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用钱堆出来的
2019-03-28刘明义
刘明义
两年败光200万元,22岁弃学,吃饭要人喂。此新闻一出,迅速霸占微博热搜,微博下的相关评论两万余条,网友们的主要观点分三种:
一是批评晨宇,认为他22岁了,却没有生活、学习能力,花钱大手大脚,成为父母和社会的负担。
二是批评父母和老人,认为是亲人的溺爱导致了晨宇的不上进。
三就有点跑题了,此类网友关注的是晨宇两年花掉200万,认为出国留学的人大多条件优越。
而我的感受是,晨宇活脱脱一个缺乏自立,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的“巨婴”,加上“留学两年败光200万”的情节,更坐实了他的败家形象。
22岁的小伙子,毫无疑问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成年人,现在却混得生活几近不能自理,真的挺“悲剧”。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可以肯定,晨宇以后的生活会更加糟糕。即使父母再有钱,也无法挽救他的悲剧命运。
讲述儿子的成长经历时,刘女士无奈哭泣,她是为自己育儿失败而伤心、后悔。按照她的说法,儿子小时候,她就发现其性格孤僻,但“未引起警醒”;儿子在国外留学不顺到了抑郁程度,她才发现“儿子并不适合留学”。由此可见,她对儿子的教育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顺从儿子,无限满足其需求。然而,縱容不是教育,无条件地给予和满足,恰恰将儿子引向了一条非正常的成长之路。她没有对儿子进行正确评估就将其送往国外,也完全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先有糊涂家长,后有“巨婴”子女。这些家长往往以为花了高昂的学费就可以买到最好的教育,结出最大最甜的果实。其实,非也。好的教育不是钱堆出来的,好的教育需要陪伴,需要家长以身作则的引导。
两年败光200万,可能是个案,但以为教育即花钱的父母却很多。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都是这样,以为自己花了大价钱,别人就可以帮自己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然而“愿望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教育儿女如同农夫种田,不是撒了种子,就可以望天收的。春天播种后,要想在秋天有个好收成,就需要浇水、除草、施肥,只想图省事,一劳永逸,那庄稼是种不好的。
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的错都推到父母身上。就晨宇这个事来说,我认为晨宇本身也存在很大问题,他感情淡漠,好吃懒做,不思进取,也是其成为“巨婴”的自身因素。
不管怎样,教育是长跑,投资孩子要理性,“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