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2019-03-30毛远湖赵永龙杨元勇董永喜汤磊
毛远湖 赵永龙 杨元勇 董永喜 汤磊
【摘 要】 文章认为《药物化学》教学,一要做好课前的“四个研究”即研究培养目标、研究教材、研究讲授内容的最新进展、研究学生掌握的情况;二要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师角色由“师长”型转变为“益友”型,授课由灌输式转变为互动式,教学手段由单一转变为多元;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药物化学;教学准备;教学方法;学习习惯
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制备原理、理化性质、作用机制、体内代谢、构效关系等内容的学科,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通过对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掌握从事新药研究所需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学生进一步进行药学专业深造和从事药学专业相关工作打好基础。鉴于该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我们需要掌握和运用行之有效的技巧和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教学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足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高质量课的重要保证。教师作为课堂的构建者,在上课前必须构建好课程内容,要讲授什么内容,怎样组织语言,怎样做到逻辑清晰和层次分明,怎样与学生互动等等都需要在课前构建好。那要怎样做好课前准备呢?任课老师须要在课前做好“四个研究”。
1、研究培养目标
同一门课可能對不同专业学生授课,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和目标可能不同。药物化学课程对药学、药品营销、生物技术等专业学生授课,教师在讲授时应该针对其专业课程所需和大纲要求,科学选用教材并侧重讲授不同知识点。[1]例如,针对药学专业学生,需要重点讲解药物的结构改造、构效关系、合成制备方法,以及与靶点的作用规律等知识,以培养药物研发思路和启发创新性思维;而对于药品营销专业学生,可以侧重讲解药物的发展历程、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市场销售情况等,为医药管理和销售储备相关理论知识。
2、研究教材
研究教材要提炼出知识点,抓住关键点,找出重难点,并设置课堂提问。讲授课程不是带着学生通读课本,而是要让学生在听课时能清晰地抓住知识脉络,掌握知识点,并启发思考。例如,吩噻嗪类药物需讲解的内容包括发展历程,构效关系,与受体作用方式,体内代谢,合成方法和稳定性,代表药物氯丙嗪等;重点是氯丙嗪的结构改造及对活性的影响(可设置提问:为什么要改造?不同位点的改造对活性产生什么影响?);难点是酚噻嗪类药物与受体的作用方式,包括“三点相互适应”学说和氯原子对分子构象的影响(可设置提问:吩噻嗪2位引入吸电子基团的作用和意义?);知识点包括氯丙嗪分子结构对理化性质、毒副作用的影响等,如酚噻嗪环中的S和N原子都是良好的电子给予体,因此该结构易氧化,而该类药物在体内受光照影响,会分解生成自由基,进而形成过敏原引发光化毒过敏反应等(可设置提问:怎样增加制剂稳定性?怎样避免光化毒反应?)。[2]
3、研究所讲授内容的最新进展
药物化学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发展滞后于学科的发展,这极易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与实际运用脱节,对于学科前沿进展不甚了解。比如有的药物可能已经退出临床使用,但教科书仍然作为经典案例来分析讲解,而新结构新靶点的药物却未能在教材中更新,或者只是一笔带过。新知识的加入,不仅能让学生紧跟医药发展步伐,掌握新而全的药物知识,还能调动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例如,抗肿瘤药物种类繁多,更新换代迅速,且很多新品种一上市既能立即占领市场,其影响和意义重大,是我们教学的良好素材。
4、研究学生学习及掌握情况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了解和跟踪反馈,比如学生学习自主性是否强,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班风学风是否良好,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授课内容及方式的意见建议等,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反馈信息来设计和改进课堂教学。鉴于普遍学生不愿在课堂发言,课堂参与度低等现象,老师要主动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为提高教学效果扫除一切障碍。
二、改进教学方法
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方法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至高无上的力量。”教师怎样将自己的知识高效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这就需要借助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就好像便利的交通工具,可以让学生既快捷又舒适地到达目的地。[3]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完善“三个转变”来改进教学方法。
1、教师角色由“师长”型转变为“益友”型
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接触,究其原因,是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和隔阂,而这些屏障恰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障碍,因此教师必须主动淡化或消除这一屏障。成为“益友”型教师首先需要多和学生交流,可以通过课题互动,课堂效果回访,访谈交流,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和参加学生活动等方式了解学生,融入学生。进一步的就需要关心和帮助学生,尽己所能为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学习成才。但在学生的交往中切记端正思想,掌握分寸,避免关系庸俗化。[4]
2、授课方式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教学
灌输式教学以老师为课堂主体,老师按照既定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有没有认真听,听懂了多少,掌握了多少,老师难以评价教学效果,也很少去评价。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被动听课,听不懂的不向老师反馈,有质疑的不问,认为人到了就算上课了。另外,受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不愿在课堂上提出疑问和参与互动,而上课能与老师互动的学生,往往学习效果更好,学习成绩也更优。那么怎样让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互动和思考中,让他们在课堂上共同讨论,共同思考呢?这就需要老师精心构思课题内容,比如引入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将课本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讲解等。[5]例如,讲解对乙酰氨基酚时,可以引入儿童误服过量对乙酰氨基酚,应该采取什么治疗方案的案例进行讨论。 [6]
3、教学手段由单一转变为多元
