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看体育
2019-03-31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15日和13日在北京闭幕。两会期间,部长访谈和两会代表委员发言中涉及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见解引人关注。
落实足改方案差距很大冬奥争光不是形象工程
苟仲文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中国足球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我们也很着急,应该说我们工作没有做好,这里面的原因跟足球管理体制机制顽疾有关系。但是,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很好地落实《中国足球改革与发展总体方案》,这个方案把中国足球的未来和当下都讲得很清楚了,在落实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在发展足球上,不免有一些形式主义,也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情况在,造成有些方面大家不满意。
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体育界上下倍感压力。因为把冬奥会办好,是全国人民的期待。全项目参赛就是指作为东道主,中国队运动员要通过努力获得北京冬奥会的全部比赛项目的比赛资格,在此基础上力争取得好成绩,所以这不是形象工程,是运动员拼搏的象征。
冬奥会将转入测试阶段
王艳霞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会组委会体育部副部长
我国具有承办重大国际赛事的丰富经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我国留下了奥运精神、场馆设施和赛事组织人才等,这些在此次冬奥会筹办中都得到充分运用。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今年将转入测试就绪阶段,测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场馆和基础设施要完工,要对冬奥会的一系列进展进行测试。目前,所有进度都按时间表完成。很多场馆和基础设施已经开工,我们正在准备“相约北京”测试赛。今年下半年,将发布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2022相约北京!
体育教育需要连贯
杨扬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会运动委员会主席
近些年,体育的教育价值逐渐受到了社会和更多家长的认可,参与体育运动的孩子数量大幅上涨。不过,如今我国大部分体育项目的校园联赛,参与的学校和学生还是以小学为主,到了初中和高中,随着课业负担加重,无论赛事数量、参赛队伍、参赛人数都呈现断崖式下降。这导致大量已经在小学阶段培养了运动兴趣和特长的孩子升入初中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中断训练和比赛,造成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体系出现严重“断层”。
以冰球为例,北京青少年参与情况还不错,2018年有105所学校参与相关赛事,但中学只有11所。北京第一批打冰球的孩子当时纷纷出国打球,因为国内没有比赛环境。如果不尽快把中学联赛搭建起来,很多小学打球的孩子升学后可能也会流失。
中学和大学应与小学衔接,建立健全各类体育项目社团、校队和各类体育项目联赛制度与体系;规划并贯通从小学、初中、高中、高校四级联赛一条龙竞赛体制,打造完整的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将体育社团、校队和联赛体系建设纳入教育部门相关考核指标,并投入經费予以保障。
多部门共商加强体育教育
池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原校长
虽然近年来教育部出台很多措施,通过增加体育课时等手段将体育课摆在重要位置,但还要加大体育教育的力度。这是由于体育教育具有强身健体、磨练意志等特点,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价值。
我们要培养的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运动员,而不是只知道争金夺银、只知道胜负的运动员。眼下大批运动员退役后不能胜任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于没有文化知识的储备。
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应共同商议具体问题,保障运动员有学上、有书读,同时也让青少年有机会参与体育运动和赛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提案要扎实落实与追踪
姚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协主席
去年两会期间,我提出了“小篮球”计划,希望推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其中。过去一年,在教育部和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小篮球”计划得到较大发展。目前,已经有约10万名6岁到12岁的孩子注册了“小篮球”。
小篮球适合的年龄是6到12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类孩子在哪?绝大部分在学校,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包括学校中得到响应。当然,过去一年中也得到了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否则我们也不会有这一点点的小成绩。我不希望专业体育和教育是隔绝的一种状态,应该把体育看成是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终发展到有一天我们不再提这个话题。
