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主持的现场氛围营造

2019-03-29石竹青吴英春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直觉氛围新媒体时代

石竹青 吴英春

摘  要  新媒体时代结束了电视传媒的强势,电视如何有效赢得受众的问题突出出来。其中一个重要的求解途径也是电视所拥有的技术与人才的优势途径,便是营造节目现场氛围。氛围具有非语言性,它营造与接受于直觉之中。氛围的直觉性并非仅仅是感情情绪性的,它更是经验与感觉的综合,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氛围直觉的这种性质对电视主持人提出了集经验与感觉、感性与理性为一体的直觉运作要求。节目氛围具有笼罩性、流动性、感召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着它对于受众的综合性接受影响,发挥着其他媒体难以求得的作用。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主持;氛围;直觉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2-0106-02

繁荣发展的新媒体时代结束了电视传媒独尊的一统天下,数字时代的到来使电视主持获得了艺术救赎的名片身份,如果主持人不能使栏目有效地唤起受众关注,那么电视就没有了受众。电视主持艺术因此成为电视传播中的显学。而对于电视主持艺术而言,难于把握,又极具接受有效性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场氛围的艺术直觉问题。因为显然,氛围与直觉都因其有些扑朔迷离的性质而成为研究难题。氛围见于场面景物却又不在场面景物之中,它没有具体形态,却对人产生一定的情绪作用。这种情绪作用可以借助氛围相互传染,形成情绪通感,甚至,很多场合的氛围能够唤起强烈的情绪活动,如愤怒、激昂、狂喜、悲恸。很多暴乱的群体性社会事件,都与氛围有关。即便是在通常情况下,氛围也是唤起群体性情绪情感活动的重要条件。这个问题是在主持中不大容易讲清楚,但又很重要的问题。

1  氛围性艺术直觉

所有电视节目都有它特定的氛围;所有节目的展开,都是在特定氛围中的展开。氛围所唤起的感受,朦胧而微妙,但又极容易产生特定的情绪情感效果,使人不由自主地置身其中。对这种情况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从鉴赏力的角度说过:“鉴赏力和理解力的差别在于鉴赏力是由一些混乱的感觉组成的,对于这些混乱的感觉我们不能充分说明道理,它(鉴赏力)和本能很近似。”①那么,主持人怎样才能把握有如此特点的节目氛围呢?不能靠语言,因为氛围是非语言的东西,讲不出来,他靠的是艺术直觉。

1)节目氛围的意蕴。节目氛围,概括地说,就是节目的各种感性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情绪情感唤起与焕发力量的形式总体性。节目氛围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是一种艺术上的综合效果或叫综合感应。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比兴手法,其实就是制造抒情氛围的手法。比兴手法的要点是取譬连类,通过能唤起某种情感的景物,使读诗者进入所需要的情感状态,如“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用流逝的长江水和满山飘落的黄叶,唤起悲秋之情。其中的奥妙就是不同景物与不同情感有某种对应关系。这个奥妙用在节目氛围上,就是不同的色彩、灯光、音效、节奏等,都可以对应不同的情感,如蓝光神秘,黄光柔和,红光热烈,这种对应关系都是直觉性的,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就可以通过直觉营造氛围。

2)氛围性艺术直觉。氛围性艺术直觉是靠主持人通过自己对于节目主旨及内容的理解,而形成的对于节目各个感性知觉方面的敏感性,如环境对于节目内容的关系知觉,主持人行为的自我意识与节目内容的关系知觉,以及主持现场各种光色、音色、节奏、道具等,与某种情感的对应关系知觉等。这里有非经验的生理对应性,也有经验的对应性。

2  节目氛围特征

1)笼罩性。笼罩性指的是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置身其中的感受,这是一种被包围而又难以超脱出去的感受。它类似于中国古人所说的“境”,《文镜秘府论》中说,“夫置意作诗,即须凝心,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深穿其境。”②因此,这是一种击心穿境的感受。笼罩的效果很奇特,沐浴其中又融和其中,因为不知不觉,所以毫不防范地把自己在笼罩中敞开,这就是入境,心入其中。

