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未来
2019-03-29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设计帮助人类从物质、社会、精神生活的角度,整合知识、运用智慧、实现跨界,是服务生产、生活为目的的创新思维方式,是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设计为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供了必要条件,如何看待设计,如何发展设计,既是设计发展的方法论问题,更是设计发展的价值观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创新设计发展所强调的根本价值,其核心就在于塑造一种以设计和美好生活的关系为前提的、健康的方法论和价值观。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设计一直在探求如何转换创新能力,发挥设计的社会和文化建设功能,与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达成共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创新设计站在推动社会发展最前沿,与趣味、情感、生活风格休戚相关,构成了美好生活的内涵。设计为人民服务,也是置身于大众日常生活中为中华腾飞的梦想服务。
随着时代的变迁,Al、物联网、大数据、3D打印等新技术即将终结传统意义的生产制造,重新定义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将发生颠覆式变化。不管制造业接不接受,这是大势所趋,浩浩荡荡不可逆。我们所思考的设计发展都将遵循这一主流趋势,而新生活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围绕“创新”展开。设计必将围绕这一用户核心利益,并由此设计“新物种”融合新的服务模式将帮助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为人民创造全新、适度、美好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设计无形之中具备了诗学光辉,兼具文化和审美的感性意义,并在科技中孕育着强大的创新驱动力。
在任何时代中,人们的价值观都受制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影响,并不断地发生变化。设计所定义的价值观成为驱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也引领了生活方式的未来趋势与发展方向。当下,设计作为连接大众生活与社会需求的重要渠道,整合艺术、科技、文化、审美等组成人类生活的有机整体,探索未来人类生活的众多可能性。为此,国际上许多的设计院校在关注并研究设计如何探索‘人类”,更多的案例中可以看到设计关乎“未来”,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已融合到经济环境中,反思性设计也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不断拓展……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人才的培育尤为重要。我们已经无法厘清设计的边界,设计师的角色也越来越向社会变革的推动者转化。有资料显示,当下设计教育的鸿沟,在于设计师如何在课堂之外获取数据、商业和领导力技能。如何构建“设计师知识获取的生态教学系统”成为呼之欲出的课题,也意味着仅仅依靠大学教育无法培育出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设计人才。为此,中美术学院、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同济大学等设计院校都积极做了创新设计教育的探索,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设计教育模式。然而,在我国,发展设计教育需要思考并为之奋斗的远不止于这些,传统与现代交融,个性化与多元化并存,在设计教育上社会各方力量如何达成共识,充分释放潜力,培育更具创造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才是当务之急。
“未来已来”,未来是全球化视野下的“未来”,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从基础创新体系建设到顶层战略都面臨时代发展的新机遇,设计未来,为未来设计,设计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