能实现自动开包,对飞行员来说将是非常非常致命的。“尽管王伟使用的装备不是我们制造的,但作为国内专业从事飞行员防护救生装备研制的航空人,一定要用我们先进的装备,在关键时刻为战鹰护航”“不管历史欠账多少,我们必须即起直追,为我军现代化提供最好的装备”。王炜深刻地认识到,作为航空人不仅要对飞行员的生命负责,也要对历史负责。
“81192”这个编号深深刻在他心底,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81192”给他注入了无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是这股使命感和责任感,他果断提出了“救生包自动开包”在内的多项新技术改进,并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完成了方案设计、单项试验和鉴定试验等研制工作,使某型号座椅成为我国第一种实现救生包自动开包技术的座椅,填补了国内空白。我国弹射救生装备的海上救生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这些新技术,也应用在J-15 舰载机上。
使命在肩担当有我
某日,试飞场上,深蓝的天空中一架战鹰徐徐停下,这是我国研制的新一代验证机。人们手捧鲜花涌向试飞员,试飞英雄和各系统设计师们握手庆祝新一代验证机首飞成功。
当试飞英雄握着防护救生系统总设计师王炜的手却说:“遗憾啦,遗憾!好马没有配上好鞍呀。”
试飞员的话重重地锤击着王炜的心。是啊,新一代战机配备的还是三代机的弹射座椅。
他默默离开,连夜赶回公司,向公司负责人建言:“一定要上新一代座椅研制项目。”
然而,新一代座椅与三代机座椅相比,技术跨度太大了,难度和风险不言而喻,军方对能否按期达成目标缺乏信心,在权衡风险和利弊后,选择了保守方案。
没有立项,意味着没有资金支持,公司需要自筹巨额资金启动研发。
在王炜看来,作为国内唯一从事航空救生装备研制的航空人,新一代座椅项目是无法推卸的责任,更是我们航空救生人的使命。他坚信我们能行,我们一定行。
公司负责人被王炜真诚和一往无前的态度打动了,他从王炜的身上看到了新生代设计员使命在肩、担当有我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同意从公司不多的资金中抽出一大部分上马新一代座椅研制项目。
王炜一头扎了进去,这位“拼命三郎”永不停歇的身影出现在深夜的办公室、紧张的设计室、寒暑的试验场上……不到两年时间,王炜和他的团队通过3 轮迭代,攻克了16项核心关键技术,在国内首次完成了5 发不利姿态弹射演示验证试验,用实际行动增强了用户信心。
然而,事情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当人们满怀期待地进行实物样机两项关键试验时,突发情况发生了:1100千米/ 小时弹射试验失败,不利姿态塔弹射试验再次失败。
此时,王炜的心情异常沉重:如果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不能排除故障,并重新试验成功,将意味着该新型座椅项目将被终止。多年来的心血不仅全部付诸流水,也将对公司未来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压力,前所未有。困难,似乎不可逾越。王炜带领整个研发团队迎难而上,开始与时间赛跑。深夜,办公室依然灯火辉煌;周六日,生产现场、试验现场都有他们的身影。每个人的心里只有一个目标、一个信念。整个团队憋着一口气高效地运转,一次又一次地分析讨论、方案改进、试验验证、数据分析,短短一个月,团队完成了7 种方案改进发图和50余件试验件生产加工, 20余次的弹射架试验、静载试验及模拟弹射试验,终于找出了以往设计经验中从未认识到的故障原因,最终确定了改进方案。
某年6月,湖北襄阳某试验基地,新一代座椅在不利姿态塔和1100千米/ 小时火箭滑车进行了两发试验,座椅顺利弹射出舱,空中轨迹近乎完美,两发试验成功!在随后7-9月进行的4发不利姿态试验中也取得了圆满成功。该试验为世界首次,难度巨大。试验的成功,充分表明了我国弹射救生技术,尤其是低空不利姿态性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程序控制技术上,已经超过俄罗斯现役最新型弹射救生装置。公司负责人得知消息,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向王炜表示祝贺,此刻的王炜,手握话筒,哽噎地近乎说不出话来。
如今,新一代座椅终于成功装配在新一代战机上,护我战鹰翱翔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