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19-03-29陈丽
陈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上,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大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大学生价值观培养中融入传统文化,重新审视和挖掘我国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和载体,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醒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引导他们树立文化自信,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品格修养,还能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接受程度。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升华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在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丰硕的精神资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盛的营养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优秀传统文化中精炼提取出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標,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仁、义、礼、智、信”的推崇,充分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又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两者的互相促进和互相补充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与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二、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紧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任务需要践行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智力支撑”,这关乎民族与国家未来成长。面对复杂多元的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挑战,要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和本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高校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厘定方向、制定规则。
为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分阶段有序推进,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开放学习外国文明的同时,要坚持批判的态度,避免西方的文化陷阱。引导学生时刻关注时代的发展变化,在学习和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依据实际情况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创新和融入新内容、新思想和新理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新宣传教育载体,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需依托网络新媒体平台,将我国的优秀古典文籍制作成微信,或者制作成电子书上传到云端、APP中,吸引更多同学进行阅读和下载,提高大学生使用手机阅读的整体数量和质量。注重把传统文化打造成大学生喜欢的流行文化,让大学生在消遣娱乐时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高校需优化网络传播内容,营造正确的传统文化舆论氛围,引导学生抵制一些不良的网络恶搞现象,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让大学生在一个优质的网络文化和氛围中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帮助。
(三)注重文化环境熏陶,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品牌,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自觉
高校需依托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传递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使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渊源,提升文化认同感。定期举办文化类学术研讨活动,通过学术讲座、传统文化讲堂、学习竞赛等形式,拓宽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组织的独特优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在党和国家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组织师生举行庆祝和纪念活动,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校园文化品牌,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塑造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典。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主题班会、传统节日论坛、传统文化展演等活动,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学生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
(四)发挥实践育人作用,促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有针对性的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在实践和服务中亲身体验,获得真知,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积极组织一系列的专题调研活动,如文化遗产地考察、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民俗文化调研等,使学生在调查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民族精神,提高自身素质,从而积极、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