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儿子玩《中国式家长》,亲子共识并共情

2019-03-28金建云

现代家长 2019年3期
关键词:儿子游戏家长

金建云

一款游戏:

让孩子体验做家长

新学期开学,儿子换了部新手机,我连续两个晚上发现他半夜躲在被窝里玩手机。一顿训斥后,我给他定了一条新规矩:晚上11点断网、收手机。儿子闷闷不乐,跟我们闹起了情绪。偶尔,我和爱人请他帮忙弄弄电脑或手机,他就借机吐槽:“我要是你们俩的家长就好了,我做家长肯定比你们做得好!”

我家比较民主,之前我们和儿子的关系一直不错。可能是到了青春期,儿子渐渐地不像以往那样对我们无话不说了。我有时会担心,他会不会因为手机管制这件事跟我们记仇,因此想跟他来一次深入沟通,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一天,我一位“90后”未婚男同事跟我说,有一款名为《中国式家长》的游戏,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父母,甚至能医治父母所带来的伤害,就连《人民日报》都评论说,这款游戏“父母和孩子都该玩一玩”。我不禁心动,儿子喜欢玩游戏,能不能让他也体验一把,并借机跟他套套近乎呢?

周末,我专门腾出时间,约儿子一起玩这款游戏。

游戏里,玩家扮演家长,模拟现实生活,养育一个孩子。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起,玩家就需要通过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娱乐时间,帮助孩子完成“模拟人生”。游戏界面的左下角显示孩子距离参加高考还有多少个回合。每个回合里,玩家都有若干次机会为孩子开发体魄、智商、想象力等不同属性。标记一定的属性后,系统就会自动解锁一系列课程,孩子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习得各种技能,玩家因此获得成就感。

儿子感悟:

我似乎理解家长的焦虑了

游戏中有好多情景非常吸引儿子:比如长辈发红包的时候,孩子要推让好几次才肯收,家长们总拿孩子进行攀比……这些游戏环节既真实又搞笑。我深感游戏设计者的匠心——对于父母而言,玩一玩这款游戏,可以增加对孩子的了解,甚至能够理解孩子特有的各种不可思议的想法;对孩子而言,玩这款游戏以后,则能更加体谅父母的无奈与不易。

儿子的游戏从“孩子”出生开始,游戏界面就开始显示高考倒计时牌。让孩子最终进入好大学,未来能找个好工作,是玩家的终极目标——跟现实生活中家长的终极目标完全一致!

我儿子给他游戏中的“孩子”4岁就安排了外语早教。他一直埋怨我们没有在他上幼儿园时就让他学英语,害得他英语成绩一直不太理想;由于自己一直是个“胖小子”,儿子的体育成绩不佳,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他让“孩子”3岁开始练习马拉松。儿子越玩越开心,仿佛找到了那种“我为别人安排人生”的感觉,不断地告诉我他为什么会让自己的“孩子”那么忙碌。几回合下来,襁褓中的“孩子”长大了,开始叛逆,开始对自己的生活表达不满,比如不听家长的安排,上课的时候不好好学习,也跟我们现实生活中完全一样。

我冷眼旁观,看儿子如何处理,发现他不断地为孩子调整课程设置,把孩子的很多兴趣班都取消了,说要让孩子自由一点。结果,没过多久又出现了新问题。游戏里别人家的孩子上了重点小学,他那个自由散漫的孩子却因为成绩不及格被老师批评。此外,游戏里还时不时蹦出远方亲戚、隔壁邻居家的孩子,孩子们在一起,就会有人提议来个才艺比拼,才艺高下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在“面子”上,儿子往往成为那个丢面子的人。

我觉得,儿子为孩子费心费力的过程,以及因“教子无方”而不得不面临各种不良后果时的感受,就跟我们在他年幼时教育他的情形一模一样。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现实生活,游戏特别设置了各种“约束”——玩家每个回合能为孩子做的选择是有限的,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无限制地给孩子报太多兴趣班一样。假如你把资源用于学习语、数、外,就没有办法挖掘琴、棋、书、画的潜能;假如你设置的课程特别要求记忆力,系统就会降低孩子的创造力。这就需要玩家不断为孩子进行课程优化,着实需要费一番脑筋。我儿子感慨道:“看着我的孩子比不上别人的孩子,那种挫败感真糟糕。我总是自责,如果我之前能安排得合理一点,会不会更好?”我趁机告诉他:“我们培养你也是这样啊。我们在精力、经验、金钱、眼界等资源的约束下,必须做出取舍与妥协。每次你抱怨我没有提前让你学英语,我也会自责,也会假想如果时光倒流让我重新选择该多好……”儿子随即又感叹:“高考真是一个重要的门槛啊,即便是在游戏人生里也是唯一选项。我似乎能够理解中国的家长为何如此焦虑了。”

儿子甚至因为与孩子不断发生“冲突”,还深深体验了“好心被当作驴肝肺”的痛苦。他引用一句网络流行语说:“老爸,你知道吗?‘人类的痛苦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假如我是总统,或是富豪,我就让孩子不参加高考,或者不用有这么多资源限制。说到底,教子不易还是我自己无能啊!”

