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理数的乘方(1》教学反思

2019-03-30杜晓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杜晓娟

【摘要】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的内容,贯穿初中数学的始终,对整个初中学习十分重要。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乘方是一种运算,能理解幂、底数、指数的概念,能正确的书写,准确的运算。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五处成功的亮点也有几处不足之处,通过写反思,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关键词】有理数的乘方  成功之处  学生见解  再交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32-02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概念,明白有理数的乘方是一种运算,实质是积中的每一个因数都相同的特殊乘法,并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在本节中,我的教学思路是:创设情境—《自学、互学、展学》思考主问题—探索主问题—乘方的定义—学以致用—重難点剖析—巩固练习—数学文化渗透—小结并不断强化重点。现在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成功之一:通过具体的折纸游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激起了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成功之三:学以致用环节。巩固新知的环节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在设计例题时渗透易错点(-2)4和-24意义一样吗?有哪些不同点?等类似的问题,采取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去辨析,让学生更深入的掌握乘方的意义。

成功之四:通过例题渗透数学中的整体思想;通过探究乘方幂的规律渗透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成功之五:渗透数学文化,“勤学如初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惰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让学生体会乘方的威力。

二、不足之处:

不足之一: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因为之前没有与学生见面,所以叫不出学生的名字,在课堂上只能用手指指着某某同学回答问题,在课下仔细想起来,应该提前与学生见面,了解学生,熟悉学生,这样才能把教学内容设计上的衔接做的更好。另外需要改变的是请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手势。

不足之二:在“折纸游戏”过渡到“有理数乘方”课题时,衔接语过渡的不好;在小结渗透数学文化,体会乘方威力时由于时间比较紧过渡的太快。

不足之三:在知识的讲解上,出现了几个漏洞。1.一个数本身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指数1通常不写,这个知识点忘记讲了。

不足之四:板书设计的虽然层次清楚,条理分明,但是不美观。

不足之五:在课堂上的语气应该有高有低,声音应洪亮。

三、学生见解:

在探索乘方幂的规律时,课本上写的“正数的任何次幂为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为0”,在学生自学课本时,有个别学生问我为什么0不是任何次幂呢?说明学生有专研的能力。在讲解时,让同学们拿红色笔勾画,指数为0或负整数到八年级上讲解。让学生清清楚楚的学习知识。

四、再教设计:

3.在渗透乘方精神时,应把1365=1;1.01365=37.8;1.02365=1377.4;.099365=0.03结合进去,让学生体会“勤学如初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惰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4.小结部分PPT应出示本节课所学习过的知识,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所需注意事项,让学生多方位的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