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企技改升级 用工仍是焦点
2019-03-29徐盼盼
面对用工难题,升级改造和效率提升将是纺企的重要出路。
历年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及多个分行业协会都会展开较大范围的行业调研,通过深入一线的走访,切实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改造、新旧动能转换以及发展预期和规划等方面情况。今年一季度,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展开了包括安徽、河北、广东等地的调研,多个地区较为集中地反映了用工情况,并期待通过技改提升企业竞争力。
【安徽】
在安徽地区调研走访的企业原料以棉花为主,少量使用化纤短纤,原料库存维持在1个月左右。企业产品以纯棉及色纺纱为主,多以订单定产量,纱线库存较小。多数企业年后开工基本正常,个别企业因为招工不足部分产能未开齐。该地区工资水平在4500元/月以上,企业普遍反映招工困难、用工短缺。为了应对用工难问题,企业都有意识进行技术改造或转投转杯纺等,努力通过机器换人,逐渐减少进行重复性操作的挡车工。
未来,随着设备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企业对机电一体化等技能人才需求将越来越大。企业纷纷表示会努力通过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以及提高工资水平等措施来留住高端技能人才。
【河南】
在河南新乡、开封调研时,企业反映2018年1~9月份生产运行整体较为平稳,9月份后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订单减少,产品销售滞缓,春节前积压了部分产品库存。2019年开局情况较好,多数企业正月初八左右开工,积压产品库存逐渐减少,市场现回暖迹象。
走访企业规模在5万锭左右,产品以21~40支纯棉纱为主,少数企业生产混纺纱,开台率在95%左右。招工难、用工不稳定是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他们通过技改、更换智能化设备提升自动化水平、减少用工,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原料方面,走访企业生产主要使用储备棉、新疆棉和外棉(美棉、澳棉、巴西棉),目前原料库存大多在1~2个月。对于棉花体制改革,企业希望国家能够逐步放开棉花配额管制,提高国内纺织企业的竞争力。
【江西、湖南】
江西、湖南两地走访的企业多数在正月初八左右开工。江西地区的企业受到部分员工未到位的影响,调研时开台率在70%左右。湖南地区的企业用工以本地员工为主,员工到位情况良好,开台率接近100%。
调研组走访的企业以生产纯棉纱为主,少量生产棉混纺纱,主要销往浙江、广东等地。产品库存大多在半个月左右,原料库存在一个月左右。企业表示近期行情稳定,2019年企业开局状况良好。
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员工年龄偏大、流动性大是他们面对的难题。调研组走访的企业员工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招工略有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企业均有设备改造的意向,如实现自动落纱等,部分企业已经订购了新设备,新厂房也正在建设当中。
此外,据企业介绍,中美贸易摩擦主要影响了下游客户对市场的信心,以往下大单的企业,目前都改为小批量订单,随用随买。同时,企业表示,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产品售价一直不理想,企业利润受到压缩。
调研组走访过程中,企业表示希望国家能够进一步放宽配额政策,满足企业用棉需求。部分偏远贫困地区企业表示,当地电价偏高、原料及产品运输困难,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多支持,扶持企业发展。
设备陈旧企业与自动化生产企业经营质效两极分化明显。
【湖北】
湖北地区棉纺织企业以生产中、低支纯棉纱及棉涤混纺纱为主,2018年前三季度当地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10月、11月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经营不理想,12月下旬生产经营情况开始好转并持续到现在。走访企业春节后开工率90%左右,产品库存半个月,产品主要销往东部沿海地区,订单情况良好。
目前,湖北棉纺织行业工人到手工资3500~4000元/月,工人以本地人为主,老龄化严重。人员短缺、人员流动性大,尤其是专业人才留不住,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产品稳定性,是目前所有棉纺织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部分企业设备陈旧,受制于经营理念和融资难问题,企业技改及更新设备意愿不强。目前与省内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经营质效方面两极分化明显。
走访企业希望配额政策能够进一步放宽,满足企业用棉需求,同时提高国产棉质量,解决三丝等问题。
【广东】
广东地区2018全年效益较2017年保持平稳,中美贸易摩擦对下游服装订单的影响大于对纺纱订单的影响,对市场心理的影响大于实际订单影响。
此外,2018年的棉花配额体制改革力度明显,公示制度提升了政府公信力,国内棉花缺口未来几年固化,希望国家利用好进口和储备两大调控手段,稳定市场价格。
再者,企业春节后招工压力大,走访企业普遍反映节后招工难问题愈发凸显,以湛江为代表的人口流入较少的城市以本地工人为主,相对压力较小,节后返工率尚可,但工人月工资高达4500元/月,员工平均年龄超过45岁,而广州周边一些外来人口多的城市员工流动性较为明显。
据了解,企业面对的招工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人口结构失衡带来的劳动人口数量下滑;二是就业理念的转变,年轻人的择业考虑的更多的是工作舒适度和环境等因素;三是交通的日益便捷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的人口流动性加大。这几点深层因素短期内都不可逆。在日益明显招工难问题上,升级改造和提高效率可能是纺织企业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