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安徒生童话的死亡主题

2019-03-29陈江敏

牡丹 2019年6期
关键词:安徒生肉体童话

在安徒生创作的160篇童话中,以死亡为主题的童话将近40篇。透过他的童话,人们不难发现安徒生本人对死亡的直视和思索。在童话中,“死亡”不仅仅代表肉体的枯朽和生命的终结,他多次强调人类固然难逃死亡,但是也赞扬与死抗衡和向死而生的巨大勇气。他认为尽管肉体的消亡是不可逃避的,但是通过直面死亡与对永恒灵魂的追求,歌颂了人类所特有的勇气与美德。

一、童年经历与死亡主题的联系

安徒生的父亲是一名朴实的鞋匠,在安徒生出生前,他用停放棺木的木材改装成了后来家中的床架。据安徒生后来回忆,他仍能清晰地记得缠在床架上的黑纱。父亲在生前曾在冬天指着窗户上的一团类似人的胳膊形状的冰花,开玩笑说:“冰姑娘来接我了。”不料竟然一语成谶,一年后他在同样的寒冬病逝。那年安徒生11岁,从父亲病重到离世的全程他都在父亲身边,甚至应巫师的指示在父亲弥留之际,他独自夜晚外出寻找父亲的鬼魂。安徒生的母亲也告诉他,是“冰姑娘”带走了他的父亲。

由于安徒生尚不能意识到死亡的意义时,就过于年幼便近距离接触亲人的死亡,他对死亡既好奇又恐惧。他愿意直视死亡,尽管对死亡带有恐惧,但是他没有逃避。他在自传《我的童话人生》里,在14岁时有一次瞬间想尝试坠入水潭自杀的想法,很快这个念头就被恐惧覆盖了。这段经历在自传中的细节和心理描写都十分详细,让读者既能感受到他写作时清醒冷静的思维又能得知童年的经历在他不知不觉中成为他潜意识中的一部分。安徒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年纪,不能完全理解死亡的含义也缺乏成人对死亡的抗拒,他近距离目睹亲人死亡,这种体验自然地而又过早在他的脑海中扎根了。

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关于死亡的过程,有明确“被死神带走生命”的描写且多次出现,其中就有死神“冰姑娘”,力量强大得能够一个吻就能置人于死地。水这一意象在以死亡为主题的童话中多次出现,在《踩面包的姑娘》中,主人公直接处在地上的一滩水被“拽入”地下夺走了生命;《安妮·莉丝贝特》中的安妮精神上恐惧与在海中被溺死的亲生孩子,接着重病死去;《风所讲的关于瓦尔德玛·多伊和他的女儿们的事》中的品性最好的女儿从桅杆上被风吹落海中溺死等。除了直接溺水而亡,还有诸如在河边死亡、在水中差点溺亡的情节。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幼年期间对环境中的人、事或物的体验,多半影响成长后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童年经历对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影响巨大,而构建了具体剥夺生命的具象使者和蕴含死亡元素的意象有直接的关联。

二、对死亡题材的直视和提取

安徒生的一声都在旅行,拜访了多位欧洲各国文艺界名人,也积累了许多写作素材。他在五十的时候发表的自传《我的童话人生》、旅行记录《诗人的集市》都有多次记录旅途中关于死亡的见闻,对此他有意进行记录。例如,1845年在意大利的旅行中,圣诞前夕见到了一名只有五岁左右在街头卖火柴的女孩,旁边还有背着瘦弱婴儿的贫苦妇女。以这名小女孩为原型,他在1846年便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1841年5月7日,在穿越黑海与多瑙河之间的大草原途中,安徒生在海滩上首先发现的是一只死去的鹳鸟,“伸出一边翅膀,弯着脖子”,鹳是多次出现在他童话中的意象,当时他有一个迷信的想法,认为“经历艰险渡过了这片海域,也许我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了”。然而,到了当天黄昏,当安徒生第二次经过沙滩上死去的鹳鸟,他看见在鹳鸟旁多了另一具死去的动物尸体,一只狮子狗,他当下便联想到了一出关于两位小动物的海上或空中浪漫史。鹳鸟成为他童话中一种包涵死亡元素的意象。

这类取材还包含以死亡为题材的歌谣、沿途国家的局部战争、奴隶贩卖、贫民窟的求生困境。这类素材在他的自传和旅行记录中多次具有详细的时间与地点的记录。基于诸多素材,从1846年开始,他宣布自己的童话为“新童话”,因为从这个时期他的创作开始减少绮丽奇幻的想象成分,而产生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她不中用》《古物》等以死亡为主题,表达对现实社会底层群众的关怀的作品。

三、直面死亡,追求永恒灵魂

童年近距离接触死亡的经历,以及后来在生活中对死亡现象的直视,使安徒生对于死亡的思考构成了许多以死亡为主题的童话。他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在《搬迁日》里将死亡的日子比喻成“搬迁日”,也就是说,无论早晚都难以预料;《冰姑娘》中男主人公鲁迪幼年逃过了死神冰姑娘的吻,尽管随后一直历尽艰辛却不惧死神与命运抗争;在《在终极的那一天》,安徒生表示人类应该正视死亡的那一天,因为人的精神是不会随肉身腐朽的,人类的灵魂是精神的凝聚,具有比其他生物更高的价值。

安徒生认为,不灭的“灵魂”是人类专属的,是其他生物都不能拥有的特质。因为有灵魂,人类的生命意义不仅仅只依附于肉体而存在,在安徒生的童话中,人们死后的灵魂仍然能够保持和生前的肉体同样的形态,只是这个形态是其他尚在人间的人肉眼不可见的。灵魂的去处或被带往天国,或因生前的罪行被引向地狱。

但是,除了人类以外,其他的超自然生灵、动植物不具有和人类相同的灵魂。它们或许有比人类更长久的肉体的寿命,但是随着肉身的枯朽,也许就会不复存在。超自然生灵和动植物要想获得灵魂就要从人类那里“分得一杯羹”,即获得人类的认可和喜爱,让人类在不知不觉中分享一部分灵魂,换句话说,需要在人类生前获得他们精神的力量。即使能够获得人类分享的一部分灵魂,也不意味着灵魂的形态就和人类一样,以《小人鱼》为例,在小人鱼死后,她的灵魂和其他生灵一样是“无数透明的、美丽的生物”“没有翅膀,只是凭它们轻飘的形体在空中浮动”。由此可見,尽管没有随肉身的枯朽而完全毁灭,但也不能像人的灵魂一样,要想让灵魂像人类的一样,就必须多做好事。

而对不灭灵魂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安徒生性格中不断进取、迎难而上的人生态度。类似《小人鱼》等篇目中,死亡的一刻往往是将故事推向高潮的一幕,肉体的枯朽和灵魂的诞生是通过死亡转折完成的,主人公肉体虽死但是因为坚韧、善良的精神促成了死后灵魂的不灭。

四、结语

安徒生所创作的以死亡为主题的童话,包含着他童年接触死亡的潜意识成分,同时也建立在他多年游历的见闻之上。其中具有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显示出他对现实社会底层群众的同情和关注,在理性面对肉体必定消亡的事实基础上,通过具象的灵魂表达了他对人类精神不朽的观点。尽管安徒生一生过早接触与亲人别离的悲剧,却在他的创作中体现出独特的精神力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作者简介:陈江敏(1994-),女,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猜你喜欢

安徒生肉体童话
安徒生的世界
珍妮·萨维尔
生 活
跳高者
童话镇
时光浸染安徒生(外四首)
午夜童话镇
从肉体之欢到灵魂之爱——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的三大里程碑
《肉体的记忆》中“桥”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