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近期财务管理若干理论观点探讨

2019-03-29余晨

商情 2019年8期
关键词:计划经济

余晨

【摘要】当前,对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认知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若要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实际工作,必须创新财务理论。本文对中国近年来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观点和其主要贡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财务管理理论 计划经济 财务理论

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财务理论整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财务管理理论、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财务管理理论、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财务管理理论。近些年以来,中国的财务理论研究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很好的借鉴了西方先进财务理论,出现了许多财务理论著作,财务理论的创新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方向,出现了许多新的观点。

一、企业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认知

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人们对企业对财务管理目标的一般认知,这种观点认为利润越多,企业获取到的财富也越多,与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越接近。然而,这种观点太过于强调利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存在着三个问题:第一,没有对获取利润的风险进行考虑:第二,没有对投入成本和获取到的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考虑;第三,没有对获取利润所用时间进行考虑。

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获取财富的有效途径。企业的总目标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运营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财富,企业的价值在于其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报酬,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当是“股东财富价值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这种观点不但可以反映利益与资本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反映受风险影响的大小。

二、财务管理理论体系问题

自1990年以来,中国的某些财务学者开始对财务管理理论结构进行系统性的研究。通常来讲,基本理论与应用理论是财务管理理论所包含的两个主要部分。从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角度出发,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评价理论、机制理论、责任理论、效率理论、价值理论、目标理论、主体理论、本质理论;(2)程序与方法理论、要素理论、目标理论、假设理论、本质理论;(3)假设理论、职能理论、对象理论、本金理论;(4)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内容。

从财务理论的研究起点出发,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产权结构论;(2)环境起点论;(3)目标起点论;(4)假设起点论;(5)本质起点论(包括本金起点论、资本起点论)。

当前,有许多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论著,但是,在认知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没有完成比较完善的体系。

三、资本经营、货币经营与商品经营问题

自1990以来,我国某些财务专家根据当时企业的经营情况提出资本经营、货币经营与商品经营应是企业经营所包含的内容。资本经营指的是资本拥有者或其代理机构以资本保值增值为主要目的,通过资产的优化配置、重组与流动,综合经营企业资本,以便于迅速的集聚成本。分立、租赁、委托经营、债权转股权、转让出售、参股联合、无偿划拨、兼并收购是资本经营的主要方式。资本经营与商品经营是经营者理财的重点,财务经理主要完成货币经营,企业经营运作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经营,商品经营同时也是资本经营、货币经营的基础,衡量资本经营与商品经营的尺度是货币经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以后,会采取资本经营的战略措施,是当代企业有效的运作方式,然而,资本经营同时也存在着比较大风险,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條件才能够成功实施,因此,必须认真对待风险。

四、财务经理财务、经营者财务与所有者财务问题

干胜道于1995年第一次提出所有者财务问题,与此同时,也提出了经营者财务的概念,随后,出版了相关的著作。汤谷良于1997年对该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经营者财务由总经理、董事长执行,目标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注重于财务协调与财务决策,经营者可独立进行财务活动,财务经理财务由财务经理、财务主管人员执行,其目标为增加现金性收益,注重控制与计划日常财务,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对资金的管理上,放在统筹、投资等方面的精力比较少。

五、国家财务与宏观财务问题

黄菊波于1983年提出应当把经营核算与财务管理提升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角度去分析,其观点是国家应当合理的控制与调节企业财务,其观点对后来的宏观财务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敬辉于1994年提出宏观财务管理属于宏观的调控行为,以国家财政部门作为主体,控制与协调企业的财务活动,财务活动是其主要对象,也就是企业资金运作的过程与其体现的财务关系,在1950年国家提出的国民经济核算就具备宏观调控的性质,国家财政部门在管理企业财务的时候通常不会直接作用于企业,而是间接作用于企业,利用政策法规对企业进行约束,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能够公平竞争。

六、财务管理目标问题

自1990年以来,出现了许多财务管理目标的著作,是继财务本质以后又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1)股东财富最大化(股票价格)最大化;(2)企业价值最大化,这种观点在当代仍然占据主要地位;(3)权益资本利润最大化;(4)利润最大化;(5)经济效益最大化。在9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新观点:张兆国于1999年提出物质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地位已经有所下降,知识资本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企业不再只属于股东,而是属于有关的利益主体,例如员工、顾客、经营人员、债权者;李心合于2000年提出不一样的利益相关人员有着不一样的企业财务利益需求,企业需要兼顾与均衡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需求。

七、结束语

财务管理学建立的时间并不长,若要使其完善仍然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然而,中国的财务理论建设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开端,已经具有优秀的财务专家学者,只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就可以让中国财务管理学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计划经济
习近平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的财产哲学基础
China
浅析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加深理解我国经济体制及其发展进程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技术和价值比较
供电企业服务营销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