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气象保障军民融合发展探讨
2019-03-30陈俊峰王国胜
陈俊峰 王国胜
摘要:加快推进军事气象保障军民融合发展,是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军事气象保障融合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军事气象保障军民融合发展路径举措。
关键词:军事气象保障;军民融合发展
军事气象保障,是指为军队遂行作战、训练和其它任务提供所需的气象信息和相应措施的专业活动。随着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军事气象保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军事气象保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更快地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求,必须加快推进军事气象保障军民融合发展,形成军民一体化军事气象保障新局面。
一、军事气象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现状
十九大以来,军民融合战略得到深入推进和加快落实,军地气象有关部门已经建立了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完成了顶层设计,实施了一批重点示范工程,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是,必须看到,军事气象保障中,军民一体化的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些矛盾问题仍需解决。
一是军事气象保障军民融合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机制壁垒需要突破。军队内部由于军队体制编制改革调整,各军兵种之间联合气象保障模式尚需磨合,各级地方气象部门在军事气象保障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权力责任、参与方式等界定上还不具体明确,在设施共建、数据共享、人才共用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算清经济账和政治账、如何打破利益壁垒实现双赢格局仍然有待探索。
二是军事气象保障军民融合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平衡需要调整。一些重大项目作为示范性项目得到高度聚焦,运行顺畅,而部队基层气象保障需求还没有得到足够关注,一些地区重视军民融合发展,积极主动协调参与,为部队解决军事气象保障方面的实际需求,军民融合发展取得实效;有的地区由于各种原因缺乏主动性,军地各成体系,缺少沟通协调,军民融合发展比较缓慢。在具体的军事气象保障中,以具体任务为牵引的临时协作机制比较多,而缺乏军地合作保障的长效机制。
三是军事气象保障军民融合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认识误区需要澄清。一个是无用论,军队内有些人认为军事气象保障就是军队气象部门的事,现在的保障手段保障技术已经够用,没有必要让地方参与,有的甚至以保密安全、战争危险等为理由反对地方人员参与重大任务气象保障。地方也有些人认为对军事气象保障需求不了解,参与军事气象保障起不了什么作用。另一个是吃亏论,军地合作当中,总会有一些表面利益冲突,总有一部分部门和个人本位主义至上,过多考虑本部门和个人利益,不考虑国家和军队整体利益;只顾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利益,认为自己吃亏,动辄以核心专利、敏感信息等漫天要价,给合作双方带来困扰,一些项目在讨价还价当中拖延甚至夭折。
二、军事气象保障军民融合发展举措
军事气象保障军民融合发展需要軍地双方共同努力,消除认识误区,突破各种壁垒,全面推进,深入发展,合作共赢。
第一,因势利导,结合新的军事编制体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军民融合机制。十九大以来,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各种政策密集出台,军地有关气象部门要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打破利益藩篱,消除体制壁垒,在国家军队现有机制下由上而下推动建设省域战区级和军队特定驻地层级的保障协调机制,明确军地各级主管职责,做到组织健全、责权明晰,运转经常。军队和地方内部也要同时建立健全各自的军民融合机制,形成横向和纵向交织的全方位多层次军事气象保障格局。
第二,借助科技力量,推动军事气象保障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要全面掌握军事气象保障现有能力和需求,从人才、装备、设施等各个方面充分调研,采集原始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精准分析,形成各类报告产品,作为重要的决策辅助。地方气象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生产企业要成为军队气象保障人才的培养基地,地方气象建设布局要考虑军事需求,地方先进的气象观探测设备和数值预报模式等科技成果需加速引进转化,为军事气象保障提供科技支撑。军地气象科研部门要大力协作,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高新技术在军事气象保障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保障效益和保障质量。
第三,强化理论研究,建立军事气象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理论体系。军地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应该紧密联系军民融合发展实际,深入一线广泛调研,不断发现新问题、新矛盾,寻找新方法、新思路,总结归纳建设经验、发展规律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要深入研究国际最新军事理论,结合国情、军情、民情吸收借鉴、创新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气象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理论体系,引领军民融合发展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不断走向世界前列。
第四,抓好末端落实,确保顶层设计落到实处。要推广示范性项目好的经验做法,按照顶层设计要求,细化方案,层层推进。要注重基础性工程设施建设,结合军事需求尽快完善观探测网点布局,加快气象信息互联互通、气象资料共享共研、气象预警联网联发;各级常态化沟通协调,具体项目专人负责,问题矛盾及时解决。军地双方建立联合演训机制,制定行之有效的联合气象应急保障方案,经常进行实地实兵联合气象保障演练,构建起强大的气象保障支援体系。
作者简介:陈俊峰(1975年—),男,河北景县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军事气象保障
(作者单位:1. 66350部队;2 朱日和气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