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扶贫的作用和工作重点
2019-03-30黄志雪
黄志雪
【摘要】在我国,普遍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对于我国大部分孩子的基础教育课程得到了解决,但对于艺术教育来说,还存在严重不足。其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让人担忧。尤其是对于农村或者贫困地区,艺术教育的发展情况更是难以得到保证。本文就贫困地区的艺术教育问题引发的相关思考,做出了阐释。
【关键词】艺术 扶贫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00-01
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不仅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对于贫困地区而言,其对于艺术教育的认知情况不够,甚至对于普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都存在着一定争议,很多农村或者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会出现辍学打工的现象。广大贫困地区信息较城市而言相对更为闭塞,对于艺术的认知普遍不足,因此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从小与艺术教育无缘,不知道音乐,没听说过舞蹈。但是,他们与城市发达地区的孩子们一样,都是对未来充满了渴望、憧憬。
一、艺术扶贫的现状
对于农村及贫困地区的校园教育来说,只有极少数的学校拥有艺术教师,大多数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有其他任课教师代替此课程的教授任务。大多数艺术教育的代课教师专业水平不高,难以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美术教育教学,师资状况令人堪忧,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的限制,学生难以受到其应有的艺术教育教学,难以发挥其在音乐专业的天赋。
其次,一定数量上的学生家长认为学习艺术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相当数量上的学生家长认为对于艺术课程的学习会耽误其专业课程的学习,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考试升学。因此,其不愿意孩子对于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的过多关注。由于家长认知程度的影响,往往抹杀了学生的艺术天赋,限制了学生的艺术追求。
二、艺术扶贫的必要性
针对贫困地区艺术教育教学的现状,就如何解决贫困地区艺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有些地区创造性的发展了艺术扶贫项目,其对于解决贫困地区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建设性的解决方式。
艺术扶贫是城乡相互结合发展的高度协调,其作用在于优化了贫困地区师资组成结构,真正意义上解决了农村及贫困地区艺术教育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再分配。同时,随着艺术扶贫工作的进行,大批艺术工作者、学者、专家,进入到了师资力量匮乏的农村贫困学校,改善了当地艺术教育教学的面貌,缓解了教学压力,同时减轻了部分代课教师的压力,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课程的教育教学之中,使得教学效率更加高效。
艺术扶贫工作能够使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有更多了解艺术的机会,艺术扶贫工作的开展,为广大贫困地区孩子们开启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为当地的艺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那些艺术教育课程安排的少,甚至根本没有安排的学校学生有机会学习艺术,有机会发掘自身的潜力,为中国的艺术界培养更多的人才。同时,艺术扶贫工作的开展,让更多的孩子们接触到了艺术,更加广泛的了解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聆听音乐、观看舞蹈、学习美术,在学习专业艺术课程的同时,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从而有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投入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之中。
三、艺术扶贫的工作重点
针对贫困地区艺术教育教学的现状,近来来,我们广泛开展艺术扶贫工作。工作重点有:
第一,响应中央“文化三下乡”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号召,下基层校:先后到贫困和教学簿弱的中小学支教,通过专业的美术教育教学。孩子们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画出自己满意作品,定期组织开展学生画展和美术作品大赛,旨在让孩子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陶冶了情操。
第二,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下社区开展美术宣传和开展民间艺术活动,比如花灯、剪纸、年画等,这些艺术内涵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让市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扩大美术在社会的影响,还邀请省文化部门的美术专家进社区讲学,开办学生美术等级考试机构,培养了大量的美术专业人才。
第三,积极参与各级别的业务培训,提升文化扶贫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做到“扶贫,先扶己”,扎实、有序、高效地开展扶贫工作。
总而言之,在农村贫困地区展开艺术扶贫工作,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我们应当大力促进艺术扶贫工作的发展,同时分析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从而使得艺术扶贫工作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黄鹤鸣.宁德市农村中小学“艺术扶贫”调查研究[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李琼,白蓝.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及精准扶贫对策——以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