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是指教师讲解+板书+教具,该教学手段适用于推导和演算性质的知识点讲解。其弊端在于生动性和直观性不强,且如果教师讲的内容太多,学生容易产生感官疲劳,从而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如果板书太多,则会占据大量时间,导致讲授内容有限,另外教具所能展示的内容也有限,所以整体效率相对较低。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传递信息方式多,可以将知识点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图表、动画、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其作用在医药学课程教学中尤其明显。[7]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形成互补,从而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另外,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现在已经发展到互联网课题和智能课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应当与时俱进地学习和改进教学手段以增加知识的传授效率并启发学生思考。
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受益者,其学习的习惯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两方面,一是要主动学习,二是要方法得当。
1、引导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大学老师不再像中小学老师一样全程“督导”学生学习,而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尤其重要。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趣味性,一是实用性,而我们的药物化学课程两者兼具。首先,很多经典药物的发现均有其传奇的诞生过程,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药物的诞生过程,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每一个代表药物都具有重要临床使用意义,掌握其使用规则和不良反应等知识,能指导用药实践。另外药物的结构改造变化多端,药物的构效关系神奇巧妙,这些知识都可以激发学生对药物设计和改造的构想,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药物化学课程包含的内容多,涉及学科广,要想学好该门课程,学习方法也非常重要,教师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复习三个环节,培养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
(1)注重课前预习。保守的教育重视复习,进步的教育重视预习。预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课程的框架和脉络,还能让学生发现重点、难点,提出疑问,从而掌握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听课针对性。课前预习不是教师简单的一句“大家回去好好预习下一次课的内容!”,而是必须有明确具体的提纲和安排,并且要在下次课上对学生进行“考核”,否则学生也只会应付了事。例如,对于局部麻醉药的预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局部麻醉药的发展历程,了解其分类及分类依据,了解代表药物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临床使用等知识,并试着通过结构改造总结出构效关系。
(2)增强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传授学生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它包括知识和情感的交流。良好的课堂互动不仅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知识上,还能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起到培养思维和能力的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话题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并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獨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路径和认识,[8]启发学生善于拓展和创新。
(3)及时课后巩固。课后复习是掌握和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及时消化吸收老师讲解的重难点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复习的过程也是“记忆训练”的过程,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经常尝试回忆老师讲授内容,除了能提高记忆能力,还能形成自学的思维能力。老师可以布置相关思考题检验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或者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课后讨论等形式拓展相关知识面。例如,可以让学生对所学代表药物进行归纳,总结出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
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综合的过程,需要加强师生互动,并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就药物化学学科而言,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任课教师勤于课前准备,善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并且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吸收总结教学经验,定能让学生既轻松,又高效地学好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 徐进宜.浅谈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J].药学教育,1998.04.22-23.
[2] 尤启东.药物化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 徐俊玲.浅谈教学方法的重要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4.5.89.
[4] 边藏丽.怎样做一名学生满意的好老师[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31-32.
[5] 李君,丁文斌.高校大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J].亚太教育,2016.31.86.
[6] 宫平.药物化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7] 祁宝辉,何欢,张岩.药物化学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4.180-184.
[8] 李静.浅析如何通过互动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8.97-98.
【作者简介】
毛远湖(1985—)男,四川合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药物化学及药物合成工艺研究.
汤 磊,男,贵州赫章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药物化学教学及药物开发研究.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