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种教育叫“老师无能为力”

2019-03-31李玲瑛

湖南教育·A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齐景公样子孔子

李玲瑛

不久前,我的朋友圈因为一名孩子的走失而引起不小的涟漪。

事情的起因是孩子和妹妹发生了争执,而自行离家。好在没过多久,孩子便平安回家。和家长电话确认后,我悬着的心才落下。

另一位家长看到信息后回复我:“找到就好,看来学校还是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时刻保持着班主任职业感的我立刻回复:“不是什么事都可以由学校解决。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没过多久,家长又回复我:“当然我们做家长的也有责任,只是现在的小孩都比较听老师的话。”见此回复,我竟无力辩驳,只能把自己遇到过的经历化成一句“这才是可悲的地方”。

现在很多家长动不动就会把“我的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你不听话,我就告你老师”等挂在嘴边。孩子在家挑食不吃饭,找老师;孩子在家爱玩游戏,找老师;孩子不爱上培训班,找老师;孩子不愿意写作业,还是找老师……我曾遇到过最尴尬的“家长求助”是孩子不肯在学校上厕所怎么办。

你们看,老师多重要!吃喝拉撒全都要包揽,俨然一位时刻处在待岗状态的“职业保姆”!但,孩子就真的這么离不开“老师”?

曾读《论语·颜渊》,其中一段印象极深: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译成白话就是: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主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我觉得这话说得在理。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愿和家长好好沟通?不也是因为父亲没有做到父亲的“样子”,儿子也没有儿子的“样子”,在应该管束时缺了位,最终错过了孩子培养好习惯的黄金时间。

古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有“立德树人”,说的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传道”抑或“立德树人”,都是指教师的言传身教,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行为举止来影响学生的人格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用良好品质与精神气质去感化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而这,正是老师在学生心中地位高的主要原因。

只是,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应该高于家长吗?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学校教育大包大揽趋势愈加显现。但无论学校还是教师,精力、能力、责任都有限。“无限责任”的包揽,极易导致“必须做的本职没有做好、不需要做却揽上身的也做不好”局面的出现。

曾记得,我用新买的油污清洁剂帮妈妈把高压锅清洗得锃亮。妈妈说,平时她拿钢丝球刷,累得半死不说,还刷不干净,结果锅子也被刷得满是刮痕。我跟妈妈说,这是我从别处学来的。妈妈感叹,没想到打扫了一辈子卫生,也还是要学习啊!

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可以不通过学习就轻松获得?做父母这件事也一样!

(作者单位:株洲市八达小学)

猜你喜欢

齐景公样子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子呢!
最想要的样子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Yan Zi Persuades Qi Jinggong Wisely晏子巧劝齐景公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之《少年,来玩我吧!》
晏子的说话之道
齐景公以酒试忠臣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