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乒乓球课分组教学法的实验探讨

2019-03-30杨佳岭

科学与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实验

摘要:大学阶段因生源来自个省各地区,学生在体能、技能、思想与兴趣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鉴于这一情况,在认识传统乒乓球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紧扣终身体育的发展,对大学乒乓球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探讨,采取按水平分组的教学法,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实践教学效果明显。

关键词:大学乒乓球课;分组教学法;实验

1 问题的提出

为了尊重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选项课教学已被各广泛采用。乒乓球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水平高的“吃不饱”,水平低的“吃不了”的现状,要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优发展,应不断地寻找和完善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的课堂教学模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佳木斯职业学院乒乓球选项的两个班学生(男生),实验班45人,对照班45人。

2.2 研究方法

2.2.1 調查访问法

对佳木斯职业学院2018级大一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与乒乓球技术水平,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2.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期刊学报、文献等。

2.2.3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2.2.4 实验法

对佳木斯职业学院2018级大一学生选项乒乓球的两个班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教学实验,实验班进行分组教学法,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法。

3 实验条件控制

实验时间:20018年9月—20018年12月,两班学生授课总时数为20学时。两班教学课次与测试时间基本同步;两班同器材场地,两班每课的运动量基本相近;两班教学在技术上要求一致;两班同授课教师;同一授课内容;同一内容考核(反手推挡球)。

3.1 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

采取不分组的整体化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常规教学进行。

3.2 实验班进行分组教学

按学生的能力或基础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即把一个大的群体划分成若干个小的教学群体进行教学。

3.2.1分组设计

A组:能熟练运用各种乒乓球技术,自学自练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并在教学课中,对这些学生以练为主,采用重复训练法与变换训练法,综合训练法和竞赛训练法来安排乒乓球技战术的内容。

B组:基本掌握乒乓球技术,但不能熟练运用。素质、技术一般,但对所授内容都能接受。因此教学课中采用完整教学法进行授课,始终将教学大纲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进行学习和练习。

C组:控球能力差,不能完成各种技术。这些学生素质与前两组学生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对完成课中所要求的技术动作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这些学生不能急于求成,应将教材内容分成极小的步骤,一次即能掌握,然后将这些步骤按难易程度,严格顺序加以编排。

3.3 分组教学步骤与手段

第一步是分类组合,第二步是优化组合,第三步是升降结合。分类是基础,优化是重点,升降结合是补充手段。优化组合应在整体教学时间上占三分之二以上的比例。特别注意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所在的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教学阶段变化的规律及教学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3.3.1 分类组合

按照掌握技术的差异进行组合,这次组合在开课第一周摸底测验和对学生基本情况与乒乓球技术水平进行调查访问所得到的信息对该班选项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人数按实际情况而定,但技术类型,基础水平必须相近。测验后,根据摸底和反馈信息的实际情况将所有人员编入各组进行教学即可。

3.3.2 优化组合

在分类组合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教学过程后而进行一次较大的调整,是分组教学法中的第二步。分类组合过一段时间后,各组内部受运动技能发展规律的制约,出现了较大技术分化。这种技术上的分化随着教学进度不断发展扩大,各组内部又出现好,中,差三个层次。将所有掌握技术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集中组合为第1小组,其他水平依次为2、3小组,组合中应注意尽可能地缩小群体中的差异,更好地体现优化组合的优越性,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随机抽取人数相等的两个班,按照优、良、中、差在实验前进行测验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是相对等值的,是可比的同质样本(见表1)。

通过教学实验,得出综合评定成绩。对考核成绩进行T检验。两班优秀率对比:实验班比对照班高出11%。及格率:实验班比对照班高出10%。不及格率:实验班为2%,对照班为1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计算出T值为2.71,查T值表,得出P<0.05(显著性差异),可见分组教学效果显著(见表2)。

三个月的乒乓球教学实践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表明,分组教学法,不仅切实可行,而且颇有成效(见表2)。乒乓球进行分组教学克服了过去因差别不分,教学中进行有难度的练习时,技术差的同学失误多,中断练习时间长,从而影响课的密度和运动量的现象;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乒乓球课分组教学实验,证实在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便于因材施教,较好地解决了乒乓球教学中的“技术好的吃不饱,技术差的吃不了”的现象,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分组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那种不分差别的较为单一且不重实际的教学观念和模式,这种教学法是符合学生固有的认识规律,是今后教学方法改革深化的一种尝试。

4.2 建议

4.2.1 分组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和锻炼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4.2.2 教师备课时应根据不同组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在实施分组教学时,教师无论是“辅优”还是“补差”,要注意情感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要建立起成功的信念,对于差生要给予更多的“偏爱”。

参考文献

[1]. 苏健.谈乒乓球中的推挡教学[J].体育教师杂志社,1998.17(4):26-28.

[2]丛声平.体育统计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4-121.

[3]黄龙.高一年级乒乓球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体育科研,1998,19(2):47-49.

[4]张斌. 乒乓球教学研究.体育教学[J],1985.16(2):25-27

作者简介:姓名:杨佳岭 男 出生年月 1986年4月 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专业:体育教育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实验
有趣的太空实验
磁悬浮实验
色彩实验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反泡泡小实验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
化学实验
最酷的太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