2)流动性。从情感心理学讲,人处于什么情感,什么情绪,是由神经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决定的。兴奋时,神经处于兴奋区域激活状态,和兴奋无关的东西会被压抑。但是,这种压抑与激活有一个时间限制,超越时间限制,神经就疲劳了,要想使神经不至于老处在一个状态下,就要不断变换兴奋焦点和兴奋程度。对此,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曾引用胡塞尔的话进行了现象学的解释:“实显的当下必然是,而且始终是某种即时的东西,一种不断更新的质料的特存着的形式。”③这是说,起于瞬间的流动性,其实是一种因延续而持存的形式,它起于某一端点,但又在延续的变化中持存。

3)感召性。感召性是说,氛围能普遍有效地感动人,使人投入到特定的情绪状态之中。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于接受对象的邀请,而不是虚伪地诱导受众参与进来的弄虚作假的表演。对此,雅克·德里达曾说过一段意味深长但又富于经验依据的话:“应该承认,表達与表述之间的区别最终托付于‘内在生活的十分概括的描述;在这种内在生活中,不会有表述,因为没有交流;也不会有交流,因为没有‘第二个我。”④这是说,感召性来于面对自我的真诚,当人感动的时候,他不会很精彩地描绘自己的感动,因为他不需要向自己描述;他也不会想到交流,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就是面对自我,不需要交流。正是自己对自己的真诚表现,才能营造出富于感召力的氛围。

3  艺术氛围的直觉感受

既然氛围对主持这么重要,它又是怎么被感受的呢?

1)它是通过视听实现的。视听是感觉,但视听感觉对于已有视听感觉经验的人来说,却是经验在发挥作用。对此,梅洛·庞蒂曾表述说:“感觉,只是从表面上看是直接的,而其实是中枢神经系统组合而成的心理感受。”⑤对这种由声音唤起情绪,进而感动人心的道理,《吕氏春秋》有过贴切的表述:“凡音者生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于音,音成于外而化于内。”氛围,就是由感官到心灵再由心灵到感官交互作用而生成的。

2)艺术氛围必须是见于受众视听的情绪情感状况,也就是氛围状况。氛围效果的产生,不在于受众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而在于他们感受到了什么,进入了怎样的情绪情感状况之中。氛围的弥漫性与感染性,会使受众进入群体性的情绪状态,按主持人的需要做出情绪情感的反响。

3)受众对于氛围的反应情况,即受众的氛围反应,是否是节目需要的氛围反应。这里有预期的问题,也有预测与预设的问题,这既是经验性的,又是现场的直觉体验性的。观众接受一种氛围,和节目制作者的初衷,常常会不一致。主持人要特别掌握受众由没有这种情绪状态,到进入情绪高潮的氛围要求。

4  电视节目艺术氛围的直觉营造

电视节目艺术氛围的营造,离不开节目现场的环境条件,是现场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直觉有很多说法,生理的、心理的、经验的、理智的。王一川在研究柏格森的绵延说时,从绵延与理智对立的角度,对直觉作以阐释,他抓住直觉的穿透性、单纯性与瞬间永恒性这三个要点,说:“直觉似乎如一双巨手,把篮子猛地揭开,沉沦此在中的人们得以在难得的瞬间,向那平素未知的神秘瞬间投去匆匆一瞥,尽管那盖子马上又要关上,尽管人们立刻又会从体验的高峰跌回此在的理智平地,但这毕竟是令人心醉的瞬间,因为生命居然还可能在此时被发现,被享受。”⑥王一川强调的是直觉的理智穿透性和现场直接性,以及面对自我生命的愉悦性。主持的水平,体现在如何借助和运用条件来营造现场氛围,从而唤起受众的直觉。

主持人在节目主持中,表情、动作、声音以及现场条件的综合运用,集中到一点,就是营造现场氛围。但须予注意的是,现场氛围是服务于节目内容及节目的接受效果的,这是根本,否则,这些运用便成为卖弄,成为花拳绣腿。

注释

①见卡西尔:《威廉·莱布尼茨的科学原则系统》,朱光潛译,《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5页。

②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论文意》。

③[法]雅克·德里达:《声音与现象》,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79页。

④[法]雅克·德里达:《声音与现象》,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78页。

⑤[法]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7-29页。

⑥王一川:《意义的瞬间生成》,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23页。

参考文献

[1]李静.融入轻松和谐的氛围——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要有四个意识[J].新闻世界,2014(10).

[2]丛育敏.构建谈话“场”——从心理学角度谈电视谈话节目的氛围营造[J].当代电视,2013(6):67-68.

猜你喜欢

直觉氛围新媒体时代
巧用“直觉”解数学题
你的直觉靠谱么?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浅探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昆虫料理,你敢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