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

2019-03-30肖志强崔琳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校

肖志强 崔琳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各地高校正在积极改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模式。其中,工作室教学模式普遍获得各大高校的密切关注。基于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情况,一些高校联系实际教学经验,以该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目标,对培养视觉传达专业人才模式积极改善。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分析,为这一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工作室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28-02

引言

我国近几年经济迅速发展,对视觉传达专业人才需求也在持续增加,为该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但是随着持续增大的扩招规模,就业形势越加严峻,采取传统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在专业设计方面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不符合市场用工需求,难以与社会顺利融合。其中关键原因即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了知识传授,未开展对应的实践训练。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建立工作室制,本文针对这一内容作以下分析。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这一教学模式重点改革探索了传统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将工作室作为媒介,以课程知识为前提,紧密围绕专业技术应用,采取实训措施,结合就业目标,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对生产项目承接与完成过程有效培训整体专业能力,高度融合生产和教学,一体化发展课程、教师和生产实践[1]。打破传统学校的封闭式教学,逐步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该模式将一个具有开放性与发展价值的教学环境提供给教师与学生,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情况培养与之相应的人才,采取自由灵活的方法,科学设置课程,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操作问题及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一模式凭借专业化的发展特色,已大量出现在国内外高校中,通过有关分析可知,这一模式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创造了最理想的实践平台。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组织管理

(一)明确组织形式

第一,学生结合自己兴趣选择工作室,每一个导师工作室建立一个创作群,并选出学生团队领导;第二,选出的领导负责与客户谈判,了解项目内容与要求,并与导师和其他成员交流,制定实践计划,认真分工;第三,改进各项规章制度,比如建立奖惩制度和管理规定。

(二)明确教学任务

导师结合教学过程、时间和纲要安排学时,制定计划。在教学中还应当科学联系实践,避免选择一些虚拟性课题,强调课题实战价值,比如与企业合作项目、网上竞标项目等。通过这部分课题项目有利于学生了解视觉传达专业的实战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情况安排工作量,设计内容注意多样性,密切联系企业实际情况。

(三)远程控制

为了确保学生较好的完成项目。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认真实施监控。首先,导师应远程监控整个课程,根据对应的时间要求与学习安排,采取统一或分散的方法,通过现场检查、电话帮助、网络指导等方法了解教学过程,并对其有效控制;第二,在结束课程后,导师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找出学习缺陷,导师还要将学习整体流程刻录光盘,做好备案该工作;第三,导师认真评价学生作业,将市场作为讲评标准,之后科学管理学生作品。

(四)评价与总结

这是一种衡量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的方法,绝不是最终目的,应引导学生明白成绩不能成为目标,更关键的是参与设计的感受,进一步对学生知识有效巩固[2]。

三、工作室开展专业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结合教学目标,注意实践操作

本专业属于艺术范围,其大规模应用在很多领域,特别是商业圈。这一学科拥有独特的内容,来自于艺术而在实际应用。综合这些内容工作室教学无疑是最理想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积极寻找二者融合点,结合专业教学内容,确定存在的优势,再按照教学目标积极开展实践操作。主要从设置工作室、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等方面着手,这些内容都要求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最终高度融合教学实践操作。其中,主要目标是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向学生强调这点,关键围绕实践操作开展学习,整体展示专业水平,认真表达专业精神。因此,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必须全面联系专业技术知识,重视实践操作。

(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强调个性发展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是学习的重心。结合本模式的特点,在收到项目以后,教师根据具体要求结合子项目的形式向学生表达应当处理的问题或者是需要解决的任务,自己仅扮演指导者。学生采取分工协作的方法顺利做好教师安排的工作。本设计专业具体利用工作室模式进行有关教学操作,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充分突出个性化发展。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自己的教学思路,还要帮助他们逐步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面对学生丰富多样的想法,教师应给予最大的鼓励与帮助,而这部分想法是否具有实践意义,则需要学生独立进行验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收获必将丰厚,这也是本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

(三)全面展现成果,提高沟通能力

这一教学模式主要是鼓励学生在实践创作中科学应用所学知识。本设计专业最突出的特点即创造性和创新型,任何一名学生都拥有不同的思维,最终也不会展示相同的成果。对于学生来讲,吸取他人的优点并对自己不断改进是一种非常关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展示中,设计者还可以认真听取他人提出的建议,不断丰富与改善自己的作品。展示成果属于一种共赢式分享,利用这一方法组织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在交流讨论中获取知识,提升专业水平。

(四)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設置工作室课程的基础是强调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设计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客观、思考、质疑的学习态度。在制定教学纲领的过程中,应当预留一些空间,细化学习目标与方向。但对于具体教学内容、课时设计应遵守宽松原则,还可以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对应方案,对内容与课时随机调整。主要是在教学中经常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及遭遇突发事件和临时安排等影响,比如邀请专业学者讲座、顺应新项目等都可能会打乱原来的计划。此时需要导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满足学校要求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后期生长规划。

(五)保证教学环境的开放与灵活性

轻松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决因素,支持工作室自由发挥自身教学特点,灵活设计教学,如此不仅达到学生的学习要求,还促使每位导师独立编制教学纲要与计划,并且自由选择教学方法。学校尽量减少指令性课程,压缩课时数,如此有利于学生更加自由的支配学习,工作室课程不断延伸教学范围,使视觉传达设计密切联系人民生活与社会发展。可以结合课题或项目开展课堂讨论专题,重点讨论一部分社会热点话题,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由发表学术见解,教师不给予任何评裁判,仅是科学引导与评价。

结束语

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工作室模式获得了优异的成果,也得到教育界的充分肯定与推广。该教学模式已经成功联系了学校与企业,培养了大批工学结合型人才。因此,建立与改进这一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改革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的一种全新、高效的方式,并且在今后该专业课程创新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令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宁绍强.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J].桂林: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15(11):23.

[2]穆荣兵.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桂林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17(4):44.

作者简介:

肖志强(1979-),男,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

崔琳(1980-),女,文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猜你喜欢

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