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研究
2019-03-28夏英
夏英
【摘 要】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思想的创造与传承,是人类历史发展遗迹的写照,同时也是民族本性的自我审视与进化的过程,它可以对于一个民族的社会群体与个体产生深远的影响。泰勒将文化归结于: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以及作为一种社会成员的个人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这个能力与习惯可以对精神价值或意识形态方面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民族的根性是文化取向与发展方向的重要前提,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分支的同时也是民族根性的根本反映,因此音乐是可以作为民族文化价值取向的重要研究方向的,其教育理念也应与音乐的民族价值属性相对丈。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7-0079-01
音樂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世代所传承、演奏的曲目,承载着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文化价值,要传承他们,就必须从音乐教育开始。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教育,我们也应以时代性作为依据,做好我们当代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在此,笔者以民族音乐的传统价值和优秀精华为着眼点,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教育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进行浅析,旨在通过该分析来进一步探索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所在。
一、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人本精神”
苏联时期的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极其著名的教育思想体系主张民族音乐为重要发展体系的的教育观,倡导民族音乐的理念与精神。在卡氏的教育思想体系中,曾对培养“全人”以及“个性”作了重点解读,其重视民族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提出了具有非常浓郁俄罗斯风格的“格林卡” 式音乐教育的实施。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同样具备相似的教育属性,对于人本体的精神彰显以及对于人个体精神思想的抒发与表达有同样的倡导作用。我们民族的音乐具有独特的内涵性与深刻性,以乐载道的理念贯穿了整个民族音乐艺术的精神中枢,寓教于乐同样说明了民族音乐教育对于人本精神本身的价值与作用。音乐人类学家管建华先生曾经说过:“当今中国音乐传统现代化的首要课题将是如何将音乐传统,风格艺术的文化整体性(包括基础理论,音乐符号体系与语法结构,人文价值观等等),纳入现代音乐教育。”《诗经·简兮》:“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诗经·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古人将他们的内心情感用乐的形式与诗的形式相结合,咏之歌之,传达内心的情感与态度:爱慕、愤恨、惋惜、惆怅均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见人的个体精神在这当中是可以得到彰显的,《诗经》被历朝历代作为经典教育内容,同样延续了相关的教育作用。
目前传统的民族音乐作为正式教学内容写进了我们的基础教育教材当中,“华夏之韵”“ 八音之乐”“ 华夏古韵”“ 梨园风采”等单元与章节融入到基础教育教材中,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各民族,各时代不同的音乐特征与音乐特点,同时也是学生的审美感受与艺术欣赏得到了升华;作为美的受众,学生个体对于艺术的理解也可以达成多元化态势,就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多元化。
二、民族音乐教育中的“契约精神”
中国传统的音乐观,是对于人本精神和自然物质的社会和谐把控与微观的把握,有 “助人伦、成教化”的作用,也有“至善人和”的心灵疏导。中国传统音乐当中的价值导向作用不约而同的与社会主流价值达成了某种契约,从而在上层建筑中体现出其应有的作用(艺术对于道德、法律、政治等的隐性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提出:“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各国普遍强调儿童价值观,这方面,对于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公民至关重要。”“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因此,在基础教育中也同时存在着相关的契约精神——社会主流层面的的积极精神与态度、观念是与民族音乐教育的实际理念相融合的。民族音乐教育看似约定俗成的正面导向作用,毋宁说是同属于上层建筑价值观建构的综合体征的表现。古琴《流水》《广陵散》胸怀放达、空寂宁静;古曲《阳关三叠》《杏花天影》等涤垢心灵、心怀澄远……这些被编入基础教材的名曲这是我国古代音乐的传统代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其心灵的感染与艺术的启迪同时表现在学生的艺术感受中,是艺术教育当中的显性作用与隐性作用的综合表征。劝善,明智的作用也许仅仅是其中的个别表现,民族传统音乐的教育影响可以在多个层面或维度对学生产生综合影响,事实证明,这种影响是积极有效的,是音乐教育传统传承与与时俱进的成效之一。
总之,文化自觉的前提是文化自信,我们在继承和传承民族音乐传统精神精髓的同时,也要同时研究其内在价值规律并肯定其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从整体的维度对学生的音乐艺术教育进行宏观统摄,并在实际的教学中获得积极成效。
参考文献:
[1]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丁曼莉.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3]杨家安.艺术概论[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4]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