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傣家菜:原生态的野趣意味

2019-03-29

齐鲁周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傣家滇南野趣

不用出国,有个地方就能吃到纯正劲爆的东南亚味道,那就是滇南傣族聚居区。澜沧江从景洪一路向南流到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流成湄公河,也流出了一衣带水的味道。那儿既有剁生撒撇这样的黑暗料理,也有泡鲁达、睡印椰这类小清新甜品。竹筒饭、蕉叶包烧,在过去或许是刚需的天然炊具和食器,放到现在,则带有一种原生态的野趣意味。

傣味,是充满野生力量,由花草树木、山川雨林一起参与創造的美味。

“酸得过瘾”与硬核“花料理”

热带人爱重酸,大概是可以提神醒脑之故。傣家菜最大的特点是“酸得过瘾”,跟我们习惯的陈醋酸不同,根本不会拐弯抹角,而是直冲你的胃袋和鼻尖。

云南民间的腌酸笋都会经过长期发酵,有时长达半年到一年,酸中带臭。酸笋鸡已然成为滇南菜中的头牌,其实酸笋在当地真是极其平民的百搭小菜,不管煮鱼烧鸡吃米线都可以配,甚至直接“舂”(把东西放在石臼里捣)起来当小吃。

滇南一带属于热带,棕榈树、芭蕉树的生长更普遍,傣族人就充分利用起来大自然的馈赠,把“芭蕉”和“棕树”都吃出了十八般花样。

芭蕉即我们俗称的香蕉,除果实之外,能吃的部位可多了,茎秆里的嫩芭蕉芯,水中漂洗后,可以拿来和酸菜四季豆一起炖。芭蕉花呢,既可以素炒,也可以加肉末炒,或火烧后蘸酱吃,或加盐去涩后做成汤。

棕树芯在泰国咖喱菜肴里也常常出现,削好后看起来像茭白,味道却更接近笋,清甜而毫无涩味。棕苞是棕榈树的花苞,德宏、保山随便一家小馆子里,都能见到“棕苞炒肉”这一道快手菜。只有肉片还不够,还得加入腌酸菜、胡萝卜丝或番茄,金黄色的花蕊,既带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又包含了清苦淡雅的后味。

比起茉莉花煎蛋、苦刺花炒蛋、酥炸南瓜花等大众鲜花菜,芭蕉花和棕苞花才是真正的硬核“花料理”,它们不是香气的点缀,也不做别人的配角,用扎扎实实的口感取胜。

一种形而上的饮食哲学

“牛撒撇”可谓傣家菜中真正的重磅炸弹。光听名字可能无法想象出究竟是何方神圣,撒撇是道历史悠久的工夫菜,最早在唐代就有记录,它由冷牛肉、凉米线和蘸水组成,然而吃撒撇,主菜并不稀奇,重要的是蘸水。

简而言之,撒撇是以牛苦肠汁为蘸料的食物,细分下去还有生撒、熟撒、鱼撒、柠檬撒等等,但都脱离不了牛苦肠汁。最正宗的吃法,是用生牛肉蘸牛苦肠汁的“生苦撒”。

傣族人对于吃的探索充满想象力,而且不走寻常路。他们不喜平淡,偏爱怪味,连好好的炸洋芋,都要拌上鱼腥草和薄荷才行。尤其对苦味情有独钟,野果野花野菜,其实都带有天然苦涩。

就像广东人爱吃凉瓜(苦瓜)菜肴一样,苦菜被认为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热带生活尤其重要,饭后来个苦菜汤,就是雷打不动的规矩。苦凉菜、刺五加、苦藤叶、苦刺花,凉拌一下、清炒一下,就上桌了,不仅微苦,还有怪怪的药味。

你可以说,苦是一种形而上的饮食哲学,但苦也是回味无穷的终极舌尖体验。最关键的是,苦和酸、辣一起,组成了傣家菜“足够过瘾”的成功秘诀。

猜你喜欢

傣家滇南野趣
长城野趣
傣家跟着流水走
国家在场:从清代滇南盐官营看国家边疆治理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A New Species of Trimeresurus Lacépède,1804 (Squamata:Viperidae) from Southwestern China,Vietnam,Thailand and Myanmar
五树六花荫傣家
夏日荷景
小康路上新傣家
夏日野趣
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