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需求角度构建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

2019-03-30姜笑楠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客体图书馆服务

姜笑楠

【摘要】本文以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客体的构成与需求分析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之上从服务功能定位、整体框架设计、运行机制建设三方面重点探讨需求视角下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构建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不断加快地方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进程。

【关键词】需求 地方高校 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8.6;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63-02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今天,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逐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图书馆功能也愈发健全,全社会对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予以高度关注,政府通过资金投入的方式有效丰富地方高校图书馆资源,一定程度上促使地方高校图书馆倾向为社会大众服务,这对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价值彰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本文立足于需求视角之下,对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构建进行简要分析和着重探讨。

一、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客体的构成与需求

地方高校图书馆在为区域人民群众提供资料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客体可以由五大类型构成,并且其具体需求如下:

第一,地方政府。在和諧社会的构建进程当中,政府要明确自身所扮演的引导管理角色,加强对地方民情民意的透彻掌握,根据精准客观经济信息的获取指定一系列的经济发展规划。对此,地方政府要通过出台政策的方式推动的地方高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并且借助产学研合作中地方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进一步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方案。

第二,地方企业。企业的生存发展要以市场为依托,所需要的信息包括政策法规、专利信息、细分市场需求、客户营销定位等。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地方企业对于专业化领域信息的挖掘保有浓厚兴趣,希望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信息泛在化服务。

第三,城市居民。城市居民在办理个人业务时需要当地政府的审批文件、开放档案、政策法律等信息的免费查询服务,在个人综合能力提升方面需要通过查阅书籍、应用网络技术等方面丰富自身的能力素养。

第四,当地农民。农民普遍都有发家致富的愿望,但是因缺乏专门的技术指导、完善的科学知识使得其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纸质图书知识,为当地农民致富提供帮助。

第五,基层图书馆馆员及当地大学生。现阶段,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可以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在校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前会希望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其提供实习岗位、社会实践的机会,以便获得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

二、需求视角下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构建

(一)服务功能定位

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构建要以客体需求为依据,结合图书馆本身的优势所在对自身社会服务模式功能进行精准定位,以便有效提高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应用效率。从整体上来说,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功能主要围绕信息这一要素开展,具体包括集成、开发、支持、共享四项内容。

(1)信息集成功能:地方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地方文化特色等内容,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将各项信息资源汇聚、整合到数据库当中,并根据客体的实际需要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图书资源服务信息,避免海量信息给客体选择带来的压力。

(2)信息开发功能:以客体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在地方图书馆数据库当中将各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提供综合性的信息产品,或者将各个信息以专题的方式呈现给服务客体,从而有效满足客体对信息的检索需要。

(3)信息支持功能:信息支持与信息集成、信息开发、资源共享等功能相比较为简单,通常指一般性的咨询参考服务。

(4)资源共享功能:高效整合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各项资源优势,包括项目为校内学科、图书馆文献资源、地方政府政策、地方企业资金等,通过服务主体与服务客体的强强联合,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目的,进而确保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产出处于最优化状态。

(二)整体框架设计

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构建要以客体需求为导向,结合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整体框架,以便为地方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开放化的图书馆社会服务。

对此,地方高校图书馆要明确社会服务地方的各项流程,通过资源建设平台、调研用户需求两大环节的有效衔接,对地方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与精细加工,进而生成具有信息特征的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产品。同时,要通过服务方式的确定与服务团队的组建优化配置各项资源,通过调配人员完成图书馆社会服务合约,从而达到为客体提供服务类产品的目的。最后,将信息类产品与服务类产品加以整合,由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客体提供基于需求的社会服务,与此同时,客体还可以将自己所获得的产品信息反馈给地方高校图书馆,由此搭建以反哺效益为核心的衔接纽带。值得说明的是,在地方高校图书馆地方社会流程体系当中,资源平台的建设是其重中之重,需要地方高校图书馆立足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框架之下,结合客体的实际需求,借助订阅、征集、网络检索等多种手段对信息加以归纳和整理,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之下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在此基础之上,地方高校图书馆要以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城市市民、当地农民、基层图书馆员及当地大学生五大客体的需求为中心,建立集资源共享模式、信息开发模式、合作共建模式、协同创新模式于一身的框架图,充分发挥地方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

(三)运行机制建设

通常来说,运行机制主要是指影响人类社会有规律运动的各项因素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的作用原理和运行方式。现阶段,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是多种机制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结果,其中具体包括四方面的运行机制,即组织决策机制、信息研发机制、利益平衡机制、绩效考评机制。

(1)组织决策机制: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对自身的综合实力保持清醒的认识,明确自身在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构建中所扮演的角色,结合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服务方案,进而为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奠定基础。

(2)信息研发机制:地方高校图书馆要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科学合理、完全完善的信息服务为主要目标,因此,这就需要地方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服务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发挥信息研发机制的作用,严格控制服务产品的产出质量,以便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彰显地方图书馆的社会服务价值。

(3)利益平衡机制:地方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服务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要善于协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规则政策、市场调节等手段,确保两者的权利与义务、成本与收益、效益与公平等方面的关系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进而创造和谐共赢、互惠互利的良性發展局面。

(4)绩效考评机制: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运行过程中的现状加以检验,分析社会服务模式所暴露的问题或者潜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达到促进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中的四大运行机制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其中,组织决策机制是保证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建立的基础,信息研发机制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应用的关键要素,利益平衡机制可以有效协调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中的各种关系,并且通过绩效考评机制检验诊断功能的发挥为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应用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服务模式构建中要以客体需求为切入点,牢牢抓住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为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构建提供的技术支持与资源支持,高效整合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内容及手段,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功能,根据客体的实际需求优化设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整体框架,并且建设与之相承接的运行机制,确保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效应发挥到最大化,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嵇灵,张宇娥.“大科研”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探索——以电子科技大学学科馆员的“情报分析”服务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03):74-77.

猜你喜欢

客体图书馆服务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