我相信在注册体系之外,还有更多,也一定会有更多小球员。在小篮球的推广方面,我们一定不能搞筛选。既然做基础,我们要更大地扩面,降低门槛,提高大家的兴趣。我们也要科学教学,避免一些伤病的发生。我们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这非常重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在青少年当中开展小篮球,使我们未来国家队的基础更加牢靠。
降低运动员考试门槛
张常宁
全国人大代表、女排运动员
运动员12岁左右开始系统训练,进入艰苦单调的训练生活,基本失去了完整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运动员是个庞大的集体,顶尖的运动员毕竟占少数,那些没有成绩或者还没出成绩就退役的运动员会面临退役转型困境。
在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上岗前的考试等方面,退役运动员在笔试上还是比较吃力的,通过率也比较低。希望政府对运动员能够有好的安置保障,在中小学入职上给予一些优惠政策,降低一些门槛,可以考虑先入职再加强文化学习和理论深造。这样中小学缺体育老师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形成双赢的局面。
加快培育冰雪产业内生发展动能
丁世忠
全国人大代表、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由于起步较晚、运动普及度不高、地理环境限制较多等原因,我国冰雪产业在有效供给和扩大需求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
我建议从五个方面加快培育冰雪产业的内生发展动能:一是积极举办冬奥及冰雪文化主题推广活动,丰富冰雪运动内容的有效供给。二是加强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及城市地标建设,大力拓展冰雪运动参与场景。制定针对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专项支持政策,针对以社会资本为主建设的冰雪运动场地设施予以专项奖励支持。三是设立冰雪运动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针对各地举办冰雪主题赛事、全民健身活动、主题文化项目、场地升级改造等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四是继续加强普及青少年冰雪运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合力发展局面。在有条件的地区,将冰雪运动技能学习纳入体育课,将冰雪运动专项培训及场地消费纳入政府服务购买指导性目录;构建学校体育课程与校外俱乐部的联动合作发展模式,拓展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形式与机制。五是大力发展冰雪运动自主品牌,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
以产业影响带动冰雪运动发展
卞志良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
冰雪运动作为新的发展动能,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2017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约为3976亿元,成为全球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初级冰雪市场。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直接参加冰雪运动人数超过5000万,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建议加大冰雪项目科技创新投资力度,重点支持冰雪装备项目,开展冰雪装备用品、冰雪服务软件、智能装备硬件、云平台的搭建等智能化技术研发,提升我国冰雪装备用品制造业水平。
建议扩大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培育发展滑雪场设备、器材、滑雪个人装备及关联产品生产企业,支持体育行业龙头企业投入冰雪装备用品业,让民族体育产业品牌闪亮国际舞台。
建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冰雪运动,在全国中小学校推广普及冬奥会冰雪运动知识,鼓勵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冰雪运动相关专业,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冰雪运动、支持冰雪运动、参与冰雪运动。
做更多“体育+”概念
霍启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体育协会副会长
不同的时代体育有不同的使命,我爷爷霍英东那个时代,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重返奥运大家庭,利用奥运会这个渠道去接触世界,也令世界了解中国。到我父亲霍震霆这代,体育的使命是展示国力,举办奥运会。
如今,我觉得体育也是我的使命,一定要薪火相传下去,一定要参与其中,但是方式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体育强中国就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理解的体育就是全民体育、全民参与、全民健康,我们可以推动更多的中国体育品牌,做更多的“体育+”的概念。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教育、体育+科技,这些方面我们希望可以集思广益,把中国体育、世界体育推上更高的层次。
健全运动保险赔付机制
谢敏豪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
如果有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按照千分之一的几率计算,也会有30万人发生运动损伤。对此该如何应对·如果不积极应对全民健身中发生的运动损伤,将会给现有的医保体系造成沉重的负担。
如果能在训练基地与大型场馆设立诸如运动医学门诊部之类的医疗机构,配备相关的医疗人员,比如全科医生、运动医学医生与护士,那么既可以满足国家队的医疗需求,又能在伤病预防以及伤病发生后第一时间的专业救护上起到重要作用。这些专业医疗人员来自哪里·基地、场馆既可以自己建设门诊部,也可以与当地医院互动,甚至通过“医联体”的模式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