我的感悟:

好的家教离不开有效沟通

儿子花了5个多小时将孩子养到11岁,把游戏存档后说:“好累啊!我都不想结婚生孩子了。”我说:“游戏里养孩子可比真的养孩子容易多了,因为现实教育不像游戏一样会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会像游戏里一样能随时调整!”妻子在一旁帮腔:“还有啊,游戏玩失败了能重来,现实中的选择却无法回头;游戏里的孩子不喜欢了就重养,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可不能退货!”

趁这个机会,我们一家人聊起了“有效沟通”的话题。这个虚拟游戏让儿子感到做家长真不容易,高考的指挥棒随时都在给家长施加压力。如果家长在这种压力之下不懂得如何跟孩子沟通,像游戏里的父母一样一味地给孩子安排这个课程那个课程,孩子就会失去很多自由,还会因为不理解父母的苦心而埋怨父母,到了青春期又以沉默来对抗父母。

儿子谈到自己为什么不想再玩这个游戏时,说:“游戏设计者太功利啦,总是设计各种情节,让孩子比来比去。这能比吗?有些学霸好吃懒做,但过目不忘;有些学渣比谁都用功,就是不得要领。总是用外在成绩去比,太不公平啦!”

儿子告诉我们,随着课业难度增加,他在学校也面临很大压力。“偶尔打打游戏,是我减压的方式。”儿子跟我们说,“有时候我真不想說话,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自己就是有话憋在心里闷闷不乐。一打游戏,我就觉得心里不堵了。”我努力理解孩子的感受,告诉他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每次一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就会放松下来,将高考的压力抛到九霄云外。

我问他:“你有没有知心朋友,能够让你随时随地倾诉真实的感受?你在他面前能畅所欲言,暴露人性最黑暗的一面,而他不会对你说教,不会否认你的感觉,更不会指责你。”他说:“有一个。但他忙着出国考试,没空搭理我。我很担心他走后我就成孤家寡人了。”

我告诉他:“你可以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将你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表达出来,或用艺术的方式展示出来。然后,去认可自己的感受,重视自己的感受,拥抱自己的感受。”儿子似懂非懂,不过他愿意尝试一下。我很高兴能跟他聊这些内心的东西,也趁机解释了对他进行手机管制的问题——并不是不信任他,而是帮助他按时作息,希望他上课时有个好精神。

父子共情:

家长真不易,且行且珍惜

看到儿子在手机管制的事情上理解我,我心里暖暖的。其实,这款游戏让我们达成一个共识: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受制于个人的能力,我们只能带着遗憾养育孩子。但只要真诚,只要沟通,就一定能成功。

当儿子倾诉在学校承受成绩排名的压力时,我也想到游戏里的很多场景,不禁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成功的标准?一旦我们家长心中没有一个正确的标准,那么就会拿“别人家的孩子”做参考,甚至做对比,于是痛苦随之而来:家长总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自己的孩子,打击自己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变得越来越怀疑自己,跟家长也越来越疏远。

一天,我趁空又点开游戏进行琢磨。我发现这款游戏很多情节不只是提醒家长“我的孩子很多方面不如别人”,同时也在引导家长思考,我的孩子有什么优点和特点?我有没有必要用别人的长处来对比自家孩子的短处?有没有必要以所谓爱的名义把孩子内心搞得伤痕累累?

我把儿子叫过来,建议他做一些调整——既然大家的资源都有限,不如就在某一个方面进行突破,不求培养出门门功课优秀的孩子,只求养出在品格上无可挑剔,有特长有自信的孩子。

儿子进行调整后,他的“孩子”成长得很好。他很有成就感,打算把这个“孩子”送入大学后再“养”一个。他说:“我刚开始玩游戏的时候没经验,所以会有很多遗憾。如果再玩一次,我一定能养得更好。”

我提醒他:“你每次得到的孩子完全不同。换句话说,你没办法吃一堑长一智。你在这个孩子身上犯的错误,对另一个孩子来说可能就不是错误,而是正确的。”

儿子呵呵一笑,说:“看来做家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父母需要不断检讨和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

我们父子的一番沟通,让我想起自己特别喜欢的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他在谈到做父母时就曾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很多家长根本没时间对下一代教育问题进行思考和准备,就稀里糊涂上岗了!另一方面,亚洲文化中的家长们对孩子又有特别强烈的控制欲,这两股错位的力量拧在一起,最终造成了很多家庭的悲剧。所以,一个父亲一定要不断地寻找良好的载体与媒介,跟青春期的孩子保持沟通。”我认为《中国式家长》这款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在玩这款游戏的过程中,我和儿子打开心扉,有效沟通,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

我们都不完美,应放下对彼此的过高期望,通过有效沟通达到相互理解,并共同成长。所谓父子,无非是一场相遇相伴、相爱相杀,再相别。我那孔武有力、无所不能的形象,总会随着儿子長大而越来越模糊。我必须承认,我是多么需要他的沟通与理解,甚至原谅与接纳。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儿子游戏家长
打儿子
家长错了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