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多聆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2019-03-30周葛欣妍
周葛欣妍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72-02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人的身心健康,特别是现在情绪与心理健康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着现代人的健康状况。学生与成人一样有丰富的情绪和心理。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应交给老师去教育,他们往往关注孩子的成绩,殊不知让孩子学会做人比求知更重要,让孩子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让孩子学会创新比学会模仿更重要。
一、关于家庭环境对学生情感与心理的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老师,不可以半途“下岗”。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创造的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徒增“压抑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后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孩子性格孤僻。若再有“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专家指出成年人很多心理缺陷都源于幼儿时期的情绪问题长期得不到正确处理和疏导。成年人心理缺陷多源自幼年不良情绪。当学生在与同龄人或是与成年人交流时,也常常不知如何应对自己的心理冲突。这类冲突矛盾如果长期不能得到疏导,有可能对孩子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的引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尤为重要——没有得到好的引领,孩子成年后往往不能疏导自己的心理情绪。所以,家长应重视对孩子情绪方面的引导,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今后正确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二、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与心理
每个同学的个性不同,外向内向,好动好静,家长不必强求一个文静的孩子变得活泼好动,也不必奢望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文静乖巧。如果用同一标准去要求他们,定使得大多数孩子感到困惑,也会导致校园里千篇一律的单调!许多家长工作繁忙,对于孩子往往是在物质上满足他,而孩子更需要的是在精神上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内心产生的矛盾,这些冲突常会从孩子的生活细节中体现出来。父母可从孩子心理细节入手,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认真地倾听孩子的话,设法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及时干预孩子不良情绪和心理冲突。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并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适当引导,不能只苛求孩子在学业上达到某种好的成绩。要知道自由与平等也是孩子的所需所求,要学会与你的孩子做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强势与弱势,正确引导,探讨好的学习方法,慢慢地引领孩子成长,激发出他们学习的动机,尽可能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三、家长需要学习健康教育课程
家长很少系统学习过促进学生情绪健康与社会能力发展的课程,因而大多数家长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学习成绩,轻心理健康。家长有必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心理学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首先得使自己达到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这样,家长才能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拥有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指导孩子的成长。
一旦遇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家长要会分析孩子的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尊重孩子,避免使孩子产生自卑,逆反的心理。特别是一些后進生,一旦感到自己被家长所嫌弃,就特别容易会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家长要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首位,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分尊重他们,进而再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不能过多的责纠孩子,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孩子,有效疏导,切不可等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才开始后悔!
营造好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家庭成员应内心平和,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着和谐平等民主的沟通方式,尽量让孩子生活在充满关爱、温暖的家庭环境之中。家长要善于发掘孩子身上各种各样的原动力,积极引导他们的兴趣点,启发孩子在学习上正确理解“竞争”,从而挖掘自身的潜能,力争不断超越自我。许多家长对孩子强调竞争多了一点,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正是导致孩子产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优化孩子间的人际关系,积极鼓励孩子们与同学们合作参与黑板报,运动会之类的活动。这同样有助于他们发展良好的个性,融入班集体。
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认可非常重要,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