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配电线路运行常见故障及应对措施分析
2019-03-30吴紫嫣
吴紫嫣
【摘要】 随着高科技产品不断出现被使用,人们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也为配电线路是否能稳定运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我国在不断完善配电网络的故障检查工作,但是仍然无法避免线路等问题。供电过程出现的问题多数是线路故障,为避免线路对人们生活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应当不断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掉。本文就电力配电线路运行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关键词】 配电线路 常见故障 应对措施
引言:经济迅猛发展和科技不断提升及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确保输送电力的质量和增加其数量十分重要。近年来,虽然我国电力系统得到了一些完善,配电线路的功能也有了增强,但电网的运行情况一直在被关注。本文就此浅析电力配电线路怎样来做好故障排除以及运行维护。
一、电力配电线路运行中常见的故障
1.1接地故障
接地方式主要有工作和保护两种,接地线路本身是保障配电线路运行安全的设置。其中工作接地保护对象是配电线路,主要分为中性、防雷以及塔架接地三种情况。其中塔架接地是为了避免其在配电线路运行时产生导电回路。保护接地是针对于配电线路安装和维护人员,以防止在触碰线路时产生电击。往往实际情况是保护接地线路会与树木等接触,产生了单相接地的情况。此时配电线路内产生的电流过大,如果不及时维修后果不堪设想。
1.2短路故障
短路是包括配电线路在内所有电力系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短路的危害主要是瞬时过电流对设备产生的冲击,并且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因此也是目前公认对配电线路伤害最大的故障之一。它形成的原因在于电位导体产生了短接的现象,或同一线路中绝缘层破损,而产生了电路间的短接情况。对于短路故障的发生主要是在春季季节性气候,导致供电设备老化异常。所以我们需要在特殊性的细节信息后,重点开展线路防老化专项巡视检查。
1.3超負荷故障
超负荷也被称为负载现象,它是指线路当中运输的电流超过了线路本身的最大承受范围,就会引发线路的局部过热,使得绝缘层破损形成短路,或者直接因线路过热引起火灾。一旦线路失火不但会造成周围设备的损坏,而且烧断的线路如果接触地面还会形成单相接地故障。如果遇到电路系统超负荷运行,就需要及时对电路系统进行技术性断电措施。所以可以说,超负荷故障与短路和接地故障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为防止超负荷运行的情况产生,需要认真做好直流系统和控制系统的检查工作,并认真执行自由保险使用的一系列规定。
1.4雷击故障
雷击故障一般多发于夏季的雷雨天气,雷电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电荷聚集过多产生的发电现象,并且云层间携带的电荷属性与地面是异性的,所以会互相吸引。如果配电线路长期运输电流的话就会在线路表面形成辐射场,从而吸引雷电。如果雷击发生,就会导致线路损毁,严重时后果也是难以想象的。因为雷击产生的电流亮瞬间值很高,一旦击中线路就会引发过载的故障。对于恶劣气象条件下,需要重点进行保护电路的任务安排,并且在供电设备带缺陷的运行情况下,检察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部及部分巡视,并且在雷暴天气加强特巡次数。
二、电力配电线路故障的应对措施
2.1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线路安装。
在对线路开关的设备进行安装时,需要对开关的定值进行合理的设置。对线路进行安装的过程中,要考虑等日后各项工作的检查。所以,要把因开关影响而出现的停电范围进行有效缩减。比如安装柱上的开关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松动和过热现象,要把开关接线柱和导线之间进行有效的连接。在对线路进行安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接地电阻合理的在接地装置中安装配对,并且还需要将线路中的母线以及引线支撑的绝缘子和避雷器套磁进行逐个的检查安装。
2.2加强线路巡视和检查的力度
对于加强线路巡视和检查力度工作,主要在各供电所送电区以及变电工区进行。在对线路进行巡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变电区域一、二次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测。对一二次设备进行检测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线路供油设备是否有渗透的情况和干涉互感器是否有裂纹情况出现。为了线路形势和警察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来保护供电设施的合理运行,就需要供配电运行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安排人员在固定线路进行合理巡视,并且针对一些特殊地段和特寻情况进行问题的及时解除。
结束语:电路供电系统是国民经济支柱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电路供电系统直接关系到全国各个基础建设设施以及国民用电的安全可靠用电。对供电系统线路中出现的线路故障需要我们及时的解决电气设备出现的故障,并从中总结规律,针对性加强预防,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线路的可靠运行。
参 考 文 献
[1]林代福,电力线路运行中的故障分析与检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33): 135 -136.
[2]韩帅,输电线路运行故障的分析与预防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26): 155 -15
[3]饶韦,针对电力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浅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4 (10):81 -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