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纸包”
2019-03-29◎高谦
◎高 谦
每当我听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的歌曲,便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童年时与小朋友在一起打“纸包”的经历……
我的童年是在鲁中地区一个偏僻农村度过的,那里的山山水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记忆中,家人每天上坡以后,我们小朋友们在农家小院里,玩的游戏莫过于过家家、弹溜溜球、跳皮筋、扔方格等等,当然最吸引我们的当属于打“纸包”了。“纸包”,在我们那里又叫“元宝”“纸牌”,有些地方也叫“纸豆腐”,还有些地方叫“纸三角”。其实就是用纸张折叠成厚薄不同的正方形或三角形纸包而已。不过,打纸包可是个力气活,打的时候,要两腿分开,胳膊抡圆,口中运气,才能打出全身力气。胜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纸包本身的质料,另一个就是打纸包的技巧。叠纸包一般说来纸张越硬越厚就越好,最普通的是报纸、作业本纸、书纸;再好一点的是书皮纸,杂志的封皮、插页、牛皮纸等。打纸包的规则很简单,双方先猜拳,输者先把自己的纸包正面朝上置于地面,另一人用自己的纸包往上摔(打),可以摔到任何地方——对手的纸包上或旁边,目的就是把它弄翻个儿,即为赢。自然对方的纸包也就归胜利者所有。
小时候,因为家庭经济拮据的缘故,我的纸包只好四处搜集纸张,自己动手完成。曾经有几次,我把父亲从单位带回来的废旧书纸,偷偷拿出来,在没有人的僻静处,一个人坐在地上,撕成一页一页,然后将纸张摞起来交叉对折,小心翼翼地叠成“纸包”,看着一本书,经过自己的辛勤劳作,不一会儿工夫,变成了厚厚一摞纸包,成就感顿时油然而生,为了防止被家人发现,我把它悄悄地藏在书包的底部……在童年的岁月里,正是这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纸包”,成了我儿时最好的玩具,伴我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每天放学后,我像放飞的小鸟,唱着不知名的歌儿,蹦蹦跳跳把书包往家中一放,约上刚子、狗蛋、晋城等小朋友,便来到农业社的社场里,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纸包”,开始了比赛活动。正常情况下,我们两人一组,其他人围观。好在我技术高超,每次都能赢很多,而我的小伙伴们运气就不大好了,几乎每次都输个精光,有时候一看不行,他们赶紧回家拿大纸包,无非是想把丢失的损失夺回来而已……当然,两个人打纸包,也有遇到势均力敌的时候,为了赢得胜利,我会用机敏的眼睛先看风向,因为顺风可以增加力量。然后再瞧地形,因为突起的地皮上纸包会翘起一角,此时只要把纸包砸进缝里,将对方纸包掀翻在地,就能获胜。当然最有趣的是,小朋友们使用的大纸包和小纸包进行对决,大纸包一般是用报纸或者包装纸叠成,有蒲扇般大小,当双手举过头顶再砸下去,犹如牛魔王挥舞着芭蕉扇呼呼生风,而小纸包与之对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不仅逊色很多而且让对方看不到眼里。不过,别看大纸包庞然大物不可一世,其实只要地形有利,有意把小纸包放在陡坡上,待大纸包失手时,就借助地理优势,用小纸包对着大纸包斜翘的一角横扫过去,竟也能将大纸包砸翻在地。这时围观的人都会欢呼雀跃,而胜利者更是洋洋自得,因为一个大纸包要抵十几个小纸包呢!为了增加击打的力度,我有时候就朝纸包夹层塞进硬纸板,再后来塞进油毡纸。作为制胜的法宝,只要不被对方发现,这种打法总是胜多败少。童年时,或许是玩纸包过分痴迷的缘故,每次几乎都忘记了吃饭,等到暮色时分星光点点,在母亲的呼喊声中,我们才恋恋不舍的走向回家的路程……
大概是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打纸包游戏在我们农村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圆形的硬纸片,上面印着精美的图案,小朋友们玩起来依旧乐此不疲。现在每每回忆起那段打纸包的经历,始终感觉到童年的快乐与美好,我知道童年的游戏已经成为自己一道永驻心田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