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音乐课程中奥尔夫节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2019-03-30王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音乐课程幼儿园应用

王文

【摘要】本文以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课程中的应用为研究内容,以期能够加深人们对于奥尔夫节奏教学法的认识,从而对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课程 奥尔夫节奏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01-02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强调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强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园的教学效果,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也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此情况下,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以幼儿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得以落实,幼儿园教学内容与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音乐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实现幼儿智力的开发,所以,采取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如奥尔夫节奏教学法的应用,在改善幼儿园音乐课程效果的基础上,也实现了对幼儿音乐学习兴趣和习惯的有效引导,为其健康、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奥尔夫节奏教学法概述

作为推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根据多年音乐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提出了与时代相适应的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作为音乐,它的价值需要借助听觉、肢体动作等进行全面体现,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感受音乐与人的完美结合。尤其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为实现良好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则需要通过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进而提升其学习兴趣,使幼儿音乐素养得以提升。

二、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相比较传统教学方法来说,奥尔夫节奏教学法的使用在幼儿园音乐课程中的应用推动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使其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进而体现出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在幼兒园音乐课程中的优势。

(一)基于听觉的节奏教学法

卡尔·奥尔夫在其教学理念中强调对个人感官的应用,对于节奏教学法来说,听觉的作用则较为明显。幼儿有着较为灵敏的听觉,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聆听的方式感受音乐的节奏能够使课堂教学氛围得到优化。例如,让学生倾听小溪的流水声、清晨小鸟在林间的明教等,从而感受无韵律的音乐节奏,同时,也可以聆听具有周期性的音乐节奏,如机械钟表秒针走动的声音、水滴漏斗低落的声音等。

除此之外,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带领孩子唱歌的过程中可以跟着音乐节奏拍手,从而通过拍手来掌握音乐的节奏,促进其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如当前较为流行的一首网络歌曲《学猫叫》,其中的“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节奏(如图1)就可以借助拍手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此一来,孩子则能够在拍手声音的引导下更好地掌握其中五个“喵”的节奏。

(二)音乐节奏在肢体动作中的体现

通过肢体动作对音乐节奏的表现对个人的音乐理解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但是,在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基于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水平较低,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通过肢体动作对音乐节奏的反应也就明显不同。奥尔夫在音乐教学中并未强调相同音乐下肢体动作的一致性,由此可以看出,音乐节奏对肢体动作并具有唯一的依赖性,多元化的肢体动作仅仅是人们对于音乐节奏理解的不同所导致。

例如,在《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国产动画作品中,我们可以通过特定的音乐节奏来表现不同的动物角色,(XO|XO)则可以用来表现小羊走路的动作,对于小羊吃草过程中的音乐节奏可以表现为(XX|XX),然而,对于狼的音乐节奏则较为紧张一些,如(X--|X--)。由于角色的不同,在相关肢体动作方面可以根据音乐的具体节奏进行表现,对于扮演相关角色的孩子来说,则需要通过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协调性来展现不同角色的特点,并且,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解,孩子在肢体动作中的音乐节奏把握可以具有一定的灵活度,而并非统一的节奏形式。

三、总结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对于音乐的兴趣,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智力的开发。依托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下的节奏法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幼儿园音乐课程内容的丰富与教学模式的改善,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在音乐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陶卓嘉.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性[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5).

[2]安娜.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探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J].好家长,2015(07).

猜你喜欢

音乐课程幼儿园应用
爱“上”幼儿园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